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小龙的头像

董小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21
分享

末位茶

末位茶

董小龙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排在末位,所以我叫末位茶。

不过,我认识茶叶很晚,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住在外婆家。有一年夏天收麦时,外爷带我到地里割麦子。出门前,外爷取来一个粗瓷大碗,往里面放了一把茶叶,沏了开水,说是大碗茶。我上前一看,茶叶色亮而清,颜色浅显而红。外爷拖着长腔说,这茶叶好喝的很。我说我也要尝尝。外爷说:“行,喝吧。”我喝了一口,味道寡寡的、淡淡的、涩涩的,有点清甜的味道。 “这茶,清凉、消暑、解渴。”外爷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走上了工作岗位,我才第一次认识了真正的茶叶。

那时,每年夏天,单位要给干部发放降温费(冬天发取暖费),但一般不发现金,而是发清凉油、风油精,还发茶叶,是茉莉花茶, 每人一斤,消暑降温。

可惜那时我还不会喝茶,就送给了同事。“这茉莉花茶,香味浓郁,香气扑鼻,你咋不喝?”同事说着,替我惋惜。

从那时起,我认识了茶叶,也知道外爷喝的不是真正的茶叶,而是杏树叶子。

那时家穷,尤其是外爷家,买不起茶叶,就用杏树叶子代替茶叶,而收麦时节也恰恰是杏子成熟的时节。

外爷家的后院,有一棵大杏树,每年大舅上树摘杏,落在地上的杏树叶子,不是喂了牛羊,就是当作柴禾烧掉。但外爷舍不得扔掉,每年大舅上树摘杏,外爷总要拣拾些杏树叶子,洗净晒干,变成凉茶。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茶树,加工利用茶叶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茶园总面积达4000万亩,年产干茶300万吨,是世界上唯一能生产绿、红、青、黑、白、黄六大茶类的国家。”“外形、色泽、香气、口感、安全性,这是评价茶叶的指标,也是增强消费的信心。”“目前,我国茶叶种植以农户为主,一般茶厂年产茶15吨,产茶县9000个,茶农8000万,茶叶企业7万家,形成了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安化黑茶、蒙顶山茶、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普洱茶、黄山毛峰、武夷岩茶、都匀毛尖等十大名茶。”一位做茶叶生意的朋友这样告诉我。

这让我想起有一年,我们去福建武夷山旅游,见识了武夷山茶的名贵,在一座古茶园武夷山茶, 当地人叫大红袍,我发现武夷山茶叶片出奇的大,但导游告诉我们,还有更大的。他说,山茶树很多,尤其是一棵被称为茶树王的大茶树,虬枝粗干,遮天蔽日。说着,就带我们去看茶树王。 “这棵茶树王名叫大红袍,大红袍之所以大鼎鼎名,是因为极其稀少, 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武夷山总共有六株古茶树,古朴苍郁,枝繁叶茂,生长在九龙窠谷的悬崖峭壁上。 2007年最后一次采摘自350年母树的20克大红袍茶叶被国家博物馆珍藏。”听着导游的介绍,我们啧啧称奇。

有一年农历八月十五,我因病住院,一个朋友来看我,提了一袋子东西。朋友走后,我打开袋子,发现里边有四个硬纸小盒子,取出小盒子一看,里边还有一个红色软包装袋,上边印着“合家团圆,传承中秋”的字样,中间写着福鼎白茶,下面是“月饼茶”三个字。原来是茶叶, 我以为是月饼呢。“月饼茶。”好有趣的名字啊,我舍不得喝,一直珍藏着。

不过,就我个人来说, 我喜欢喝的还是陕西宁强县出产的一种老青茶。这种青茶,色泽灰绿,条索匀整,汤色黄绿,鲜爽醇厚,回味纯甘,耐泡耐煮,富含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记述说:“秦人取蜀而后,始知茗饮之事,明代一度实行茶马政策,用茶叶换取少数民族的马匹,逐渐形成了陕西青茶产区。”

“明清以来,陕西青茶主要销往少数民族牧区,换取食盐、粮食和牲畜。改革开放以来,陕西青茶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成为紧俏商品。但不论哪种茶叶, 条形细紧,叶子壮实,乌黑发亮,香气浓郁,味道甘醇,汤色清亮,就是上好的茶叶。”做茶叶生意的朋友说。

