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义尚的头像

王义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05
分享

杜康真传

冉堌集村溯源

冉堌集村相传已有两千余年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该村因缘于一门三贤的“冉子故事”而得名。所谓“冉子”,即周文王第十子周聃季载的后裔,聃去耳为冉,故为冉姓,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有说,孔子门生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 “冉子”;也有说,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都是春秋末鲁国人,皆在孔子门生“十哲之列”。因是三兄弟均为冉在之子,系同父异母(百度写有冉耕生于定陶),故人们常说“一门三贤”,或为“三冉”。

说起冉堌集村起源,还得从远古时代说起。因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就在现今的菏泽地段,那时此处地势低洼,洪水四处横流,治水难度很大,古曹州的菏泽之所以出现很多的“固堆”,都是那时候治水留下来的遗迹。资料记载,在4000多年前,因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组织治水工作。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结果是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接替了治水大任。

当时禹拜谢舜帝说:“君王,我昼思夜想的是,如何才能做到百无一疏,孜孜不倦地治水要务。因为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水吞没。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

之后禹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大禹先后考察了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后又来到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并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禹大刀阔斧,改“堵”为“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

官堌堆与冉山

治水是在群山中开道,在其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先是疏通最低洼处形成了河流,然后把水引导到大海里。就要挖出来很多黄土,然后堆积在河流附近形成了固堆,一条条堤坝和一个个土丘,像官堌堆遗址,位于定陶县仿山乡姜楼村南520米。

史料记载,西汉初年刘邦在阳夏(今河南太康)追到项羽,与韩信、彭越、周殷等会师垓下将项羽包围,在四面楚歌中,项羽自刎乌江,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楚霸王项羽乌江自杀后,汉王刘邦平了西楚,并依张良的主意,遂后挥师定陶。公元前202年正月,韩信、彭越、英布等诸侯-,共尊汉王刘邦为皇帝,众臣选择吉日,准备登基大典。

汉王五年(202年)十月,定陶氾水之阳的堌堆上,鼓角齐鸣,旌旗招展,山下数万将士队列整齐,呼声震天。刘邦在重臣的簇拥下,黄袍加身,郊天祭地,正式登基做了皇帝,国号为汉,后来称为汉高祖,立吕雉为皇后,公子盈为太子,建都洛阳,后迁长安。该堌堆也因刘邦在此即位而被称为官堌堆。这些堌堆小若高岗,大如山丘。吉望里附近的一个小山丘,后来就被附近人称作“冉山”,就是冉堌集村的原址,附近还有一个“文亭山”。

文亭山,春秋时曾子与“三冉”在此会文,后人建亭纪念,名“文亭”,遂有“文亭山”之名。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过鲁祭祀孔子,驻跸文亭山。当时天上出现五色云,故文亭山又名云亭山。明代曾与山右建曾子祠和两亭,飞檐画栋,气宇轩昂,连同山顶庙宇,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建筑群。明清时期,文亭山背郭面水,突出于城湖之中,盛夏时节,山上柏柳滴翠,繁花似锦,山下碧波荡漾,芦苇婆娑,景色宜人,尤以"文山夕照"最为壮观,是成武胜景之一。

杜康梦见“仙翁”

冉山附近住着一户冉姓人家,过着打鱼狩猎生活,肉食充足,岸上种的庄稼,年年丰收,大囤小囤存放满满的,冉家人过着殷实富裕的生活。

冉家的当家的叫冉离,夫妻二人领着三个孩子过日子,老大叫伯牛,老二叫仲弓,老三最小,而且又顽皮叫冉求。一天冉耕去山上打柴,渴了四处寻找水喝,走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坳里,看见一个水坑,用手捧起喝了几口,喝水间看见水坑底部泛着水花,他就把水坑里的水引出去,露出坑底一个泉眼,汩汩的往外冒水,此水清冽甘甜,后来被冉家人称作“冉子泉”冉耕把看到泉水的情况告诉了父亲,家里人非常高兴,因为以后能吃到更干净的水了,下雨,来洪水时也能保证水源了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冉离听说不远有个老师招收贫民家的孩子学文化,非常高兴,就把三个孩子都送过去求学,在当时穷人家的孩子是没有机会上学的。把孩子送走上学,家里就剩两口子,粮食就剩下来更多了。附近村里有个杜姓人家,听说是杜康的后代,祖祖辈辈以酿酒为业。一天晚上,杜康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位白发银须的仙翁飘然而至,杜康忙近前施礼问道:“老人家,您仙乡何处?缘何而来?”

