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小龙的头像

董小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23
分享

照金  那一束燃烧的火炬

照金  那一束燃烧的火炬

董小龙

(一)

   公元612年,隋炀帝巡视边关。一天下午,当他来到这里时,适逢雨过天晴,夕阳余晖下,片片霞光,点点云影,照得皇帝身上金光闪闪,夺目耀眼,随行的大臣说是金龙附身,隋炀帝听后非常高兴,就说:“日照金衣,遍地是金,此地就叫照金吧。”

 这当然是一个传说。“照金”名字的真实由来已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之中了,但照金之名却从此沿用了下来。

 岁月汤汤。风雨凄凄。

日子走的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千年过了。又一个千年过了。

(二)

当日子走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时。沉沉中国大地,露出了一线曙光。一支名叫中国共产党的队伍诞生了。 这是一支挥舞镰刀、头戴五角红星、打着灰色绑腿、肩扛鲜红旗帜的共产党的队伍。

在这支共产党的队伍里,有种过麦子割过水稻的人;有攥过镰刀放过牛羊的人;有捧过书本捏过粉笔的人;也有演过戏剧写过文章的人。他们是北上抗日的仁人志士,热血青年,他们是身经百战的贺龙将军,还有运筹帷幄的共产党领袖董必武、周恩来、朱德…..为了寻求革命真理,为了砸碎旧锁链,他们从上海、从广州、从武汉、从香港、从中国的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他们甩开大步,冒着枪林弹雨,冲破白色恐怖,走过铜川街头,走出雄关金锁,北上陕北延安,投奔那片红色的热土。

张邦英、张仲良是这支队伍里的一粒火种。它在铜川点燃之后,迅速与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会合,在“照金”这座千年古镇扎根、生长、发展、壮大。

这支被称为红军游击队的革命队伍,在千年古镇照金,开始了与黑暗势力、与白色恐怖、与封建军阀、与国民党顽敌的殊死搏斗。

在一次次保卫家乡,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中,红军战士冲上去了,游击队员冲上去了,妇女孩子冲上去了,种庄稼的汉子也冲上去了…..经过艰苦卓绝的长达五年的浴血奋战,陕甘边第一个红色政权建立了,陕甘宁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了。

从此,照金成了红色政权的前哨和革命的摇篮。

从此,改变自己命运的曙光,在照金古镇,开始了最为豪迈的美丽歌唱。

往事越千年。

日子一页一页翻过去了。

(三)

当风雨和泥泞远离我们而去时,当喜悦和欢乐姗姗而来时,当日历翻到2021年的初夏时节时,我和我的同事来到照金,参加机关党委组织开展的“学党史,悟思想,开新局,庆祝建党100周年” 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党性修养

出发前,天下起了小雨。隔着车窗玻璃,望着一晃而过的田舍村庄,望着连绵起伏的沟壑青山,望着凝绿叠翠的碧草树林,思绪一下子飘的很远很远….

(四)

照金处于桥山山脉南端,海拔1600多米。这里群山环抱,密林如海,重峦叠嶂,壁立千仞,地势十分险峻。1932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李妙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照金骤然名扬天下。

我们走进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讲解员的话在我们耳边回响:有680多名红军烈士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现藏文物资料120多件…..跟随讲解员,我们在纪念馆参观、浏览,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是一件件真实的物件:大刀、长矛、炸弹、文件、书信、草鞋、筐笼、图片,虽然锈迹斑斑,但却让我们久久的沉浸在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不断回忆起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战争往事。

历史留给照金的这一页,是沉重而无法信手翻动的。

(五)

当晚,我们没有离开照金。我们想多待几天,感受照金的厚重,寻找照金的故事。

夜宿照金,也许是茶喝多了的缘故,辗转反侧,不能成寐。起身探视窗外,只觉山雨过后,泠泠的湿润扑面而来,周遭全是大树,浓荫遮蔽,葱茏碧翠。然而这一抹绿意,不仅不能给我们以幽独的韵致,反倒平添了几许凝重、悲壮和惆怅。

回身和衣躺在床上,心下迷糊,不知似睡非睡,似梦非醒。睡眼朦胧中,忽见山岚雾霭中走来一群汉子。

“谁?”

