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陕北大地上(散文)
董小龙
当第一场秋霜象胭脂似的抹上万树枝头的时候,黄土高原已是一派色彩纷呈的清秋景象。我就是在这样一个迷人的季节,行走在陕北大地上。
我们从金锁关出发,过了哭泉、黄陵.....车子正行驶,眼前突然一亮,一簇鲜红映入眼帘。仔细一看,是爬墙虎------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野生植物。时在清秋,万木肃瑟,树叶凋零,然而这爬墙虎却生机勃勃,鲜亮无比。只见它一簇簇,一串串,沿着石砌的公路墙壁爬上去,再爬上去,一片片叶子,象一束束火炬,象一面面旗帜,依傍着石壁,执著的爬着,没有一丝畏惧,想必是存了一份坚定和信念,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路。望着那份柔美,那份光彩,脑海里跳出一个词:陕北红。
汽车继续在西延高速公路上急驰。钻过一个山洞,再钻过一个山洞,不远处,半空中突然升起一串火焰。那火焰,一会儿是蓝色的,一会儿是白色的,一会儿是红色的,这变幻莫测的火焰在空中跳跃着,舞蹈着,翻腾舒卷,升挪闪耀,凌空飞舞,似要与日月同辉,与山花媲美。我一惊:难道这就是陕北红。脑海里也很快闪现出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名句。同行人告诉我,那真的是一束火焰。是从一支高耸云天的管道里串出的火焰。是延安炼油厂烟囱里冒出的火焰。这火焰,从建厂的那天起,就一直光焰万丈,直冲霄汉,经久不息,绵绵不绝,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缴纳了500多亿元的税金,已成为全国财政贡献最大的地方企业……听着,心里油然生出一缕敬意。
很快,我们站在了洛川的土地上。清秋的洛川太美了,此时,正是清晨,晓雾轻浮,氤氲淡抹,鸟鸣山幽,层林尽染。朋友介绍说,洛川极其富有,仅乔木就有松、柏、杉、杨、柳、栎等,灌木就更多了,黄连素、荆条、黄栌、马桑、牛筋条、构树等。还有许多喜欢纠缠的藤本植物,葛藤、金银花,葡萄、爬墙虎等。而果木更是数不胜数。夏天桃,李、杏、樱桃,秋有苹果,拐枣、刺棘、山楂、板栗、核桃、柿子,梨;至于粮油作物,更是不胜枚举,小麦,玉米,土豆,红薯,黄豆,豌豆,绿豆,油菜,谷子,荞麦,特别是荞麦,不仅是洛川的特产,而且是洛川的财富。不过,最让洛川人引以自豪的则是苹果了,在一处苹果园,只见大红苹果缀满枝头,压弯了树枝,闻起来清香,吃起来甜脆,真是美不胜收,十分诱人。
让我惊奇的是在富县一户人家的埝畔边,正是吃午饭的时候,一个陕北汉子,端着一个高把大老碗,满满一碗白花花的米饭,蹲在地畔边,很香甜的吃着。他穿着一件羊皮坎肩,头上缠着白羊肚手帕。远远看去,象一幅生动的剪纸画,背心是那样红,头帕是那样白,满心透着欢喜,不难看出如今陕北人生活的自在和富足。旁边有一个小女孩,也端着饭碗,站在那里,眼瞅着脚下过往的行人和穿梭的车辆。她梳着乌黑微卷的小辫子,带着羞涩腼腆的微笑,面颊上两团明显的高原红,像两个翠格生生的红苹果。
到了延安,我们没有刻意寻找,一股红色暖流扑面而来,将我们的面颊也映红了,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延安这片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土地的纯粹和深邃。
在延安北关老城,正赶上集会,我们信步来到农贸市场,真没想到,街道两旁,全都摆满了金黄、鲜红、青绿的苹果,叫卖得最响的是一种名叫“水晶红富士”和“嘎啦”苹果。这苹果可与美国蛇果媲美。原来,延安不仅是小米之乡,也是有名的苹果之乡,著名的苹果都产自这里,这里的苹果个大,皮薄,色泽好,味道脆甜,其他地方苹果售卖三元钱一斤,这里的苹果卖到五元钱一斤。
从老城往北走不远,爬上一座山头,眼前立刻出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山是红的,水是蓝的,树是绿的,叶是黄的,连天上的云彩,也是红黄绿白,目光所及,沟壑山岔,到处都是挂满枝头的大红苹果。
在另一个村子,房顶上晒着的是红辣椒,砖墙上挂着的是红辣椒,院子里的红辣椒堆成了小山,路上是拉运红辣椒的架子车,整个村庄,全都掩映在红艳艳的秋色里。这时,一个仰着头在树上挟柿子的妇女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只见她举着长长的竹竿,看准了一个柿子,紧紧的夹住,一个个拧下来,那澄黄鲜亮的柿子,很快堆成了一座小山……
路上,我一直在想,陕北何以有那么多的红色。直到在延安枣园游览,一边听讲解员解说,一边穿上红军服合影留念。看着衣服上的红色领章,帽子上的五角红星,我才豁然开朗,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在毛主席挑灯夜读的小油灯前我们站了很久,也终于弄明白,延安何以如此红透天、红透地、红遍全国,不正是这盏小油灯跳动的火苗,驱散了黑暗,照亮了全中国,红遍了全世界么。
