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小龙的头像

董小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30
分享

山影


董小龙

深邃幽暗的天空下,一条曲线,起起伏伏;点点墨痕,若有若无;轮廓模糊而朦胧,线条浅淡而神秘,给人一种出神入化,恍若梦境的感觉。这,正是我喜欢的山的影子。

为了寻找这梦幻般的影子,我们来到了山里。这地方叫子午岭。这里,群山连绵,树林密布,沟壑纵横,苍翠如黛,难得的清凉世界。然而这里的山,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座山连着一座山,山山相连,绵延不绝。其中有一座叫做五峰的山,百里林海,山峰林立,浓荫遮蔽,林壑优美,景色绝佳。正是我们要去寻找的山。

不过,且慢。既然要往大山里去,要往树林里去,就必须约法三章:“不吸烟,不乱扔杂物,不带打火机,不能有一点儿火星和一点儿马虎、闪失;所带矿泉水、方便面、纸巾等,自觉收藏,回来后再扔垃圾箱。毕竟,我们是要去五峰山,是图着凉快去的,是为了消磨时光去的,是奔着玩儿去的,拍些照片,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清凉世界的美好,仅此而已。“尊重自然,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大家心照不宣,自觉检点自己的行为。

开着私家车,带好照相机,我们向五峰山走去。远远的,五峰山映入眼帘,但看不真切,模模糊糊,影影绰绰,很淡,很远,轻描淡写,似有似无,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突然,眼前飘过一片薄雾,五峰山笼罩在一片朦胧中,犹如一幅虚实相间的山水长卷。一阵山风,薄雾渐渐散开,我们似乎被带入飘渺的时空之中;很快,又一阵山风,薄雾没了影儿,几个手持铁锨的农人显现出来,只见他们走走停停,指指点点,似乎在说笑,又似乎在劳作,山与人相宜,动与静结合,虽然看不真切,但我们几个游人,无不沉醉其中。

然而这时的五峰山,早已敞开胸怀,迎接我们这些远道来访者。我们在山脚下徘徊,细心的观赏五峰山,品味五峰山。眼帘里的五峰山,性情似乎有些孤傲,长相也非常奇特,山与山之间,延绵不断,五里一山,十里一峰,山山相连,先后绵延出五座山峰。这五座山峰,或横空出世,凌空凭虚;或孤削如笔,独领风骚;或前后错列,拔地而起;或傲视蓝天,目空一切;或高高耸立,直指苍穹。奇特的是,这五座山峰,虽然怪石林立,绿树成荫,但却相互牵扯,情同手足。“没想到,山峰,也像兄弟似的,这么亲密。”朋友感叹说。

我们向树林深处走去。这里的树林,似乎格外高大,粗壮茂密,刚才还燥热难耐,瞬间,身心清爽冰凉起来。我伸长手臂,抚摸身边的一棵小松树,树身虽然有点粗糙,但树的周身极其凉爽,主杆是凉的,伸展开的枝杈是凉的,连每一片树叶也都是凉的,一种沁人心脾的凉爽,就连风,也是凉的,凉中见爽,凉中显绿。

行走在树林间,人,如同在屋檐下行走一般,身子矮下去,人,小的似乎不能再小了,如豆,如蚁,如草芥…….但如豆的我们,却决心去登山,只有登上山顶,五峰山的美景风光,才能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我们顺着一条蛇行山道,奋力向山上攀登。到了,距离山顶不远了。努力,继续。朋友们呼喊着。很快,我们登上了第一座山峰。

这一座山峰,远离都市喧嚣,游人极少登顶,显得特别清幽。一棵棵高大的树木,苍翠碧绿,纤尘不染;一块块巨大的青石,柔润光滑,迎风而立;一声声鸟鸣,像是山外飞来,天籁一般明净。

伫立在五峰山顶,脑海里即刻显现出“一览众山小”之类的古典诗词。然而阵阵山风,却一再打断了我们的绮丽遐思,俯视着脚下的山峦,沐浴着烟岚的湿润,感受着树木的清爽,同行的人,似有脱俗之感。

我们沿着山路,兜兜转转,没想到,走了半天,还依然在树林里转圈圈。不过,面对这些高大茂盛的树木,我似乎有着天然的亲近。这里曾是经济木材的出产地,这里曾经留有我工作过的痕迹,这里的一树一木,都让我难以忘记。我记得,这里的树木以杉木为主,也有柳树、松树、柏树和槐树。如今,多少年过去,但我能看得出来,这里的树木生长的极好,高大挺拔,英姿勃勃;林下的地上,也生长着许多低矮的杂草和荆棘。山道上,闲花野草,蓬蓬勃勃,不时有蛇虫之类动物从草丛中窜出,倏忽间又窜进了另一片茂密的草丛。山势陡峭不宜树木生长的地方,长满了野草,枝叶修长,颜色碧绿。山路两侧,时不时露出裸露的石岩,一些树木脚下的泥土,已被雨水淘空,而树,头重脚轻,似要倒挂,但却欲倒未倒,虽枯还绿,依然倔强的活着。还有的树根上生长出了新枝,这些树枝,已经有胳膊粗细,几年后,肯定又是一棵大树。