“老乡啊,别怕,我们是红军队伍….。”汉子中有人应答。原来是一支红军队伍。

只见这些红军战士,穿着灰色布衣,戴着灰色布帽,打着灰色绑腿,胳膊上佩戴着“中国工农红军”字样的袖标,腰扎皮带,手持手雷、大刀、长矛….。

(六)

清早起来,我们手持鲜花,来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碑前。仰望石碑,回想那一缕悲壮,觉得面前高高耸立的石碑就是一尊凝固的历史,几十年的雨洗风漂,它化石一般凝固坚定,这会儿,他们正吱呀呀推开历史尘封的大门,抖落肩头的硝烟烽火,带着上世纪三十年代特定的语言与我们对话….。

站在纪念碑前,面对墓碑上镌刻的一幅幅画面,我们长久盘桓,不忍离去,当年,红军寨子里操练习武声可在?弓折弦断的迸裂声,矛舞刀挥的击节声,红军战士慷慨激昂的仰天长啸和秋风尖厉的狞叫声呢?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一切都销声匿迹在历史岁月中了,一切都堙没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了,只有支支蒿草,寂寂山风在吟诵着悲壮苍凉之歌,只有阵阵松涛,声声虫鸣,在传唱着绵绵无尽的思念。

     是的,饮水思源,谁能告诉我,荒草间、碑石下的那些先烈,谁出身贫寒?谁高贵一生?谁是普通兵士的残骸?谁又是名将的嶙峋傲骨?不必了,没有必要一一探寻了,其实,他们生前或是萧萧白发,或是青丝霜染,都曾与刀剑交相辉映,都曾经历了血与火的战斗,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是的,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人倒下了,倒在了战场上,倒在了血泊里,他们的躯体被风雪凝固了-----凝固成一座座青山;凝固成一座座丰碑,在西部高原,在人们的心里,高高耸立、耸立…….

是的,人,是尘土,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个人都将魂归故土。然而,土能生色-----一种很朴素很美丽的颜色,譬如黑色的煤炭,譬如青色的瓷器,譬如红色的血肉之躯…..

(七)

我们来到了薛家寨。导游介绍说:薛家寨海拔1600多米,重峦叠嶂,壁立千仞,地势十分险峻,峰顶有5个天然岩洞,当年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在岩洞里修筑了红军医院、红军被服厂、红军军械厂……还修建了寨楼、战壕、哨卡、碉堡、吊桥等。1933年,这里曾发生过一起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薛家寨保卫战。后因叛徒出卖,红军战斗失利,薛家寨陷落。1934年秋,红军和游击队主力返回照金,全面恢复并巩固了照金革命根据地,直到新中国诞生。

在薛家寨保卫战中,有20多名女战士被敌人追逼到石崖断壁上,宁死不做俘虏,从山崖上纵身跳下,后来有3人被藤蔓和树枝架住,得以幸存,同凤云是幸存者之一。没想到,在薛家寨,我们居然与革命先辈的后人----女战士同凤云的儿子高均平、儿媳翟爱英邂逅,听他们讲述当年的英雄壮举。“母亲在世时告诉我们,当她被敌人追得无路可走时,啥都没想,就直接从山崖上跳了下去。”高均平说。“母亲她们那一辈人,太不容易了。”翟爱英感叹说。

薛家寨保卫战,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山路崎岖,又下着雨,我们没有攀登家寨,只在山脚下徘徊,在巨大的赤壁前转悠。放眼四望,这里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群峰雄峙,壁石林立。在西部黄土高原,能有如此喀斯特丹霞地貌,确实是一个奇迹。导游介绍说,这里是照金丹霞地质公园:山岩赤壁巍然耸立,自然状态保持完好,观赏性和美学价值极高,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游客的打卡地和新的旅游点。

雨越下越大。此时的薛家寨,被笼在如注的大雨里,仰面望去,各个岩洞云雾缭绕,半遮半掩,半腰以上,看不真切,只隐隐的露出一线浅痕,像一幅水墨淋漓的山水画,也许,这正是薛家寨的神奇之处,迷人所在呢?!