有一年,朋友送给我几斤陕西泾阳茯茶,还专门送给我一把烧煮茯茶的茶壶。原来茯茶是紧压茶,像一块砖头,需要掰成碎块, 烧煮着喝。据说,陕西泾阳茯茶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以前没喝过,烧煮之后的茯茶,味道苦苦的,但解

自从学会喝茶以后,喝茶便成了生活中的必须。先后喝过的茶叶有红茶、花茶、青茶、绿茶、砖茶白茶、苦丁茶等等。

上班后,我学会了喝茶,而且,养成了习惯,一天不喝茶,就觉得浑身没劲,无精打采,头昏脑胀,哈欠连连。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 喝茶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去不掉了,就像喝酒打牌一样,上瘾。

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泡茶。在玻璃杯子里酽酽的泡上一杯青茶,看茶叶载沉载浮,舒卷翻飞,然后轻轻的吹去浮沫,浅浅的喝上一口。一口清茶下肚,顿觉神清气爽,处理公文,起草文稿,竟然神清气爽,得心应手。

有一次,朋友告诉我:“茶能养廉。”我一惊。“不是我说的,是《茶圣》陆羽说的。” 朋友说。

陆羽是个本分的文人, 在江西上饶的时候,湖州刺史----大书法家颜真卿去拜访他,在和陆羽深谈数日之后,觉得陆羽才学很高,就劝他走仕途,但陆羽却没有这个念头。颜真卿问他:“茶之于官,有何意义。”陆羽说:“可以养廉。以茶代酒,以茶育德,以茶修身,以茶敬宾客,可以抗奢华之风。”

清淡如水的茶,竟能养廉,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仔细想想,也真是。茶性如水,清幽雅致,如高山云雾,似清池碧波。一杯清茶下肚,人会像茶水一样铅华不染,清心寡欲,不焦不躁,清醒而明白。

让我迷惑的是,因为喝茶,日久天长,日积月累,透明的玻璃茶杯竟然结了一层不薄不厚称之为茶锈的污垢。如此清淡的茶水,也能结垢。难道,世上真的没有一尘不染,我的内心有点纠结。

一天,看到佛经里的一个故事。禅宗五祖弘忍法师要传衣、法于众弟子,让随意述一偈。弟子神秀述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而弟子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以为悟彻,便传衣、法于他,这便是禅宗六祖慧能法师。

是啊,尘埃原本微小,积少成多便成污垢,要拂试污垢,就必须下大力气,只有这样,才能还事物本来面目。对于拂试尘埃的人来说,勤快是条路,人生一世, 拂试一生,莫让尘埃迷了眼。

慧能之所以是慧能,源于本无心,说是洗心革面,可是动了此念,就白洗了,又蒙一层污垢,何日才能洗净。所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说一个人,只有内心的真正清静,尘埃自然就不会“惹”上身。这也是禅宗五祖弘忍法师传法于慧能而不是其他弟子的根本原因。

然而人生在世,忙忙碌碌,一尘不染,谈何容易,茶杯就是例证。

既然茶杯结了污垢,那就必须清洗。正所谓“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然而不洗不知道,一洗吓一跳。这看似易如反掌的事,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茶垢竟然很结实,粘结的很牢固, 清洗起来很麻烦。我是下了一番狠功夫,才将茶垢清洗干净,还玻璃茶杯清清白白的本来面目。而且,洗一次不行,过一段时间,茶杯还会结垢,必须常洗。道理很简单:常洗常新。

在又一次的茶杯清洗中,洗着洗着,我突然悟出,洗茶杯不也是在洗人心吗?茶杯结垢可以洗掉,人心里的污垢不也可以清洗干净吗?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掉陷污泥中。” 只要按照各项规定,洗心革面,才会心底坦荡,磊落光明;只有常照镜子常洗澡,才会廉洁奉公,纤尘不染。

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一只干净的杯子,如何安放一杯好茶。如果没有一颗纯洁干净,向善向美的心,又怎能一尘不染。

