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韶山
董小龙
火车到达韶山时,是在清晨。走下火车,才发现天上下着绵绵细雨,远远望去,只见韶山,山苍苍,林莽莽,一片青翠碧绿。
接站的韶山市税务同行的车子在细雨中缓慢行驶,穿过一片狭长的谷地,进入被各种商店招牌拥挤的格外窄细幽长的一条街。
“到了,这就是韶山。”陪同我们的韶山市税务同行小杨说。
下车后,一行人慢步于那些久违了的楼堂间,恍如从遥远的繁华都市,步入一幅曼妙的江南水墨画里。“水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一路的风尘仆仆,浮躁之心,一下子变得平静起来。
“这里是引凤山麓,属于韶山冲中心地带。这里虽然距韶山市政府所在地清溪镇还有数公里的路程,但因为这里分布着毛泽东故居、毛氏宗祠、毛鉴公祠、毛震公祠等一批重要的建筑和古迹,因而每天熙熙攘攘,游人如织,还时不时的现出外国人的身影。”小杨说。
放眼望去,韶山很有特色。或许因为这里地势四面环山的原因,这里的街边建筑、住宅和店铺,有如这山势一般,很不规则,时而悬挂山崖,时而坐卧山顶,时而又高低起伏,纵横交织在山坡上,黑白灰红,诸色辉映。其间,有石狮坐卧的幽幽深深的祠堂门洞大开着;有错落有致参参差差的木板厚门闭合着;也有典型的湘式二层小楼的玻璃门在远远近近的昭示着;而那些使人一见便留下深刻印象的银字招牌,则带着古朴典雅的气息,带着历史的遗风遗韵和点点斑痕。沿着一条环形的街,兜着圈子往前走,各种店铺门脸不断在眼前映现。“商业一条街”。我的意识里立即现出游人所说的“韶山商业一条街”的繁荣景象。不过,在我看来,所谓商业一条街,其实并无多大的规模,说它是集贸市场、商业零售网点或许更为确切。环顾四周,到处都是那种条纹布搭的凉棚似的柜台,几乎家家都摆放着纪念章、纪念册、红太阳歌曲、录音录像带;而相邻的几家副食杂货烟酒店,则带有一番老腔老调的格局,柜台上放着的那种油漆斑驳、古色古香,造型各异的托盘、茶盘、糖果盘子,或摆放烟具的专用盘子,虽已是多年前许多商店的摆设物,可我的感觉,还是如同在北京、西安、苏州街的那个节日的黄昏,和朋友买了一壶老酒,端坐在小店里,静静的品味观景时的那番心境,仿佛这现代化的生活节奏,在韶山被渐渐放慢了,变得越来越平静、越安然。
再往前走,便是专营湘潭腊肉豆酱烤乳猪,芙蓉王香烟,酒鬼名酒的店铺,算是极富湘式地方特色的食品了。当然相邻的还有那些洋味十足的雪碧、可口可乐、麦氏雀巢,也都隐现于一个个十分古朴的货柜之中,从而构成了一幅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景物风俗画。
面对那些琳琅满目的物品,伸手摸一把依然下个不停的细雨,我的心一紧,这样的雨天,谁会来这儿购物呢?然而,一抬头,却发现同行的许多游人,几乎每人都提着一个硕大的袋子,我不禁愕然。
又走了一段,发现前边的路变得窄了起来,左顾右盼间,脚下己是一半街一半水的地段了。小杨说,这便是韶山冲毛泽东故居了。正说着,迎面走来一位中年汉子,小杨认出了他,说他是韶山村的干部,就央求村干部给我们说说韶山村。村干部介绍说,韶山村现有水田580多亩,大多种的是花草苗木和瓜果蔬菜,而村民90%的收入来自旅游,全村建起了100多家餐馆,设有150多个摊点,全村470多户人家,主要从事旅游、餐饮和商店,建起了“韶乐”演出厅,注册了“韶山村”商标,建起了纪念品生产厂,还有建筑公司、停车场,许多人还把餐馆开到了长沙、北京……村干部回忆说:“以前的韶山村,真穷。路是黄泥路,房是土房子,温饱谈不上。” “转机来自红色旅游,随着前来毛主席故里参观的人数增加,村民们从摆小摊起步,开起了餐馆,办起了宾馆,生活慢慢有了起色。1997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000多元,算是提前进入了小康,而现在,韶山村依靠党的富民政策,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村干部补充说。
漫步在毛泽东故居旁的风雨池塘,抚摸着池塘中的丝丝青草,淋漓如丝的雨帘中,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子浮现在眼前。这是一个写下过“思君如夜烛,剪泪几千行”诗句的女子;这是一个受到敌人威胁时斩钉截铁地说“要我与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的女子,当魔鬼把刀架在她的脖子上时,她视死如归,坚如磐石。29岁,正是花朵最鲜艳的时候,但她却倒下了,为了让更多的花朵鲜艳,她选择了放弃。她的大爱让一个人悲痛的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27年后,这个人又意味深长的吟咏出:“我失骄杨君失柳,泪飞顿作倾盆雨。”时隔90多年后,所有读到这位女子名字的人,所有瞻仰她飒爽英姿的人,仍然唏虚不已,心如潮涌。
遐想间,耳边忽然响起了讲解员轻脆悦耳的声音,她在讲毛泽东的生平身世、成长足迹。行人驻足,静心聆听,原来,她在用诗一样的语言,在讲叙一个红色背影的故事:“一群头戴八角帽,腿上缠着绷带,挥着长矛的人,一群肩挎干粮袋,背着斗笠,穿着草鞋的人,在一个酷爱草书和诗词的湘南汉子的带领下,扶着孱弱的民族,穿过枪林弹雨,翻越万水千山,在苏区人民的泪花中,在历史老人的瞳仁里,在岁月的远方,在历史的深处,留下一个红色的背影。这个魁梧的一直走在革命前头的红色背影,最后融入枣园的灯光和天安门的彩霞,化作了五星红旗飘扬在共和国的上空……如今,红色背影远去了,跨过世纪与世纪的界碑,走进恢宏史册的辉煌与壮丽,走向共产党人最高的理想境界……”