一阵山风吹来,云雾被撩起了一角,露出了一丝云光天影。有人踏上一座弯曲的石桥,似乎要攀登薛家寨,只有攀登上了薛家寨,才别有洞天,别有一番云雾缭绕,绿树青山的景象呢!

然而我们却不能。只能在山脚下徘徊。

这极其险要的薛家寨是上不去了,可思绪却在不停的旋转:当年,在薛家寨战役中,陕甘游击队总指挥带领红军战士与民团展开了激烈战斗,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如今,哨卡可在?被服医药呢?军械仓库呢?吊桥呢?石砌的寨门呢?可怜焦土,可叹崖洞。随行的导游介绍说:当年的战斗中,有人壮烈牺牲后,尸骨未寒,幸有附近的群众,找来棺木瓦罐,装殓了他们的遗骨,葬于山麓。

是的,当生命在弹片的缝隙中穿行时,他们以自己的星星之火,燃烧了那个布满阴霾的时代;当生命在战火中壮烈牺牲时,他们以自己苍松翠柏般的凛然风骨,傲然挺立在山崖上,一任寒风萧飒,一任雨雪浇淋。

就要离开薛家寨了,一些人忙着照相,而我却站在那里,陷入了深深的遐思…..

面对薛家寨的青山绿树,青石山崖,我们该怎样审视照金,瞩目照金呢?该怎样面对革命烈士洒下的点点血泪,点燃的一束火炬呢?又该怎样开启我们锈迹斑斑的心智和慵倦懈怠的目光呢?!

(八)

我们来到照金村寻访。

我们叩开一户人家的门,与主人闲聊起来。主人告诉我们:“当年红军在照金时,还在他们家住过,有一个红军战士,打仗时流了很多血,也杀死了许多敌人……是老辈人告诉我的。”主人说。

“后来呢?”

“后来,他们走了,去了延安。”

是啊!往事如烟。如烟往事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何况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红军队伍行军匆匆。

可我总觉得,他们还在,还在照金,还在和照金的群众一起,建设美好的家园。

在照金村另一户人家门前,我们轻叩门环。许久,门开了,四壁皎然,不见人影。无意中,我似乎看见了一些书信,还有一双布鞋。望着那双布鞋,我走过去,我想把布鞋拿起来,拭一下大小。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沙沙声,是一双布鞋走了过去。远远的,又传来一阵轰轰隆隆的爆炸声,是一颗手榴弹投掷了出去…..主人出来了,望着我,疑惑的问:你是在寻找红军战士吗?你为什么要找红军战士呢?我笑了。说:我也想当红军呀,只可惜,晚了。但我却想为红军做点事情,那怕背一支枪,扛一把刀,甚或拿几颗手榴弹……此时,主人不知,历史竟是这样近,触手可摸。

晚风吹过又一户人家的窗口,身后传来一声咳嗽。门开了。我走进去,坐在一个树桩做的木凳上。也许,当年,在战事之余,红军战士就坐在这只木凳上,擦枪磨刀,考虑下一仗怎么打!

这只幸运的木凳呀,给了红军战士多少运筹帷幄的灵感呀!