去除茶垢的过程,实际上是洗刷灵魂的过程。只有抱着“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的心态,才能把灵魂深处的私心杂念,污泥浊水清洗干净,也才能做到干净做事,坦荡无私,正直清廉,清白做人,有如芳香馥郁、澄澈空明的茶。

因为喝茶,买茶成了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家门口新开了一家青茶店, 是个小伙子开的,只不知小伙子是否知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

我时买茶时,不知他姓啥,就叫他小商人。他抿着嘴笑。说:“行,就叫我小商人,但我不重利。”显然,小伙子是有文化的,知道白居易的这首诗,是我小觑他了。只是他,作为商人,不重利,重什么呢?我有点好奇。“重友情,你能来我的店,就说明你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不嫌我这店小门窄,你看重的是茶叶的品质和价格。”

真不敢小看这个小小茶叶店。

走进店里,一缕清幽扑面而来。

小伙子端来小凳,让我坐下,然后持壶、拿杯、沏茶,双手递了过来。

小伙子身子骨瘦弱单薄,但笑容可掬他告诉我,他是创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租了门面,做起茶叶生意

我明白,一个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 白手起家,自主创业,缺少资金,缺乏经验,缺少人脉,能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茶叶店,还真不容易

 “开店办手续,挺麻烦的吧?

不麻烦,一点都不麻烦眼下政府正在千方百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我开这个店,只办了一个证,叫做三十合一,也就是税务、质检、工商等部门联合给我办一个证,而且是网上办理,我既没跑路,也没求人,一键通办

 “因为营商环境好,你看,这一条小街,新近开了不少个体店,包子店、洗车行、杂货店……小伙子说着,却没有忘记介绍他的茶叶我这青茶,出自陕南宁强县,你看,茶叶汤色黄绿,回味甘纯,富含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你喝这茶咋样?” 小伙子说着,又给我续了一杯茶

我尝了一杯,再尝了一杯

然后咂着嘴说:茶叶不错,劲大(苦苦的,涩涩的);背水(耐泡的意思);克食(助消化)

小伙子听着,笑了。说:你的说法有意思,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茶叶背水,以后再有人来买茶叶,我就给他说,我这老陕茶,劲大、背水、克食哈哈哈---。”小伙子爽朗的笑着

我问他茶叶咋卖呢? 不贵, 地道的青茶,60元1斤,我进价是50元,赚你10元钱,如果再便宜,生意就不好做了,还不如白送你呢?!

 “哪能呢,你也不容易,要吃饭,要付房租,还要娶媳妇…..

您这话,我爱听,都说到我心里去了.. …”我说着,掏钱,给他,然后提着茶叶,走出店门

 “常来呀!小伙子笑着送我。

是在平利县。主人带我上山采摘茶叶。

平利绿茶,不仅是中国名茶,也是当地的绿色名片,更是我心中的好茶。

车子顺着山势蜿蜒,盘绕上山。

到了,眼前现出一片茶园。青翠碧绿,纯净鲜亮。

《茶经》说:茶树对环境不大挑剔,可生于石砾,可生于黄土,平利这地方,多黄土,多山石,因此这里的绿茶,不动声色,悄悄生长。

细想起来,能走进这片茶园,纯属意外。

那次到了平利,住在一家旅馆,窗外绿荫深长,蝉声噪耳,方知大暑,炎热之极,就想寻找个地方消夏凉快,但清凉之地向来难觅。

只有那些有福之人,才能寻觅一处清凉之地,而我眼里的有福之人,或侧坐莲塘,或倚于凉亭,或卧于槐荫,或逃遁于竹林,潇洒旷达,凉爽自在。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平利远离尘嚣,片片茶树,芬芳清淡,更兼山风徐来,暑气消散得无踪无影,那里还有一点难耐的褥热。

主人带我们去茶园采茶。

只见脚边,枝条参差,藤蔓交错,植株茂盛,挡人行路。好在主人在前边一边带路,一边用手挡开茶枝茶叶,却不料,那茶树枝条立马反弹回来,植物的坚韧本性,自是一览无余。

路边野草,自成风姿,漫不经心,随风摇曳,茶叶的嫩叶细芽,缀于枝条之上行走间,我觉得有点口喝,就顺手采了一叶茶芽放在嘴里咀嚼,主人也不见怪,只是笑笑,没有一点埋怨的意思。