一边听着讲解,一边放眼望去,眼前是毛泽东祖上的十三间半的家产,那座中间有一小桥,南北相连,呈椭圆形的池塘,碧波荡漾,清澈明亮,冒着绵绵细雨,顺着小桥,我一个人悄悄向对岸走去,我想看看驰名中外的毛家饭店。
其实毛家饭店并非一家,就眼前而言,便一字儿排开四五家,均立于这东山坡上,遥遥地与毛泽东故居相望。听人说,最先开张的那家算是正宗,老板是个妇女,名叫汤瑞仁,是她开发并做出了毛泽东最喜欢吃的红烧肉、火焙鱼、祖田米,还有毛泽东喜欢穿的布鞋。
“过去,韶山村十户人家九户穷,红薯柴棍养一生,后来,乘着改革开放红色旅游的东风,韶山村率先进入了小康。”80多岁的汤瑞仁老人,笑着对我们说。不知何时,我的身边围拢了许多人,大家不约而同,走进了汤瑞仁老人的家。只见老人衣着虽然朴素,但精神矍铄、腰板挺直,她指着墙上的照片,笑着说:“看,那个抱小孩的就是我!”墙上挂着的大幅照片是毛主席与韶山乡亲的一幅合影。1959年,毛主席离家32年后首次返乡,与乡亲们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说起现在的生活,“这些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跟党走。”老人眼里含着泪花告诉我们。汤奶奶的一生,是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1930年,汤瑞仁的母亲在外出乞讨的路上生下了她。汤瑞仁5岁开始独自乞讨,受尽了欺凌。新中国成立后,勤劳能干的她成了当地的妇女干部。改革开放后,随着来韶山旅游的人逐渐增多,1984年,她拿着身上仅有的1.7元钱,买了两斤绿豆、一斤白糖,摆摊卖起了绿豆粥,成了村里最早的一批万元户。1987年,她开起了毛家饭店,并逐步实行连锁经营,把饭店开到了全国各地。 “我只是一个服务员,永远为人民服务。” 富裕起来的汤瑞仁认为:“虽然有钱了,但这钱,最好还是用在人民身上。”为此,她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孩子上学。 “我还要做党的政策宣传员,给大家讲讲红色故事……”如今的汤瑞仁老人,成了“网红”。 “吃水不忘挖井人,任何时候,都要不变心,跟党走,跟着时代走!”老人点着手机,笑着告诉我们。
眼前的毛泽东故居,环境条件还不错,其余都很简朴了,倒是旁边有一家装修精美,起了洋名的饭店,远远的就可以看到铝合金外观豪华气派,但不知怎的,相比之下,这家饭店的客人格外少,望着那几家毛家饭店的满座宾客,我在想,这些客人难道仅仅是在品尝饭菜吗?!
那天,我们还去了毛泽东纪念馆,去了毛泽东幼年时读书的南岸私塾,最后还去了毛泽东父母的墓地。
那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林间小道,从南岸塘堤上起步,脚下便是这条用青石板铺成的约一米宽的小径,墓道默默无语,有如思绪的触角,一直伸向远处山坡上的茂密的森林之中。墓园静静的,灰白的墓墙在空蒙的烟雨中呈现得迷离纷披。面向墓碑,我深深的弯下腰,恭恭敬敬的鞠了三个躬,轻轻说了声:“安息吧,老人家!”然后,久久的立于那块玉色墓碑之下,听着塘水在风雨中轻轻荡漾,不时发出细微的声响,我知道,这里并没有仙云缭绕,也不存在海市蜃楼,一切都是那么平静,那么真实。
下山时,看到墓碑上刻着由毛泽东亲手为其母写下的《祭母灵联》:“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
离开韶山,回来已经有些日子了,但我的思绪没断,我一直在想,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和美好,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时,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10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毛泽东、杨开慧等无数共产党人的牺牲奉献精神薪火相传,才使中华民族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跻身世界民族之林。面对用鲜血和生命,用智慧和汗水,搏击中流,破浪前行的共产党人,面对人民公仆,民族脊梁,时代先锋,触摸他们无怨、无悔、无私的心灵,踏着他们的足迹前行,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无比自豪,都会充满信心和力量,都会心存感激,永远铭记。
可是我们这些税务干部呢?该怎样仰视韶山、瞩目韶山、回望韶山呢?该怎样面对那些先驱者、先烈们洒下的点点血泪,点燃的革命火焰呢?该怎样开启我们锈迹斑斑的心智和慵倦懈怠的目光呢?又该怎样自觉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做好我们的工作呢?
韶山,绵绵细雨中的韶山,是那样真实、朴素、亲切、巍峨和崇高……
记得离开韶山时,雨还在下着,一行人缓慢步行,正走着,忽然觉得脸上湿湿的、凉凉的。一时,我竟不知,是天上的绵绵细雨,还是我的两行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