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小龙的头像

董小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21
分享

苏州游踪


董小龙

是在2007年十一、十二月的半中间,我们几人拎着行李,扛着皮箱,浩浩荡荡,奔着江、浙一带去。

我们原本是去学习的,趁便也把江南的山光沾沾,水色染染,更要把江南的名胜古迹看看。

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起飞,一路走来,经杭州、宁波、上海,7日下午乘火车到了苏州。在苏州盘桓了几天之后,又去了无锡,然后在南京乘机飞了回来。

算起来,回来已经有许多日子,但日里梦里,常常涌起一缕思念和牵挂。因为途经的每一座城市,都是那么美丽、繁华、富庶,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城市形成了鲜明对照。

不过,地处江南水乡,几乎是每一座城市都是那样迷人,那样秀色可餐,那样令人魂牵梦绕。但最使我牵挂的,还是苏州。

我牵挂苏州的历史。2500多年前,伍子胥受吴王阖闾之命,在太湖之滨广袤的江南平原上,“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成了水陆城门各8座的姑苏城。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今天的姑苏城仍然座落在古城原址上,基本保留了宋代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格局,保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在这样一座古城里,许许多多的岁月痕迹沉淀在小巷中,大大小小的古寺、古井、古园、古树、古宅星罗棋布,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那旧宅的年纪都在数百年以上。

我牵挂苏州的小巷。苏州的小巷是用石子和青石板铺砌而成的,即使在雨天,走过这样的小巷,脚底下会有一种很柔软的感觉。苏州的同行告诉我们:“戴望舒《雨巷》里:‘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雨巷就是苏州的一条小巷。名叫‘丁香巷’”。我想,这样的情调,这样的意境,这样美丽的诗句,只能诞生在苏州的小巷。“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的古老浸泡在水里,简朴、低调、比邻接踵的小巷,构成了这座江南古城独有的风骨和魅力。

我牵挂苏州的别致。那因为年久而剥落的粉墙,那墙头上垂挂下来的古藤,那精美到极致的砖雕门楼,那带着深深绳槽的石井,那色彩斑驳的花窗,虽然饱经沧桑,历经风雨,但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行走间,抬头望,“花萼里、蒹葭巷、莲子巷、桃花坞、百花巷…….”犹如古典词牌一样的巷名,唐诗一样含蓄凝练,宋词一样委婉细腻,汉赋一样丰富生动,元曲一样清新悠长。一巷一巷的走过,一巷一巷的看着,想着,仿佛是在梦里,却又是真实的存在。这些在斑驳墙头拐弯抹角的小巷,记载着古城的悠远,见证着古城的变迁。同行介绍说,苏州城内有名字的小巷有1000多条,它们犹如人们手心细细密密的纹路,在古城纵横交错,蜿蜒曲折,有的幽深而绵密,有的依水而环绕。漫步在这清幽的巷弄里,细心的端详,江南古民居的建筑特色满眼皆是,粉墙、黛瓦、漏窗,闪烁着苏州人的创造和智慧,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漫步在这清幽的巷弄里,你会发现苏州的文化根基就深藏在这些蜿蜒曲折的青苔小巷中,深藏在别开生面的吴侬软语中。同行说:在苏州的文化遗产中,昆曲、古琴被列为“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绣被列为四大名绣之首,宋锦、桃花坞木刻年画,园林、盆景、雕刻、书法、美食、绘画、戏剧、古建筑等独树一帜,这些产品,无不以精耕细作,精致文雅,精益求精而为世人称道。

我牵挂苏州的书卷气、墨香味。江南出才子。苏州自古至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物。窄窄的巷子里不时可以看见极具江南特色的名人故居。同行说,历史上许多苏州名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深藏进苏州的小巷,寻一处安静的小筑作为终老的归依。漫步在苏州小巷,不经意间就会遇见许多仰慕已久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至今依然居住在伍子胥弄,文丞相弄,叶家弄,三无坊弄,闾邱坊弄,而从这些小巷中走出的杰出人才则不计其数,仅清代114名状元中,苏州府就占了26人。在现在的 “中国两院”院士中,苏州籍的院士不下百人。

我牵挂苏州的园林。到了苏州,园林是不能不看的。在苏州市税务同行的安排下,我们一行人先后游览了拙政园、狮子林、虎丘,之后又驱车前往同里古镇,游览退思园。导游介绍说,退思园原为清朝光绪年间安徽凤颍道台任兰生退职回家后修建的私家园林。别看这个占地只有9亩8分的江南园林小,很不起眼,但它布局独特,深藏不露,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在江南园林中独树一帜,为历来文人雅士所青睐。