站在茶树间,这才发现,茶树并不高大,一垄垄,一行行,岩石旁,草丛中,沟壑边,青青翠翠,层层叠叠。看了一会,开始动手采茶,原来这采茶不难,揪住一片嫩芽,手指灵动,上下翻飞,再揪住一片嫩芽……奇怪的是,每棵茶树的旁边,都有几棵低矮的野草,主人说,这是小蓬草,有它在,虫子不敢来,保证茶树不喷洒农药,茶叶完整干净,没有虫子啃噬的痕迹,这让我们对虫子生出几分好感来。

采了半天,但采的茶叶并不多。望着这少之又少的茶叶,有点不好意思,主人安慰说:“没事的,只要开心就行。” 虽然茶叶采的不多,但却臊热口渴,感觉很累,主人带我们来到半山处,眼前显出一股清泉,从碎石中潺潺流出,一路向下流去。主人汲取了澄澈清亮,了无纤尘的山泉水,烧开了,给我们泡茶喝。

放茶、冲水、撇沫,手指利落,技法娴熟,很快,每人面前有了一盅清亮的绿茶,清香袅袅,不绝如缕。

主人说,眼前的这一杯茶,要经过十多道工序,采摘、杀青、揉捻、烘干……无数次光与火的历练之后,才能成就这一杯好茶。

真是不易。大家生出感慨。

亲手种植一棵茶树,是我长久的心愿。这一次,心愿终于了了。

登上这座山之后的第一印象,就是山坡很徒,有极强的力度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

站在山顶,才发现茶园里还有一位画家,在山上画披麻皴。他先皴出一堆质感极强的乱石,只见裸露的山石,粗糙的质感,铿锵瘦硬的风骨,山与水的美妙,点与线的组合,写实与抽象的关系,显示出一种粗糙美;至于石头的风格,千姿百态,无一相似,无一重复,极具个性和张力,看上去很震撼,密黑苍老,滋润华瞻。更有树,是茶树。还有草。树与草的纠缠,具备极强的艺术性、审美性和欣赏性。

也许,这正是画家来此写生的真正目地。

然而我们却是来栽种茶树的,在别人,也许是为了锻炼,但在我们,除了栽种茶树,还想收藏风景,收藏茶园的阴柔之美。

这是大片的山坡,一层一层,层层山坡上,长满了茶树,茶树很干净,茶树枝,茶树叶都很干净,想必是昨日大雨冲洗的缘故,青翠碧绿,一尘不染,过滤一般。茶树枝叶不仅干净,而且,洁净而发亮,发亮而耀眼。当然,山坡上还有许多空地,我们跟随主人,挖坑,栽苗,填土,浇水……小半天时间,就栽了无数行茶树。主人让我们歇歇,“今天,就别栽了,看把你们累的。”主人心疼的说。喝了一会茶,歇息了一会,有了精神,继续看山,看山坡上的茶树。竟发现,这里的茶树很率性,表现出一种原始美,无论是叶,还是枝,都在恣肆生长,尽情吮吸空气,享受白云蓝天,沐浴烟岚雾霭,尤其是那些老茶树,虬枝粗干,遮天蔽日,碧绿青翠,幽静鲜活。

山上茶树多,环境优美,鸟自然也多,更吸引来许多小动物,天上飞的,树上爬的,巢里卧的,但最多的是松鼠,胖呼呼,毛茸茸的,拖着长长的尾巴,在茶树间,蹿来蹿去,憨态可掬,机灵敏捷,见了人,一点也不怕。

我们这一行人,能加入到种植茶树的行列,主人很高兴,一边拿了水壶,说要好好招待我们,一边去取茶叶,果然是新采的茶叶。

一杯新茶下肚,味道果然不一样,茶香悠远,沁人心脾,碧绿青翠,滋润鲜活

现在回过头来看,虽然茶排在末位,但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味。

我从辨认茶叶到认识茶叶,从学会喝茶到购买茶叶,从上山采茶到栽种茶树,似乎只是一个认识茶的过程,但看到的却是茶的载沉载浮,品尝的正是这不可或缺的人生滋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