一山过了一山拦。没想到,刚刚从第一座山上下来,人已经累的精疲力竭,而又有一座山,突显在我们面前。“不到长城非好汉。” 走,朋友一声吆喝,大家奋勇向前。

眼看着就要到达山顶了,一个朋友说:“我走不动了,腿沉的很。”又一个朋友说:“我也走不动了。”还有一个朋友说:“要不,咱们歇息一会儿,反正我也走不动了。”说着,一屁股坐在地上。其实,我们这些常坐机关的人,嘴上的功夫不小,腿上的力量一点都不大。于是,大家向后转,开始走下坡路。

原想着,这里是深山,是旷野,除了树林还是树林。没想到,竟是藏着村庄的,有村庄就有人家。果然,就碰上了一个人。不过,不是村民,而是护林员。这位护林员个头壮实,皮肤黝黑,说话利索,眼睛有神,看上去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他告诉我们,每天清晨,天蒙蒙亮,他就一头钻进了树林里,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护林,除了守护这万顷森林的安全外,还拣拾游人扔掉的烟头、杂物,有时还救助受伤的小动物。有一次,他在巡逻时,发现几株松树枯死了,上报后,经过相关部门检疫,发现是病虫害,立即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有效阻止了病虫害的扩散漫延。说起他们的生活,巡护员笑着说,我们的生活不错,我们统一着装,配发巡逻工具,巡逻手册,也进行业绩考核。在我巡逻期间,从未发生过野外用火,乱砍滥伐和侵占林地现象。我们听着,向他投去一瞥敬意。

十一

到了山下,没想到,又有一个村子,叫五峰村。这才明白,这里的山,为啥叫五峰山。只不知,是先有山,还是先有村子。村子不大,百十来口人,但村民厚道本分,家家户户都有十几棵核桃树,夏末秋初,正在青皮核桃上市的时节,村里人都忙碌着打核桃,然后拿到集市上售卖,用卖来的钱,购买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

但此时,我们口渴难耐,就走进一户人家,讨水喝,女主人热情的给我们烧开水。趁主人烧水的间隙,我们在院子里闲转,这才发现,院子的四周,被篱笆围着,而这篱笆,不是别的,竟是花椒树,树枝杆上结满了果实,繁密的花椒果,正在努力膨大,散发出花椒特有的香味;粗大尖锐的刺,张牙舞爪,令人望而生畏。“水开了。”女主人叫我们来喝水,我们要付钱给她,女主人摇着手,笑着说,一点白开水,咋能要钱呢!临走,女主人执意要给我们带些核桃,说他们这里的核桃,叫绵绵核桃,皮薄如纸,手一掰就碎,不是砸着吃的那种格格核桃,说着,拿起一个核桃,往手心里一放,两个手掌,轻轻一夹,核桃碎了,壳儿爆裂,核桃仁从壳里蹦了出来。主人递给我们,放在嘴里,细嚼慢咽,果然颗粒饱满,富有油脂,清香四溢。我们付钱给他,女主人说:“口物东西,谁吃,不是吃呢?”推辞不过,我们只好随乡入俗,每人带了5斤核桃,并按每斤20元钱,每人给了100元。“多了带不动。”我们说。女主人拿着钱,动情的说:“你们城里人真好,有礼数,懂礼貌,这点核桃还给钱。何况,你们,还能给我们做宣传----她指着我们的照相机说。朋友恍然大悟,赶紧拍了许多照片,说:“回去后,替你们宣传宣传。”

十二

“江涵秋影雁初飞”(唐杜牧);“水涵幽树鸟相依”(宋王安石)。诗人的心,虽然隔着二百年的时光,但却如出一辙。不过,对于树林来说,似乎所有东西,包括我们这些游人,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绿色,深绿、浅绿、浓绿、碧绿,才是树林的本色。但夏天即将结束,秋天就在眼前,这些树林,想必也该谋划一下接下来的日子了。

十三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上高山,怎知山峰险峻。山行的意义在于寻找从未领略过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早已厌倦了城市杂乱高楼和喧嚣的人来说,到了山里,感觉就是不一样,我曾对着石头发呆,朋友提醒我:要小心翼翼,不要惊动那些石头,更不能叫醒它们,就让它们静静的待在那里,让它们保持幽暗、木讷、笨拙的本性,守望着虚无飘渺的天空的蓝。而我望着发呆的那些石头,与世隔绝一般,悄无声息,不言不语,但却存在了千年,或许是万年,亿年。

十四

热浪退去,秋风将至,趁着这一身的凉爽还在,我们乘兴而来,尽兴而返,打道回府,驱车前行,离开了这柔情缱绻的五峰山。

暮色苍茫中,一切清秀美丽的身影都变得模糊,一切都隐没于深沉厚重的黑暗之中了。只剩了五峰山的影子,浅浅的、淡淡的,越来越远,似有似无,有如一幅朦朦胧胧的青绿山水画,让人情思绵绵,回味无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