据说,建造这一园林花费去白银10万两。清初,各级官吏的俸禄比较微薄,以文官为例,一品官年俸银180两,二品官年俸银150两,三品官年俸银130两。而武官的俸银大致一样。这样的俸银,只能养家糊口,要想用来维护阔绰、体面的生活是远远不够的。

当时任兰生是三品官(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年俸银也不过130两。要拿出10万两白银去修建一座私家园林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但清朝实行的是“低俸禄、高养廉”的补贴政策,因此,便出现了“养廉银”,“火耗”等变通“加薪”的措施。任兰生想必是靠“加薪”等措施得到10万两白银的。其实不然。因为清朝的“廉政制度”最终导致了官员“廉”与“贪”的严重两级分化。一方面,出现了举家食粥,靠当银过日子的廉吏于成龙。和任兰生同时代的晚清重臣沈葆祯初入翰林院时,同科进士李鸿章见沈家租住的房子又破又旧,桌凳椅子残破不堪,不禁问沈:“咋不告诉你岳父大人呢”。沈葆祯说:“没这个必要”。沈葆祯的岳父大人就是封疆大吏林则徐。如果说沈葆祯这时还末发迹,无钱可刮,可后来他做了两江总督,官衔在任兰生之上,但仍恪守节操,清廉一生。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贪官噶礼。据说,噶礼任山西巡抚时,一次就贪污“火耗”40万两。《历史文化名镇同里》一书介绍说:“任兰生任兵备道时,克扣不了几个军晌,但后来他兼任凤阳关监督时,终于拣了个肥差:凡过往盐商,无不水过地皮湿,雁过拔根毛。因此,钱包充盈,发了大财”。只是后来任兰生被人弹劾,进京受审,其中一条罪状就是贪污。难怪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退思园是任兰生用搜刮来的钱财修建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不是凭空杜撰。

《同里志》记载:退思园是同里数十座宅园中最华美的一座,而任兰生是同里历史上40个进士中唯一一个武进士。

“退思”出自《左传》:“林父之事君也,进思进忠,退思补过”。体现了封建时代仕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任兰生之所以造此园林,之所以以此命名,是与他自身命运相关。清朝是满人的天下,而到清末,武备松驰,八旗军皆脑满肠肥,适逢太平军起义,如火如荼,为挽救清王朝危机,满清王朝不得不起用汉人,于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等一批汉人在镇压太平军中起家,任兰生便是其中的一员。

但是满人对汉人的任用始终心存疑虑,在使用中处处掣肘汉人。伴君如伴虎,许多汉人官员在夹缝中求生存。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就曾几度沉浮,处境维艰。《苏州杂志》记载,任兰生在剿杀捻军中常生恻隐之心,没有斩尽杀绝。后被人弹劾,慈禧大怒,召他进京受审。好友左宗棠知情后,修书一封,告诫任兰生,无论慈禧说什么,只能答:“是”。切不可为自己辩解,如果慈禧问他今后怎么办,就说:“退而思过,进而报国”。任兰生照办。果然逃过一劫。

在“菰雨生凉”轩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副对联:“种竹养鱼安乐法,读书织布吉祥声”。导游介绍说,这副对联是任兰生被罢官后彭玉麟所赠。意思是让他休闲起来,不要再过问政治、军事。但任兰生却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他虽然为园命名为“退”,但实为韬光养晦,时时想的是“进”。果然,两年后,任兰生终于得“进”,被重新起用,去镇压回民起义,后战死沙场,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精心营建的“退思园”。

“退思园”,见证了一个封建官吏的仕途沉浮,也浸满了一个满清王朝下的汉人官员的血和泪。而于我们这些远方游客,则多了几许人生况味。

在苏州的日子里,我们品尝了阳澄湖的大闸蟹,品尝了太湖的银雪鱼,洞庭湖的碧螺春茶是不用说也被我们细细的品尝了一回。遗憾的是没有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没有看到邓尉山的梅花…….

我牵挂苏州,牵挂这座江南小城。我牵挂苏州的旧时月色,在聆听苏州评弹的时候,在抚摸苏州刺绣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苏州,那是一帘绮丽如画的幽梦,也是我们这个年纪的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