在延安,我们参观了1942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许多革命旧址,在这篇划时代的讲话里,毛主席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文艺是要为劳苦大众服务的,要做下里巴人,千万不能成为阳春白雪。毛主席还风趣的说:“就算你是阳春白雪吧,但这只是少数人享受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他还提出“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文艺要为工农兵和干部服务,要向群众学习,思想感情上和工农兵大众打成一片,要学习群众的语言。要对自已的思想和感情来一番改造,因为工人、农民是最干净的,尽管他们的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但比谁都干净”。他号召:“中国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然后进入文学创作”。毛主席的讲话,穿越历史的烟云,至今馨香不断,令人难以忘怀。
车子路过安塞县时,我一眼就看到了高高山头上的那面通红通红的大鼓。“安塞腰鼓。”一车人立即兴奋起来,眼前顿时闪现出参加首都国庆60周年游行庆典活动的安塞腰鼓方阵。这支来自陕西延安的1020名农民代表,伴随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音乐节拍,头扎白羊肚毛巾,身穿羊皮坎肩,腰扎大红绸带,在行进中敲打出震天的鼓声,把安塞腰鼓的劳动步、小缠腰,大缠腰,缠腰过裆,枣核子乱开花,大转身等基本表演动作通过腾、挪、闪、蹂、踢、蹬、踏、跨、摆、扭等动作展示的淋漓尽致,表达出亿万人民翻身得解放,成为社会新主人的喜悦之情,展示出安塞腰鼓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打出了陕北人粗犷豪放气壮山河的气质。那震天的鼓声,奔放的舞姿,开心的笑容,令人久久不忘。眼看着,心想着,这陕北人真有创意,咋就能想到把腰鼓耸立在山头上呢?这红红的腰鼓也真神气呀。透过车窗玻璃,细看这面大鼓,只见鼓身通红透亮,鼓沿白净如雪,缀着大红丝绸穗子的鼓锤,红白相间,衬托着这黄土高坡,那真叫一个字:“神”。
在榆林,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榆林的柳树,这是真正的塞北柳,光秃秃的树桩上,疙里疙瘩的长出些柳枝,直直的往上翘着,映衬着明净的蓝天,远远望去,像一团团扇面,极富诗情画意。
“天下黄河一壶收。” 回来的路上,我们趁便去了壶口。站在壶口悬崖,面对激流滚滚,浪花飞溅,不由人想起“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想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壮观,真是百年沧桑,风雨壶口,让人壮怀激烈,心潮起伏啊!
汽车继续在陕北大地上行走,我们要去的地方是白云山。很快,佳县映入了眼帘,只见这里山青水秀,沟深林密,乍一瞧,山峦起伏,林海苍茫,绵延不绝的山脉象一条游龙,从高山之巅飞落下来,直奔沟底的村子而来,看上去真让人思绪翻飞。
正值金秋,满山遍野的红枣熟了,我们停车漫步枣树林,那一颗颗大红枣儿,在秋阳下闪烁,在树叶间掩映。村民告诉我们:“今年雨水偏多,加上精心管理,红枣迎来了丰收年,不但一些老树抽芽开花,就连刚栽上的小树,也结出了果实”。
在茂密的枣树林,人声鼎沸,非常热闹,大红枣儿让人馋涎欲滴。人们背着笼,拿着筐,提着篮,连几岁的娃娃,也咿呀着张开胖呼呼的小手,抓起一个大红枣儿,往自个儿的小嘴里塞。山路上,马车,三轮车,人担,肩扛,手提,昼夜不停,装车拉运,那繁忙碌的景象,俨然海港码头。
佳县是响誉全国的红枣适生区、主产区,这里的红枣远销日本,甚至不等红枣成熟,一些外商就早早通过各种关系来这里等货了。那汽车的喇叭声,骡马的嘶鸣声,人们的欢笑声,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震荡着山谷,这是我有生以来听到的最为扣人心弦的丰收乐曲。
行走在陕北大地上,不时会听到苍凉、高亢、嘹亮的信天游。
“哥哥你走西口,妹妹实难留,有几句痴心话,哥哥你记心头。”
“走头头儿的那个骡子儿来哎,三盏盏的那个灯。”
“山丹丹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鸡娃子的个叫来狗娃子咬,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哟嗬了,山羊羊的那个绵羊羊,五花儿拦羊我的哥哥随了共产党……”
我终于明白了,陕北是红军“闹红”的地方,难怪这地方啥都是红的。
离开陕北时,我们带了一大堆地方特产,延安小米,甘泉豆腐,洛川苹果……还有,陕北人的粗犷,陕北人的豪放,陕北人的吃苦耐劳…..灿烂的晚霞照红了山谷,使陕北大地秋色更加浓郁,望着满山满岭的秋色,大家嘻笑着在宜川县吃了顿正宗的陕北风味小吃,洋芋馇馇、荞面饣合饣各、糜面馍馍、玉米面糊糊,虽然没有喝酒,但每个人都微微的有了几分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