搜索
董小龙的头像

董小龙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4/01
分享

寻访令狐家族

寻访令狐家族

董小龙

(一)

唐代是我国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辉煌的时代,二十四史中有八部成书于唐代。而这八部煌煌巨著的修编扛鼎者,便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史学家令狐德

(二)

初夏的一天,雨后新霁,凉风习习。我踏着清新湿润的泥土,在阵阵桐花馥郁清香的伴随下,从地处渭北高原北端的古城耀州出发,向西步行三华里,来到一个名叫方巷口的小村子,这里,便是令狐整、令狐熙、令狐德祖孙三代的陵园墓地。

映入我眼帘的是飞舞的蛱蝶,飘香的菜花,拔节的麦苗和一处处瓦屋房舍,一条条河流水渠。而《耀州志》中记载的高大丘陵古墓石兽已荡然无存,只有一通唐贞观年间的古墓石碑斜躺在地畔田间。

走近古墓,轻轻拭去落定的岁月尘埃,行行字迹隐约可见,只是漫漶斑驳,模糊不清,无法辨认,但当年钟鸣鼎食,簪缨世家的恢弘气势却历历在目,依稀可见。

 站在这片曾孕育了书法家柳公权,医药学家孙思邈,画家范宽的厚土上,我的思绪飞了起来,轻轻推开历史的帷幕,去寻访令狐家族在这片土地上的兴旺发达,绵绵不绝。

(三)

 祖籍敦煌的令狐整,是令狐家族中的第一代。他以国事未宁,战乱不止而率众入朝,后随军征战,官至大将军。其弟令狐休,文韬武略,智勇双全,随其兄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官至大都督敦煌郡守。隋未唐初,令狐兄弟入仕为官,迁居距京畿之地长安仅80公里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州),从此,令狐家族在此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四)

屈指算来,令狐家族自隋未唐初从敦煌迁居此地,绵延300余年,其间10代20人入仕为官,位至宰相。其中令狐楚、令狐淘、令狐澄祖孙三人,两世入相,三掌诰命,官高位显,宦海沉浮,成为声势煊赫的名门望族和书香世家。尤其是令狐整的儿子令狐熙,博览群书,尤明三礼,曾任鸿胪卿兼吏部尚书。而令狐熙的儿子便是史学家令狐德

(五)

令狐德,字,季馨,唐初史学家、文学家。生于公元583年,卒于公元667年,享年84岁。历经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历任礼部侍郎,国子监酒,弘文馆,崇贤馆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令狐德自幼受家庭熏陶,好学上进,才智过人,后涉猎事史典籍,热衷编纂著述,多次奏请皇帝下诏修史,征集图书,补录遗书。他认为:“文史不存,何以鉴古今”。  

(六)

公元617年,李渊父子起兵反隋,率军攻入关中,令狐德棻投奔李渊,被任命为大丞相府记室。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令狐德棻被任命为起居舍人。武德五年(公元622)升为秘书丞,奉诏与陈叔达等人撰写《艺文类聚》。

由于隋末战乱频繁,唐王朝又初建,朝廷的图书典籍散佚严重,秘书记载不全,令狐德棻建议高祖李渊,广泛收购民间藏书,安排官吏补录。李渊采纳他的意见。几年间,便收集了大量典籍和文献,经过研究整理,一部规模最为宏大、最为完整的类书很快汇编完成。这便是《艺文类聚》。

之后,令狐德棻又建议编纂梁、陈、齐、周、隋五朝史书。李渊采纳他的意见,安排中书令萧和他等17人,分别进行编写。

(七)

唐太宗李世民即帝位后,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再次下令编修五朝史书。由仆射房玄龄为总监,令狐德棻等五人分别担负撰写任务。其中《周书》由令狐德棻主编,岑文本和崔仁师协助编写。

贞观六年(公元632),令狐德棻被擢升为礼部侍郎,兼修国史,赠爵彭城县男。贞观十年(公元636),五朝史书同时完成,令狐德棻受到奖励。

次年,他又修成《新礼》一书,被晋爵为子。十二年,他和岑文本等人修成《氏族志》100卷,太宗奖励帛200匹。十五年(公元641),他任太子右庶子,负责教授皇太子李承乾。

后来太子因谋反之嫌被废,他也受到牵连,被免官为民。十八年(公元644),令狐德棻复被起用,任雅州(今四川雅安)刺史。不久,又因公事被免职。这时,太宗命房玄龄改撰《晋书》,房玄龄力荐令狐德棻参与编纂。

令狐德棻长期从事修史,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参加编撰的18人共同推他担负主编工作。他制定体例,撰写《序例》及诸帝王纪传。公元646年,《晋书》改撰工作完成,他被任命为秘书少监。

                               (八)

 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他奉命撰定律令,再次担任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即唐太宗历政实录)及《五代史志》。不久,迁为太常卿,仍兼学士。