仙翁答曰:“吾乃天宫中掌管造酒的,你想造一种人间佳酿,吾来帮你玉成此事。要想造出人间佳酿,除了好水、好料、好火候外,还要有酿造的最高境界,要将人的性情蕴含于内,需要人身上的三滴血。没有人体三滴血,哪来坛内十里香?”

杜康听了,感到十分惊喜,慌忙向前又跪拜施礼道:“老人家请您指点,吾需到何处、从何人身上取到三滴血?”

仙翁手捻银须,微闭双目,口中念念有词:“鸡叫三遍后,你到城东十里外路边一棵歪脖树下等候,从过往的行人中,找三个人取三滴血倒入酿好的原汁中即可。切记,一定要在酉时之前取到,不然,就不灵验了。”说罢,身子一晃,化作清风,飘然而去,声迹全无。杜康打了一个冷战,醒来方知大梦一场。

杜康细细回想,梦中仙翁点化的情景宛若真境。他辗转反侧,不得入睡。待到鸡叫三遍时,他不敢怠慢,急急地去了城东。

杜康来到歪脖子树前,天光大亮,极目四望,旷野郊外一片凄凉荒芜的景象,连飞鸟都难以见到,更别说有什么行人了。难道仙翁的指点有假?可又一想,梦中仙翁态度十分诚恳,指点十分明白,历历在目,哪会有假?哎,既来之则安之。他坐下来,背靠歪脖子树耐心等候。

近正午时,由远而近来了一位行人,此人浓眉大眼,肤白唇红,中等身材,穿青褂,扎公子巾,像是一位书生。杜康忙双手打拱作揖,曰:“先生请留步,吾有事相求。”那人停了下来,很有礼貌地看了看杜康,问道:“你有何事相求?”杜康叙说了梦中仙翁的点化,而后说:“吾想请您献出一滴血,成全于我。可否?”书生很慷慨,满口答应下来。杜康取出小刀正要取血,谁知书生变了卦:“慢!我不是出尔反尔,我乃一介穷书生,有何德何能成全你,你还是另找他人相助吧。”杜康哪肯放过,再三劝说,言辞恳切。书生无奈,不情愿地让杜康在胳膊上划了一道口子,取出一滴血放入碗中。

杜康继续等,一直等到下午,一人骑马从远方飘然而至。杜康慌忙跑到路中拦住,双手抱拳施礼曰:“请您慢行,吾有事相求。”那人跳下马来。只见他面似古铜,浑身穿青,腰系板带,佩戴宝剑,看上去十分威武,一看便知是一位武士。武士用手指了指杜康问道:“何事相求?”杜康把梦中仙翁的点化告诉他,而后才说:“吾想从您身上取一滴血,玉成于我,可否?”那武士听了,哈哈大笑:“不就是一滴血吗?我身经百战,这算得了什么,区区小事,来吧。”说着,伸出左胳膊,撩起袖子。杜康用小刀在他胳膊上小心翼翼地划了一道,取出一滴血又放入碗中。武士翻身上马,扬鞭策马远去了。杜康很高兴,三滴血已取到两滴,只差一滴了。

骑马人去了,杜康一等再等,不见行人,眼看太阳快要落山了,急得他团团转。说来也巧,正在这时来了一位行人,只见他衣衫不整,蓬头垢面,走起路来歪歪扭扭,一看便知是个疯子。杜康三步跨作两步,急忙向前拽住疯子,大声说:“要你一滴血。”那人虽疯,一听要他的血,吓得嗷嗷直叫,胡言乱语。杜康没办法,只得无礼了,强行摁住他,在他的胳膊上划了一道口子,取出一滴血放入碗中。杜康一撒手,疯子撒腿就跑,拼命遁去。

