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先进的头像

陈先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07
分享

妈妈讲过的“雷打石”故事

“雷打石”是个地名,株洲人都知道,湘潭人也晓得。

小时候,第一次听妈妈说起“雷打石”,我的浑身起了鸡皮疙瘩,怎么起的名字啊?太吓人了。大人们常说,人在作,天在看,谁作孽、谁害人,必遭天打五雷轰。那时,我就想是不是那个地方做了有违天理的事,遭了上天的报应啊?!

有一天晚上,我好奇地问妈妈,“雷打石”在哪里?为什么要起这么个古怪又可怕的名字呢?妈妈说,雷打石是一个古镇名,原来归我们湘潭县管,后来划给株洲县管去了。这个古镇的名字呀,流传着一个神话般的小故事,说的是在400年以前,镇子的东北方有一座山,山上长着一块酷似磨盘的巨石,当地人管它叫磨盘山。在这块巨大的石磨周围,又生九块貌似水牛的石头。远远看去,好像九条牛在推磨。九条牛昼夜不停的推啊推啊,山上野草青青,无暇嚼上一把;洞里泉水叮咚,也不敢伸出舌头舔上一口。天上的雷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忽然有一天深夜,雷公实在看不下去了,要为九条牛鸣不平,趁着一道白炽的电光划破寂静的夜空,猛地丢下一个炸雷,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刹那间,那块磨盘巨石被一劈两开。从此,人们再也看不到“九牛推磨”了。从此,也就有了“雷打石”的地名。

真的是天意也。

我听妈妈讲完这个故事,尽管被吓出一身冷汗,但还是觉得不过瘾,硬要妈妈再讲一个雷打石的故事。当时,妈妈正在家里的煤油灯下加班做单位上的财务报表,见我缠着要听故事,只好放下手上的活,说:“好好好,我就讲一个皇帝下江南的故事。”

“要得,要得,你快给我讲讲皇帝的故事!”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嘘!小声点,别让外面的人听到了。”妈妈做了一个手势说。

“哦,晓得了。”我立即停止跳跃,伸了一下舌头,缩了缩头。

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了,正是反“封资修”最严厉的特殊年代,红卫兵到处破“四旧”,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是绝对不能宣扬的。

妈妈把我拉到身边,抚摸着我的小手,压低声音说:“传说在2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正是满山新绿,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的时候,清朝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来到雷打石镇,在这个镇子的保驾楼住了下来。皇帝看到这里田耕披星,渔舟唱晚,一番春意盎然的景象,甚是欢欣。有一天傍晚,皇帝带着随从出来散步,路过一栋茅草屋,茅屋子你看到过吧?”

“看到过,河那边就有。”我说。

妈妈接着往下讲,皇帝走到茅屋子的门前,听到屋子里有朗朗的读书声。他看了看这张门,是用一些树枝和草绳扎成排的柴门,以前叫“柴扉”。在门的上方写有“香草园”三个大字,两边是一幅对联。对联是这样写的:“散散心且喝一杯茶去,歇歇脚再打二两酒来。”皇帝觉得挺有意思,而且那字写得龙飞凤舞,挥洒自如,一般人是写不出来的。于是呢,皇帝示意随从不要惊扰读书人,然后推开这扇柴门,走进屋去见这个读书人。

 这个读书人开始不知道进来的是皇上,自顾不暇地认真读他的书。皇帝身边的太监搬了把椅子,拂了拂灰尘给皇帝坐。皇帝没坐,他顺着读书人读的诗书也齐声诵读起来。读书人这才发现来人非凡夫俗子,又看到来人头上的皇冠,连忙“扑通”一声,双膝跪地,顶礼膜拜,久久不能自己。

良久之后,皇上一声“平身。”读书人这才战战兢兢地爬起,皇上看清楚了是个年轻人,问:“那门上的联句告诉我,你有何忧?”

