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欲立业先立志
人若不立志,犹如沧海不挂帆的航船。凡能成就一番事业者,无一不是有志之士。“有志者事竟成”、“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这是前人从实践中得来的真理。
过去,凡建立过宏伟业绩的人,无一不是这样。马克思立志追求通向人类解放的道路,三十岁时便同恩格斯合写了《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人类解放事业的新纪元;导师列宁立志要肩负起开辟社会主义革命新天地的使命,十八岁就开始领导俄国革命的活动,终于取得了十月革命划时代的胜利;毛泽东立志献身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二十六岁就创办《湘江评论》,直至领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当代的朱伯儒、徐虎、焦裕禄……立志献身人民,以满腔沸腾的热血浇灌出共产主义的朵朵心花;李四光、陈景润等许多有作为的科学家,以炽热的生命火焰,点燃了盏盏科学明灯。
想想前人,看看现在,人没有志气,没有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和勇气,是干不成大事的。小至每个人,大到每个单位,每条战线,都是如此。
有志气,就会在困难面前坚持乐观精神,排除万难去争创好的工作成绩。没有志气,再好的条件也将一事无成。
有志气,就会看到无限的希望,就会感到不论做什么工作,都会大有用武之地。没有志气,就会在工作中被困难吓倒,悲观失望,失掉信心。
有志气,就会刻苦学习,不断攀登科学新高峰。没有志气,就会不求进取,躺在现有水平上睡大觉,甘当不学无术的庸碌之辈。有志气,就会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做改革的促进派。没有志气,就会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背过了时的经验、理论束缚住思想,捆住手脚,无所作为。
古今中外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一不是时代的弄潮儿,无一不是以时代的使命为己任的人,无一不是站在时代斗争前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作出出色成绩的人。时代的潮流如大浪淘沙,筛选着各种各样的人,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有诗云:“迷途即返速加鞭,振起雄心赶向前。尽把凡情丢却去,才能直上九重天。”古人尚有这种高尚的思想追求,今人更应当胸怀大志,振作精神,快马加鞭,誓做时代洪流的“弄潮儿”。
【二】志当存高远
志,就是作为志向、志愿、抱负,作为美好、崇高目标的追求、探索,以至为之献身的动力,历来是人们处事立身,建功立业之本。志存高远者,才能干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
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著名科学家巴斯德也讲:“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意思也都是说人要有理想,要立高远之志。
任何成功与胜利的路上,都是多有荆棘、艰难、曲折、险阻的。只有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才敢于在这条道路上涉足,也才有资格成为胜利者。
然而,有的人却胸无大志,目光短浅,或拘于一己得失,或囿于小团体之私利,或为金钱拜物教之信徒,或作违法乱纪之浪子,更有甚者,竟跌进犯罪的泥潭,“壮气消沉土一丘”。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晁错论》中曾断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高远坚韧之志,犹如铁之成钢,刀之成刃,靠锻造,靠砥砺。事业愈宏伟,就愈是艰苦卓绝,也就愈能够锻造,砥砺人的意志。
志不高则容易满足,志不坚则易致消沉。“寄语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对于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的人,应当告诉他,不要像燕雀那样自鸣得意了,看一看那翱翔在云霄的鸿鹄,其视野是多么高远、开阔!对于碰到一点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应当勉之以诸葛亮的话:“恢宏志士之气,不易妄自菲薄”。任何可称道的胜利,从来是不施舍给意志薄弱之人的。由此,志存高远诚可贵,做从足下更生辉。
【三】远目标与近目标
在生活中,有些人虽然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潜在的才能,却不能脱颖而出。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缺乏能够激发自己才能的奋斗目标。有一些人,某一方面的素质比较低却胸怀很高的目标,结果,目标与现实之间总有一条无法填平的鸿沟。他们常因接踵而至的挫折和失败而陷入紧张、焦虑和痛苦的折磨之中,既使残酷地鞭策自己,也无法享受成功的喜悦,耗竭了巨大的精力,到头来落得一场空。等他们从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幻境中清醒过来,便被无边的失落感所吞没。
目标有远程和近程之分。远程目标是指一生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理想;近程目标则指短期之内必须立刻去做的工作。远程目标往往有许许多多近程目标累积而成。
要达到理想的目标,首先,远程目标一定要选择恰当、切合自己的实际。过低的远程目标很难产生强劲的推动力。从一般意义上讲,一个人确定的奋斗目标越是远大,他的潜能就可能发挥得越充分,他前进的动力就越持久。但这一规律也并不是绝对的。就以拿破仑说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是富有哲理的。但能当上元帅的人毕竟凤毛麟角,总是屈指可数的。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人们是否想当元帅,而在于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不可能当上元帅,它只是对极少数英雄豪杰才具有实际意义。要是人们普遍把当元帅作为远程目标,那这中间的许多人必然会成为牺牲品。
孟子在《尽心上》中写道:“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遗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在孟子看来,有两种事物,一种是“求则得之”的事,也就是说主观努力就能达到的;另一种是求之不得的事,也就是受客观条件制约,不是主观所能决定的。所以孟子认为人们应该努力去做“求则得之”的事,而求之无益于得的事就不要去管它了。近程目标是为远程目标而设计的。首先,它应该为远程目标服务,而不要偏离远程目标。其次,近程目标是在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应该比远程目标还要特定化一些。知道下一步要完成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完成,以及应该如何去完成。一个目标达到后,正如美国著名整形外科医生马克斯维尔.莫尔兹博士在《人生的支柱》中说:“任何人都是目标的追求者,一旦达到目的,第二天就必须为第二个目标动身启程了”。
无论确立远程目标,还是确立近程目标,都要处理好坚持和变化的关系。驰名中外的舞蹈艺术家陈爱莲,回忆起自己的成才道路时告诉人们:“在我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八小时’以内或以外的区别,更没有假日或非假日的区别。筋骨肌肉之苦,精神疲劳之苦,都因为我热爱舞蹈事业而产生。但是我也是幸福的。我把自己全部精力的焦点都对准在舞蹈事业上,心甘情愿为它吃苦,从而使我的生活也更为充实、多彩,心情更加舒畅、豁亮”。
强调追求目标的专一,并不是绝对排斥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弹性,作出必要的调整。李政道上西南联大时,学校仪器极少,他看清了在旧中国要做实验科学家是不行的,于是立即下决心搞理论物理学。叶永烈是学化学的,但毕业后在电影制片场工作,很难搞化学研究,于是在从事科教电影工作的同时,不停笔的写作,最终发展成为一个著名的科普作家。
于2015年3月29日(星期日)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