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小龙的头像

董小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08
分享

两棵雪松


董小龙

有道是,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刚刚踏进这家国家机关的门槛,就遇上了分家,一分为三,一个单位分成了三个单位,我被分进了其中的一个单位,在基层工作了10年之后,我调进了县城机关,正好,新建的机关办公大楼刚刚交付使用,单位领导就迫不及待的要美化环境。“当务之急,是要栽植几棵树。” 领导说。

在领导的再三催促下,我所在的科室因为职责所系,很快从林业部门买回了两棵一人多高的雪松。

“就栽植在大楼门前吧,两边都栽,一边一棵,对称美观。”领导手拿铁锨,喜眉笑眼的说。

机关干部纷纷下楼,踊跃参与,挥锨填土,扶树浇水,不到两个小时,两棵雪松,就挺立在办公大楼门前了。

这两棵雪松,犹如两个哨兵,英姿勃发,气宇轩昂,全心全意护卫着这栋重要的国家经济机关。

我与雪松的情缘,就从这一刻开始。

不过,作为机关工作人员,我并不知道雪松的适应能力。但我却记着一句老话:栽树容易成活难。毕竟,雪松不是小树苗,而是两棵大树,它能栽活吗?它成活的几率到底有多大?就连领导,似乎心里也没底。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办公大楼门前的这一块小小空地,居然成了雪松的“风水宝地。”早春时节栽植的雪松,仅仅过了一个夏天,就全都活了,而且生长旺盛,不几年,便枝繁叶茂,青翠碧绿,挺拔向上,生机勃勃。

这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欣慰,尤其是领导。工作间隙,他时不时来到树下,仰头看上一会,偶尔还会侍弄一番,培培土,浇浇水。

有一次,我们从办公室敞开的窗户中看见他一个人在忙活,就下来帮忙。领导借题发挥,说:“雪松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好养活,沾土就活,生根发芽。”说完,似乎意犹未尽,接着又说:“做人也一样,就得像雪松这样,迎难而上,扎下根来,散枝开叶,莫辜负栽树人的一片心意。”我们听着,心领神会,只是不知该怎样表达。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县城工作的事。那时,我们办公大楼的周边是一大片土地,房屋建筑很少,也几乎没有树,全是当地城镇居民赖以生存的菜地。这些居民,被称为菜农。身为菜农,自然以种菜为主。土地被菜农打理的井井有条,一块一块,一畦一畦,阡陌相连,纵横交错,十分规整;所种蔬菜,应有尽有,菠菜、韭菜、芹菜、蒜苗、辣椒,一年四季,不断轮换;地头边有两眼机井,浇灌菜地的日子,渠水清流,深长悠远,拐弯抹角,滋润菜田。傍晚黄昏,我喜欢站在地畔,看菜农浇地,月光下,满渠流水,碎银子似的,波光粼粼,汩汩流淌。在各种青绿蔬菜的包围中,我们机关的办公大楼,尤其是大楼门前的那两棵雪松,有如鹤立鸡群,高大挺拔,漂亮俊美,远远望去,亭亭玉立,如伞、如盖、如亭。

工作闲暇,我们也喜欢围绕雪松,边走边看,既是散步,也是欣赏。这才发现,雪松根系发达,在地下盘根错节,因而根深蒂固,才生长的枝繁叶茂,青翠碧绿,不言而喻,雪松很适宜这片土地。

不过,我们最欣赏的是冬天的雪松。当万木凋零,大地一片空旷,而北风呼啸,雪花狂旋飞舞之际,清早起来,会蓦然发现门前的两棵雪松,披一身缟素,着一袭银装,竟是别样的景致;而雪松延展伸开的千枝万杈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从低到高,由短及长,层层叠叠,直到尖而圆的树梢,再经过一夜的冷冻,便会形成绝美的冰挂,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犹如卷起的千重浪花,冰清玉洁,美不胜收。

这时候,领导会走进我们的办公室,说:“通知大家,暂时把手头的工作停下,到院子里扫雪去。”

于是我们倾巢出动,纷纷下楼,拿起扫帚,把楼前楼后的积雪,清扫成一堆一堆,然后齐心协力,将这些湿润厚重的雪堆,推到雪松的下面,让雪松吃饱喝足。

回头再看,这两棵雪松,得了雪水的滋润,果然容光焕发,精神抖擞,越发青翠碧绿。

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两棵雪松,竟为机关增添了光彩,让深沉厚重的办公大楼显出几分清秀;也让来机关公务办事的人,多了几分惊喜:“哎呀,你们这树,美的很么?!”领导解释说:“雪松,这是雪松。”在当地人眼里,松树是知道的,柏树也是常见的,唯独雪松,这名字稀罕,而模样又是这样清秀雅致,人们是第一次看见世间还有这么俊美的树,夸奖赞叹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更让领导喜形于色,从早到晚,脸上始终洋溢着笑意和自豪。

后来,我因工作调动,离开了县城,我和那两棵雪松,自然而然,很少见面。

30多年后,我去县城办事,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原来的大片菜地,早已不见了踪影,已经融入了街市,成了街市的一部分。眼前商厦林立,街上车水马龙。而我们的办公大楼,也已拆迁改建,门前成了街市,街市全是摊点,摆满了各种五颜六色的商品,门前,俨然是一个繁华的商品世界;而我们栽植的那两棵雪松,也已不见踪影。

但原来办公楼的地址还在。我从侧边走进机关大门,门房老头挡住我,问我找谁?我告诉他说,我以前在这儿工作,门前,原来栽植有两棵雪松,现在,咋不见了。门房老头正要搭话,却被一个人插了嘴。仔细一看,竟是我的一个老同事,当年我们同在一间房子里办公。“你说的那都是八辈子的事了,城市在发展,街道要拓宽,经济要繁荣,当年咱们栽植的那两棵雪松,早被砍了,早就倒在砍树人的斧锯之下了。”

我听着,楞住了:“好好的树,咋就砍了呢?”

“你呀,离开县城太久了,今非昔比,物事人非,那两棵雪松,如今不值几个钱,还挡道、碍事;而这满街的摊点,五花八门的商品,虽然是些针头线脑,但利润空间巨大,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你是从事经济工作的,价值观念、商品意识是没说的…….”

我听着,膛目结舌,竟无言以对,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走,跟我走,我带你去看……”没想到,竟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真是难以置信,顺着老同事的手指处,我看到了一片树林,竟是雪松,一棵、两棵、十棵、二十棵,又有桧柏,一棵棵苍翠碧绿,一棵棵茂盛茁壮……

“街道拓宽后----此时的领导已经退休,继任领导也喜欢雪松,于是利用后院闲置的一片空地-----原来的机关锅炉房,因为用上了净水器而闲置,于是重新规划打理,使这片闲置的空地变成了机关后院的小树林,栽植了雪松、桧柏、红叶李等等树木,办公大楼就隐没在树林里,笼罩在浓荫里…….

我听说,一丝欣慰,涌上心头。毕竟,又看见了雪松,虽然不是当年我们亲手栽植的雪松,但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的雪松,焉知不是当年那两棵雪松的后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