杜康取齐了三滴血,看看太阳,酉时马上就到了。

杜康回到家,把三滴血放进酿好的原汁里,搅拌均匀,倒入坛子里,盖好封好,期待仙翁的指点能真的应验。

第二天中午,他邀来一席朋友品尝。打开坛盖,香气扑鼻,沁人肺腑。舀出一碗,大家仔细品尝,味道醇厚纯正,回味绵甜悠长。喝上一大口,顿觉口舌生津,舒畅提神。大家都说,真乃佳酿!有人提议给这佳酿取个名字,杜康沉思片刻,说:“在咱们国家,‘九’字最大,这佳酿可用其谐音,但不能用数字‘九’。我造个字,按照神仙的点化,酉时前我取得的三滴血,在酉字前面加上三点,这个字就叫‘酒’,大家觉得怎么样?”众人齐声说好。

冉酒杜家真传

杜康造出佳酿好酒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十里八乡。他将酒方改良保存,使这门酿造技术与工艺流传后世。

再说冉堌村的冉离,总想着把多余的粮食都酿成酒,好换点金钱以便买更多东西。第二天他就带着打来的几条鱼去杜家拜访。杜家知道来意后,欣然高兴,因为杜家也知道了冉家这边有一眼泉水,泉水又是酿好酒的基础,想用冉家的泉水酿酒,又怕冉家不答应,这次冉离亲自找他求酿酒技术,杜家用冉家的泉水,一谈即成。后来杜家师傅多次到冉家指点酿酒技术,使得冉杜两家的酒名声更大了。后来冉家三弟兄带着自己家酿的酒送给孔子及众师兄师弟饮尝,孔子称赞“冉酒好咦”。

关于冉家的酒,后来有很多民间传说,说是秦末刘邦起义斩白蛇事件,是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白蛇是白帝子,而斩蛇的刘邦就成了赤帝子。(有关刘邦的身世与传说故事很多,参见《史记》。)当时的刘邦刚刚起兵反秦,他与部下正行走在沼泽之中。突然,走在最前面的一位小兵报告说前面路中间,有一条大蛇挡住了道路。而此时刚刚喝了冉子酒的刘邦壮着酒胆,来到大蛇前,拔出利剑,一剑把白蛇斩为两断。第二天,一个老妇人抚蛇痛哭,众人问老妇人大哭的原因,老妇人说他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变化为蛇,挡住了赤帝子的道路,所以被赤帝子杀死了。

据说还有一次,刘邦打仗来到山东,攻打重镇定陶,把大军驻扎到冉山,在那里操练兵马。冉离后人用冉家的酒犒劳官兵。刘邦定陶战役大捷登基称帝,就派自家的后辈去定陶做王,念恋冉堌是圣贤之地,又想起来当地百姓送的美酒佳肴,就特嘱托定陶王为冉子建庙立祠,以表纪念。

冉家的酒随着时代变迁,代代相传基本没有间断。到了明嘉靖年间,在冉山周围居住的百姓也越来越多,一户曹姓家人在京里做了尚书,回到家乡喝了冉家的酒,觉得很好,就带到北京城送给了嘉靖皇帝,嘉靖喝了常思不忘,后赐名叫“御思”酒,并特定为进贡的酒,年年进贡朝廷。

到了清朝的道光年间,冉家酒生意已空前兴隆,声誉响彻苏鲁豫皖周边。怎奈抗日战争爆发,由于连年战争粮食紧缺,造酒行业生意萧条,一度下降到冰点,生产量也极低。欣慰的是,解放后冉氏子孙再次把酿酒工艺传承,酿酒设备与场地也得到极大地改善,进一步提升了档次和规模,通过多方挖掘酿造传统工艺及强化科学管理,重新把酿酒业做大做强,如今的冉子酒厂搞得红红火火。

2021年12月30日(农历冬月二十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