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户县,巴不得天天吃手擀面。可惜的是,教育局有规定,要注重学生的营养均衡,合理安排膳食,一周内不能有重样的饭。
这灶上的手擀面的确是好吃:热气腾腾的大盆里盛着刚出锅的手擀面,极为筋道,顶着青翠的绿菜上面铺着被炖得酥烂的大肉,再浇上精心调制的汤汁,上面还飘着油花,盐足油重,浓而不腻,有一种非比寻常的韵致。
关中各地,哪一处没有手擀面?即就是闻名远近的户县手擀面,在西安也有多家餐馆经营,这白庙中学灶上的手擀面别具风味。同样一碗面,一百个厨师去做,味道却也不尽相同,总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哪怕是同一顿饭,这一锅与上一锅的味道也非毫无二致。正如苏子所言:余不能然者,而心知其所以然,即使这厨子刻意去模仿,也难以做出完全相同的味道来。此中缘由,恐怕厨子本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更多的是一种“庖丁解牛”的感觉去神操作。
可我总也不能吃尽兴,因为这面需大老碗或是盆去开咥,方可大快朵颐。我带的碗是洋瓷碗,与手擀面的气质不般配,容量也太小。虽说这灶上不限量,管饱吃,然而奇怪的是,第二碗的味道总是不如第一碗。喉中还遄着这手擀面的香味,腹中馋虫也蠢蠢欲动,但往往第二碗吃上几口,便不想再吃了。
所以我一直想带个盆来这边,却总是忘记,眼看再过两个月就要回西安了,终于把盆带来了,一连三四周灶上都没做手擀面,没吃到。一问同事,才知道手擀面改在周五了,而每到周五的午饭,我已经回到西安了,这盆一次也没派上用场。五一前要调休,连上两个周一的课,意外地在第二个周一中午如愿以偿,吃了一顿手擀面。
一进餐厅,感到了气氛的庄重,看到排队的同事以及摆在取餐台上的老碗和饭盆,便知是要吃手擀面了,心中窃喜,连忙把自己的盆往取餐台上一顿:今天我也用盆!打饭的厨子微微一笑,筷子伸进大盆搅几搅,筋韧浓郁爽滑的面条便缠在了筷子上,将落未落的那一瞬间,迅速转移到我的盆子里,火候拿捏得刚刚好,然后大勺伸进大盆撸底捞菜、肉、汁,浇到我盆里的面上。
脸上满是笑意,迫不及待地捞一筷子往嘴里送,然而入口的那一刻,脸上的笑意淡去了——这不是手擀面的味道!这厨师今天调得味道不对劲!口水没了,馋虫跑了,吃到最后,有点难以下咽的感觉,破天荒地第一次吃手擀面剩饭了。
厨师还是那个厨师,手擀面依然是那个手擀面,餐厅依然是餐厅,味道怎么这么大的反差?那就只能是碗与盆的问题了。碗太小,装不下我的食欲;盆太大,又把胃口填得太满。或许每次用碗,只能吃个七分饱,总感觉意犹未尽,吃起来反而格外香甜;而真正地用上了盆,便再也没有那样美妙的感觉了。
生活中,留一点缺憾,也就留下了念想,挺好。这世上本就不存在完美。牡丹国色天香,却味道平平;茉莉香气四溢,却貌不惊人;玫瑰色香俱全,却荆刺满身。维纳斯断臂,有摄人魂魄的魅力;月有阴晴圆缺,让人浮想联翩。诸葛亮五丈原悲秋风的缺憾,才让人感受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玛丽莲.梦露偏胖还脸短,不影响她被评为二十世纪最美的女人。
世间事十有八九不尽如人意,留一点缺憾,才是圆满。这户县的手擀面,还得改用碗来吃。
2022年4月26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