(九)

 “红军队伍能在照金安营扎寨,这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在中国,像照金这样幸运的地方并不多见。”照金村的一个党员干部笑着告诉我们。

是啊!对于生活原本不易的照金群众来说,这是一份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幸运:3万人的红军队伍,每天要吃多少粮食?要烧多少柴草?要穿多少布鞋?更何况还要打仗。有人在战斗中牺牲了,负伤了或受伤被俘被敌人残酷的杀害了。所有这些,都需要照金群众的支援,需要照金群众组织的担架队、医疗队、运输队,救治伤员,运送物资。

令人欣慰的是,照金的父老乡亲没有辜负这份难得的幸运,男女老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红军,义无反顾。尤其是那些妇女,义不容辞,格外忙碌。不论从谁家门前经过,都能听见丝丝拉拉的纳鞋声;都能听见轰轰隆隆的碾米声…..

“你知道,照金群众还给红军做过什么?”这位党员干部问我。他告诉我:1933年10月的一天,清早起来,几个姑娘早早等候在红军战士居住的石板房门外,她们要给红军战士洗衣服被单。红军战士再三推托,终抵不过姑娘的热情。一块青石,几只皂角,棒槌声声,此起彼伏。傍晚,操练结束,霞光如醉。衣服被单洗净了,晒干了,又回到红军战士的手上了。这沾带着水、阳光、野花、青草和照金姑娘柔软手指气息的洁净衣服被单,穿上,盖上,该是什么滋味?!那一晚,红军战士睡的该有多么香甜?!

说着,这个党员干部还拉着我们的手,热情的叫我们到他家看看,说是他爷爷说过,几个红军战士当年还曾在他家住过。我们为这个党员干部的热情而感动,更为这个党员干部记忆细节的真实而诧异,然而一个长条木棍却证实了它的真实存在。党员干部的家在一处紧挨公路的山崖边上,宽敞的院子被一圈篱笆墙围拢着,几间石板房子一字儿排开。走进石板房子,我们下意识寻找起来,房子里堆满了杂物,无意中,我们发现墙角处放着一个长条木棍。我们明白,照金地处山区,石板房紧挨山崖,常年阴冷潮湿。这个长条木棍,也许就是红军战士当年用来晾晒那一双双粗布缝制的袜子和那一件件灰色的红军衣服的。

(十)

初夏,雨丝缠绵。我们在照金村的石板房门前徘徊,久久的沉浸在那段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回忆那段可歌可泣的战争往事,倾听那刮了近一个世纪的战争风云。我们努力寻找红军的故事,回想红军留给后人的战争往事,从中体会红军战士的豪迈胸襟,感知战争年代的秋风春雨,倾听照金的波澜壮阔…..

是的,他们来也匆匆,走也匆匆,从1932年2月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来到照金,到1932年12月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从1933年3月,中共陕甘边特委,陕甘宁边区革命委员会相继在照金成立,到习仲勋任中共陕甘边特区军委书记,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他们在照金,建立了陕甘边第一个红色政权,给我们留下一个红色的记忆,留下一座巍峨的山寨和无尽的思念之后,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八十多年间,他们,一直没有回来,照金田地里的谷子、玉米熟了,可收割的人中,没有他们的身影;照金崖畔上的核桃青了、柿子黄了,可打核桃挟柿子的人中,没有他们的面容;照金山坡上的连翘花、野菊花开了,可留连往返的人中,没有他们的笑声;薛家寨岩洞前的青石,被太阳晒的温热暖和,可坐在青石上磨刀擦枪的他们,却永远的走了……

恍惚中,我们觉得红军战士似乎回来了,一个个面容慈祥,和蔼可亲,就在那个石板房子里,叙说那些被许多人忘记了的照金往事……我们站在石板门房前,听他那带着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特定语言:真没想到,如今的照金,经济繁荣,人民幸福,这正是我们为之奋斗,为之流血牺牲所要换取的…..