永徽四年(公元653),他升任国子祭酒。这时,他写成了贞观十三年以后李世民的十年历政实录,被以功加授为崇贤馆学士。此后,他继续撰写完成《高宗实录》30卷,被晋爵为公。

                          (九)

暮年的令狐德棻,尤勤于著述,国家凡有编纂,无不参与。

令狐德著述丰厚,有《令狐德集》30卷,《令狐家传》1卷,《周书》50卷,《凌烟阁功臣故事》4卷,《皇帝封禅仪》6卷,《隋书》85卷,《隋志》30卷,还参与纂修完成五代史志,大唐氏族志100卷,大唐遗礼100卷。

                          (十)

令狐德的儿子令狐修已,孙子令狐元超,分别官至太子右司仪和抚宁令。令狐元超有二子,一曰滔,二曰睿。令狐滔有三子坎,峁,桓,分任刑部员外郎,和州刺史,华原县尉。

令狐桓是天宝进士,为人正直,博学多才,继承先祖修史事业,参与修篡国史,修成《玄宗实录》100卷,唐书130卷。

令狐睿的儿子令狐崇亮,其子令狐承简,官至太原府功曹参军。令狐承简有三子,长子便是唐诗人令狐楚。

令狐楚(公元766一一公元837),幼年好学,5岁即写得一手好文章,德宗贞元7年进士,累官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河阳节度史,吏部尚书,彭阳郡公。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任内。

令狐楚名列相位,却以文学知名于世,常与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诗文唱合。刘禹锡《重酬前寄》诗云:“新成丽句开缄后,便入清歌满坐听”。《唐诗选》选编了他3首少年行:“少小边城惯放狂,骣骑番马射黄羊。如今年老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 令狐楚还以提携晚唐诗人李商隐而成为千古佳话。

史载,李商隐当初虽能诗赋,但不善章奏,令狐楚尤长章奏、制令,是当时每成一篇,人争传呼的骈文高手,因爱李商隐的才华,遂传授其撰制骈文的诀窍。李商隐果然文思大进,不仅诗赋惊世,而且骈体章奏骇人,一时誉满朝庭,声价倍增。不仅如此,令狐楚还两次资助李商隐,让其赴京考试。李商隐感恩涕零,发出“幸忝科名,皆由奖饰,碎骨糜躯,莫知其报效”的由衷之言。

令狐楚死后,李商隐撰《彭阳公志》,其中有:“百生总莫报,九死惊难追”的诗句,抒发了他的感激之情。 令狐楚著有《漆奁集》130卷,《断金集》1卷,《吟和》1卷,《梁苑文类》3卷和《三舍人集》1卷,《全唐诗》收其诗1卷。                                (十一)

在令狐家族中,有名垂青史,令人仰叹的史学家,也有声名狼藉,为人不齿的权臣官宦。这便是忌贤妒能,官运享通的牛党头目令狐楚的次子,太和进士,兵部尚书,后封为凉国公,赵国公,卒后赠太尉的令狐淘。

令狐淘入仕,蔡东藩《唐史演义》中有一段话:“朕昔送宪宗安葬,道遇风雨,百官皆散,惟山陵使身长多髯,攀住灵舆,冒雨不避,这是何人?”宰相白敏中答曰:“令狐楚,现已去世了。”宣宗问:“有无子嗣?”敏中曰:“有子名淘,有才能。”宣宗即召令狐淘入见。问及元和政事,淘奏对详,遂得擢为知制诰,辅政10年,拜司空,入翰林。

耐人寻味的是,伴随着令狐淘的位高权重,炙手可热,一时族人不论远近争趋门下,不少胡姓之人,也冒姓令狐,以为荣耀。温庭筠曾写诗讽刺说:“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令。”而由其父一手提携扶持起来的李商隐,则被他以李党王茂元女婿这一莫须有的罪名倍受冷落,进而迫害排挤,致使李商隐一生襟抱未曾开,始终处于朋党倾轧的夹缝峡谷之中,终至于抑郁寡欢,客死荥阳。 令狐淘有《制表疏》1卷传世。

令狐家族的后人中,还有令狐高、令狐澄。令狐高有《表制》,令狐澄有《贞陵遗事》3卷传世。

令狐家族以修史见长。代代相继,光昭日月,不仅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史册典籍增添了浓墨重彩,作出了可喜贡献,也为令狐家族留下了一部卷浩繁的历史长卷。        

                          (十二)

龙朔二年(公元662),令狐德上表要求辞职,高宗同意,加授他金紫光禄大夫。乾封元年(公元666)卒于家中,享年84岁。

千秋功罪,后人评说。 翻拣着这部史册长卷,我在方巷口村徘徊,寻访,回味,深思。同为史学家,人格的高下,品质的优劣,正与邪,美与丑,即使再过百年,千年,也足以印证“文史不存,何以鉴古今”这句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