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记
董小龙
“逐水而居”是古人的智慧。“搬迁新居”是今人的梦想。我赶上了好时候,乘着党的富民政策的和煦春风,一次次搬迁新居,二十多年间,先后搬了三次家。
第一次搬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赶上了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时代潮流,办理了“农转非”手续,把家从农村搬迁到了城市。记得离开村子时,我去生产队长那里清理债权债务,队长一脸惊奇: “你要把家搬到城里去呀?哪你的三分自留地就归我啦?!”我说: “行,归你,还有一亩多地的责任田都归你。”“行,咱可说定了。”队长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视土地如命,听说我要把家搬到城里,他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城市生活的美好,而是那几亩土地。队长一边说: “你不欠生产队的。”一边取出生产队的公章和他的私章,给我盖了印,然后笑眯眯的说: “三张嘴吃饭,一双手挣钱, 在城里生活,可不容易,以后,混不下去了,还回村里来,地我给你留着。”我答应说: “行, 混不下去了,就回来。”拿着生产队出具的证明,我到当地派出所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搬进了单位分配给我的一套单元楼。
这套新房,虽然在五楼,但与我家原先住的旧房子相比,真有天壤之别。旧房子是先人留下的,叫马房,是旧社会饲养牲口的地方,低矮、窄小、阴暗、潮湿。改革开放那一年,我拿出我在税务所工作了8年所挣的全部工资,对马房进行翻修重建,面积大了,光线亮了,但仍然是胡基夯筑,砖木结构的砖瓦房。现在的这套新居,面积不大,80多平方米,两室一厅一卫,院子里还有一个简易的煤棚。更让人欣慰的是,那时国家还没有实行货币化分房,单位没有向我要钱,我个人没有掏一分钱,就住进了五层高楼,而高楼(大厦)一直是我们最向往的美好生活,现在,我们虽然离(大厦)还有距离,但住进了高楼,一家人高兴的不得了,而且, 高楼新居离我工作的单位很近,离学校更近,仅隔一条公路,孩子上学,一步之遥,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迎刃而解,全家人高兴的合不拢嘴。
但时间不长,国家进行房改,实行货币化分房。这次房改,采取“国家补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进行房屋分配。最终,我交纳了9000元钱,拿到了房屋产权证。
第二次搬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单位集资建新房,政策是,要新房就必须交出旧房,给没有房子的人居住。我愉快的交出旧房,单位按当时的房价给我退了2万元钱,也就是说,我腾出居住了5年的旧房子,除去我原先交的9000元钱,还多拿回1万多元,真让人喜出望外。这第二次购房,我个人共掏了5万多元,分到一套90多平方米的新房,虽然面积不大,依然是两室一厅一卫。但在3楼,光线敞亮,上下方便,而且,单位对新房进行了简单装修,米黄色的木质墙群,乳白色的粉刷天花板,深蓝色的铁链防盗门,璀璨明亮的吊顶灯光,而生活所需的灶台、橱柜、油烟机一应俱全,我拎包入住就行了。这次搬家,减轻了我油漆装修,盘锅垒灶的负担,全家人自然十分高兴。但遗憾的是,新居小院门前是一片凹地,每年夏天,暴雨不期而至,这时,家门口的路就遭了殃,滚滚流淌的污泥浊水,在家门口汇集成一片汪洋,水深两米,来往汽车泡在水里,过往行人挽起了裤腿,出门办事,上街买菜,淌水过河似的,极不方便。
好在时间不长。进入新世纪,我工作居住的城市,因矿产资源枯竭,国家批准建设新城,老城市整体搬迁,我工作的单位也紧跟市委、政府安排部署,搬迁到了新建城市。
为了解决大家上下班的难题,2010年,我工作的单位又一次集资建房,政策是;凡是登记要房,交了5万元集资款,并退还旧房子的人,都能分到一套新房子。短短三年,两栋120户住宅楼拔地而起,我很快拿到了新房钥匙,并紧锣密鼓,进行装修,搬迁入住。
这第三次搬家,不仅结束了我常年累月,燕子似的在老城与新城之间来回奔波穿梭的烦恼,而且,享受了更多政策优惠。根据当地住房价格,单位给大家进行了最大政策优惠,考虑都是工薪阶层,要生存发展,要养家糊口,几经商议研究,最终,单位按每平方米700元计算收费,个人按每平方米700元交纳房款。120套新房,千篇一律,建筑面积都一样,每户150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卧室、客厅、厨房、阳台、卫生间),外带一个车库。计算下来,个人交纳房款40多万元,车库2万元,每平方米不到3000元,这在房价一路走高,持续上涨,每平方米动不动就八千上万元的今天,真有天壤之别。
回想起来,作为普通老百姓,谁不想喜迁新居呢?谁不想有个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呢?!记得在农村那会儿,家里的几间旧房早己破破烂烂,刮风下雨愁死人。晚上睡觉能看见星星。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结婚时,家里连像样的锅灶都没有,真是穷的揭不开锅。唯一一口铁锅,底是烂的,做饭时漏水,只有用稀面水糊住,才能勉强把饭做熟;水瓮缺个豁口,凳子是个树桩子,桌子只有三条腿,靠着墙壁才能立稳。
如今的新家,居住面积一次比一次大,楼层一次比一次好,光线一次比一次敞亮,而且,独门独院,120户,两栋楼,每栋楼六层,排排相对,窗口对着窗口,户门挨着户门,整齐划一,错落有致;乳白、浅灰、淡蓝、嫩黄、藏青,美观漂亮,各领风骚.
2019年9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我工作单位的党组织把为干部职工解决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检视整改问题的切入点,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144户干部职工集中办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权证书”,了却了干部职工多年的心愿。伴随着不动产权证书的发放,这144户居民也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积极主动交纳5%的不动产交易增值税,0.5%的城市建设维护税及教育附加,0.03%的印花税和3%的契税,共计缴纳各项税收123.74万元。
最近一段时间,依据地方政府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政策精神,单位党组织在广泛征求住户意见的基础上,采取“政府补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安装电梯12部,解决了近千名税务干部职工出行难题,提升了干部职工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现在,住在新楼房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油然而生。每天清早起来,站在阳台上,迎着东升的朝阳,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缕暖流涌上心头。这还不算大儿子一家3口人居住的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小儿子一家4口人居住的一套150平方米房子,加上我和妻子居住的这一套150平方米房子,全家9口人,分别居住在三套400平方米的房子里,这对于北京、上海这样住房拥挤,每套房子据说几百万,甚至近千万元的大都市人来说,该是怎样的眼红和羡慕呀!
平时看报纸,“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的通栏标题鲜红透亮,让人心头特别温暖,也使我十分感慨: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之所以一次次搬迁新居,祖祖辈辈向往的“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之所以在我们全家完美体现,这,要感谢党的“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全靠共产党。”没有共产党的好领导,没有党对老百姓的关怀备至,就不会有我们的安居乐业小康生活。
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的时候,我一次又一次回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沧海桑田,天翻地覆,就在诗人曾经生活感叹过的这片土地上,2000年后,一个又一个中国普通老百姓,住上了一间又一间宽敞漂亮的高楼(广厦)大房子,诗人地下有知,又该发出怎样的千古长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