(十一)

离开照金前,我们又一次来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碑,站在纪念碑前,除了祭奠英灵,寄托哀思之外,我们,能告慰革命先烈的,就是现在的照金,建设的很好,发展变化很大,照金的群众,已经过上了有饭吃、有衣穿、有钱花的好日子;我们,能答应革命先烈的,就是一定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把照金建设的更好,让照金群众生活的更富裕、更美好。我们还特别想告诉他们的是:2015年2月14,习近平总书记来照金视察,看望慰问老区干部群众;2018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不仅让照金群众深受激励和鼓舞,也让照金站到了时代的潮头, 成了红色旅游热点,每天都吸引无数全国各地游客前来瞻仰,助推了照金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

是的,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下,依托煤炭业、服务业和红色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照金迅速崛起,从经济落后、税源零星的山区小镇,一跃成为经济强镇。2019年,照金景区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新增市场主体108户,新增就业人员796人,占照金当地总人口的10%。这一年,照金煤炭税收入库9580万元;宾馆和餐饮、旅游服务业入库税收500多万元。2020年,照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实现税收持续增长,从2016年0.11亿元,增长到2017年1.5亿元,再到2018年1.7亿元,2019年1.8亿元,2020年2亿元,实现了跨越发展,2020年2月27日,耀州区摘掉贫困帽子,退出贫困县序列…..

(十二)

车子已经发动了,我还忍不住,一回头,一束火炬映入了我的眼帘。那是一束燃烧在照金山坡上的火炬。

那一束火炬,在山崖花草的馥郁馨香中,在初夏时节的阵阵山风中,舒展翻卷,猎猎作响,熊熊燃烧,那样鲜亮明丽,鲜红炽烈;又是那样鲜红鲜艳,光彩夺目,把照金的山坡,映照的灿红如霞。

司机把车停下,我们仰望她,走近她,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是的,在漫漫征途上,在暗暗长夜中,一支衣衫褴褛,饥饿疲惫的共产党的队伍,高举这一束火炬,来到照金,引领照金人民群众奋起抗争,阔步前行…..

是的,在阴云密布的日子,无数共产党人,高举这一束火炬,穿透厚厚的云层,把明丽洒向人间大地。

是的,在风暴来袭的日子,无数共产党人,高举这一束火炬,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这一束火炬,仿佛一缕阳光,宛若一座灯塔,在这一束火炬照耀下、引领下,无数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满怀生存的希望,满怀解放的畅想,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走过了硝烟弥漫、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终于走出了一条金光大道,实现了自己的革命理想,然后,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失败走向胜利。

(十三)

是的,在中国共产党100年极其悲壮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许许多多红色的身影,在一束束火炬的引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吹起嘹亮的号角,扶着孱弱的民族,击垮敌人一次次围追堵截,甩掉敌人一次次狂轰滥诈……一步一步,从胜利走向胜利。留给后人的,是一串串红色足迹,一个个红色身影,也有照金的一针一线,一粮一草,一丝一缕。

在照金的日子里,不知别人看到了什么,而我看到的,恰恰就是照亮中国的这一束火炬

一束火炬,是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传来的火种点燃的,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到了中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先在上海,后到瑞金,很快传到了照金…. 其实,在中国,有许多这样的火炬,在遵义、在瑞金、在延安、在西柏坡…..在星星之火中,这一束火炬, 是属于照金的,而照金的这一束火炬,是无数火炬中的一束,她是用照金山坡上的莲翘花的枝梗点燃的…..

(十四)

回城的路上,雨还在下,但小了许多,心情也随之开朗起来。有人带头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人唱起了“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大家也都兴之所至,尽情歌唱。      

歌声悠扬,随风飘荡,一歌罢了,一歌又起,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直到唱的心儿醉了,魂儿丢了,梦也忘了,更不知啥时下车回到机关了,只是久久的陶醉在悠扬的歌声中,陶醉在这片鲜血染红,夏雨初歇的五月的照金土地上。

回头望去, 那一束鲜红鲜艳的火炬,依然在照金山顶上燃烧飘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