读书人把自己的身世苦闷给皇上倾诉了一番,他说,草民世代祖居于此,家境贫寒,现孑身一人,茅屋一间,自幼一边耕田一边习文舞墨,在本地小有秀才名号。无奈运程不佳,赴京城屡试不中,此时偷闲正在家中温习,以备来年考弟。

皇上心想,既然这样,不妨出道题考考他。于是命他在半个时辰内以“香草园”为题,写一篇“香草园记”。果然,读书人不负朕望,半个时辰刚到,考卷就由太监呈了上来。

吾之故里香草园,依虎形而山灵,临古泉而水秀。进则峰回路转,出则达海通江。春听锦鲤戏泉,秋观猛虎卧涧。忙时锄园种粟,闲时吟诗作赋,可谓世间桃源也。

 余幼喜文弄墨,大器未成,一心报效社稷,门槛安在嗟夫?天地有万古,人生只百年。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度之忧也。

 若有良机,风云大起,安得朗朗乾坤现。人间处处香草园,大庇天下百姓俱欢颜,岂不乐乎!

152字的短文,皇帝揣在手上,在屋子里踱着方步,足足读了三遍。切时切景切情,一个“好”字了得,此等贤良志士正是我大清帝国求之若渴之人,不用还用谁?皇上当场下了圣旨,太监宣道:“书生听旨,不日随同入京。钦此。”

这个读书人到了京城之后,努力辅佐朝政,积极著书立言,官至二品御前大学士,被列为了清朝六百名人之一。

妈妈的故事讲完了,我还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之中。这个皇帝如此爱才,太了不起了。

“妈妈问你,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体会?”妈妈的教育方式就是这样,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和升华。

听妈妈这一问,我沉思片刻,答到:“皇恩浩荡春风里,南国依微一草园。不是学而优则仕,哪能轻易入京门。”

“加油!”妈妈笑了,显然对我的回答很满意。

这之后,妈妈还给我讲了《杜甫湘江漂流记》和《马和尚抗日传》的故事。前者讲述的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湘江上过着颠沛流离的晚年生活,他在弥留之际,四次登临江水滔滔的空灵岸,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次空灵岸》诗章;正因为“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这一千古名句,使得空灵岸上具有1500年历史的空灵寺美名远扬,素以“潇湘八景”之一著称,与南岳庙、岳阳楼并称“潇湘三圣地”。后者讲述的是,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的龙岩寺,到了马扬德当住持时,正逢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这位草莽和尚凭着一腔热血和武艺超群,改龙岩寺为“聚义堂”,拉起一支队伍成立抗日游击队,带领乡众以削竹片为刀刺杀日兵,在南大路打鬼子汽车,在空洲河峡伏击鬼子船队,偷袭鬼子兵站,炸毁日寇控制的桥梁,在当地,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马和尚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抗日英雄。

妈妈讲的这些传说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烙上了雷打石镇“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印记。

后来,我长大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成了厂职改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在为妈妈申报会计师职称时,妈妈的职称审批表上“工作简历”栏内第一项填写的是“雷打石瓷厂任助理会计”。我俏皮地问妈妈:“我怎么没在雷打石生活过呢?”

妈妈哈哈大笑起来,笑过之后,把她的那段人生经历原原本本的说给了我听。五十年代中期,妈妈从省行政学院会计班毕业,当时不到二十岁,就被县里分配到雷打石瓷厂担任助理会计,这是她三十多年会计生涯的第一个工作单位……“那时候还没嫁给你爸爸,哪来的你哟。”

“呵呵,呵呵。”那一刻,我止不住地憨笑起来。

雷打石镇素有“瓷镇”之称。说到雷打石瓷厂,要是还存在的话,应该是百年老厂了,据说是民国初年创建的。我记得我们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的菜碗、饭碗、茶壶、茶杯、碟子、盘子、坛子,都是妈妈从她工作过的雷打石瓷厂买来的,买得比较多的是那长城图案瓷碗,因为那时的我,年少轻狂,生性毛躁,一不小心,“咣当”一声,碗碎了,隔不了多久又报废一个,挨骂的次数远远多于妹妹。

……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非株洲本土人,也未曾去过雷打石,但那笼罩着神秘色彩的“雷打石”印记在我的心里始终没有抹去。

                                                               于2020年8月3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