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刚的头像

董刚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6/04
分享

匠心独运 立意深刻

匠心独运 立意深刻

——徐玉虎小说《厚土墙》里的象征意义

《厚土墙》我读了三次。第一次有触动,第二次有震动,第三次有感动。触动是因为这个爱情故事感染了我,尽管有情人未能成眷属,但毕竟“厚土墙倒了”,心与心之间也是涣然冰释,不再有隔膜,小说主题得到了升华。

震动是因为里面的细节描写“令她吃惊的是哑巴床边的土墙上,竟出现了一幅画。画面上是用红粉笔画成的一颗大大的心,心的中间居然歪歪扭扭地写着“慧慧”二字。她的心里一紧,流下了几颗热乎乎的泪珠。她这才知道:哑巴深深地爱着自己。”细节的描写依然是依附在厚土墙上,读到此处,我的心抽搐了一下——多么高明、多么有感染力的的细节描写。

触动、震动之后,我很感动。不仅仅感动于这篇具有象征意义的小说,给人带来精神享受,更感动于徐玉虎老师最文字的尊重和敬畏:“第三次修改于2019年5月8日”。这句话我凝望了好久,这就是《厚土墙》成为小说精品的原因之一: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张铖老师、雨萧老师也曾劝过我,要多修改,精益求精,在徐玉虎老师这儿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分量。

因为徐玉虎老师对文字的尊重和敬畏,这篇小说我也是怀着敬畏之心去阅读的,同时也查阅了王耀辉的《文学文本解读》,R.韦勒克与A.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以及曹文轩《草房子》与霍桑的《霍桑短篇小说》书序里的评论,才结合个人的阅读体验写读后感的。语言的简洁凝练,行文的流畅自然,每句话都能感觉到斟酌之后的含蓄,因而有深度。优美的描写与飘然的叙事之中又有关中方言的对话,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存,但同样的给人带来美感,同时又陷入思考。

这篇小说,我最欣赏的还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这篇小说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爱的真谛,爱的最高境界)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厚土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厚土墙》中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显现主题、塑造人物、表现作者的主观态度,最终控制读者的反应,获得理想的语言效果。而我们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总是追求情节的生动和有趣,对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的微妙意味及深刻意蕴往往视而不见,而这些才是真正体现徐玉虎老师匠心和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因而,在这篇小说的鉴赏中,如能同心体会象征技巧,就可从新的角度准确深入地把握作品的意义,领悟作品的题外之旨、弦外之音。

在《厚土墙》中,象征依附于环境、事件和人物形象,这就为它的意义阐释提供了可靠的参照系统和知识背景。“对于小说叙事中包蕴的某种隐喻性寓意或者象征意义的解读,仍然必须从对文本艺术表现层面所作的感同身受的细致解读开始,也是从这种感同身受的细致解读中实现的。” 《厚土墙》运用深刻的象征手法,涵盖了整部作品丰富的思想主题,赋予厚土墙等丰富的象征和寓意。象征手法的运用为这部小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光环。

“好多次在哑巴给她帮忙时,她总是比划着对哑巴说,看电视别太晚,身体要紧。哑巴仿佛明白了她的话语,总是露出他那口发黄的牙齿,嘿嘿一笑算是回答。但晚上依旧从厚土墙那边传来清晰的电视声,一直等到她进入梦乡。”“慧慧在屋子用铁盆洗完身子,要去门外倒水,没想到看到了一个黑影,她本能地大叫一声,铁盆掉在了地上,那影子俶尔从她家的院墙翻过去跑了。这时,她听到哑巴家的黄狗汪汪的叫声,听到哑巴在厚土墙外“嗨——嗨——”的大叫着。”

作者通过反复强调来使 “厚土墙”这个形象转化为包蕴着自己的情感态度的象征,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沃伦认为象征“具有重复与持续的意义。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成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神话)系统的一部分”。文中多次出现了“厚土墙”这一形象。厚土墙是人与人之间隔膜的象征。

《厚土墙》题目、开头、情节高潮、结尾均有象征。徐玉虎老师把具有象征意义的“厚土墙”安排在小说中特殊的重要的位置,来突出其象征作用,比如题目就已是象征了。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小说的名字往往包含着最重要的信息,并以最凝练的形式把这些信息传达给读者,引导读者准确理解作品、正确评价人物。因而,小说作者常常利用它来强化作品的象征性。 如《红楼梦》、《红与黑》、《药》、《边城》、《城堡》等,都属于通过题目强化作品象征意味的类型。

再如高潮与结尾部分。“更令她吃惊的是哑巴床边的土墙上,竟出现了一幅画。画面上是用红粉笔画成的一颗大大的心,心的中间居然歪歪扭扭地写着“慧慧”二字。”“不久,慧慧出嫁了。听人们议论,就在慧慧出嫁的那天,她家和哑巴家的一堵厚土墙倒了。”

小说的高潮是指冲突达到了顶点,人物关系、故事发展最为紧张的时刻。因而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把象征安排在这个阶段,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 这篇小说在高潮时戛然而止,高潮即是结尾。“慧慧的丈夫三十六过“门槛”那年被手扶拖拉机撞死了。为了两个十多岁的女儿,她再没有嫁人。”这是关于慧慧的身份的基本描述。再来看哑巴。

“哑巴总是悄然来到她的身边帮忙。在她眼中,不起眼的哑巴,慢慢地变成了她的依靠。”“哑巴的人缘极好。村子里无论那家有红白喜事,他总是不叫自到,干他的老本行——担水,烧水。有空也为一些男人没在家的妇女,帮忙干地里的重活。当然,帮得最多的还是慧慧家。”“慧慧家坐落在村西头,和其他住户隔着一条路,路西边住着她和哑巴,紧挨慧慧家的另一户人搬到城里住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个不幸的人儿比邻而居,心中的爱恋如野草疯长,但隔了一堵该死的“厚土墙”,墙的两边,是渴望在一起的两个人。慧慧应该嫁给哑巴,也最终明白了心意,然而哑巴溘然长逝,鸳鸯终难池中戏,从此阴阳两重天。厚土墙是人心,是隔阂,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村里人的议论也能看出,他们也许并不被世人理解,所以慧慧不愿多说:爱你爱到心里头,何须世人明白?他们也根本不能明白,这就更加重了小说的悲情,感人至深。

“有一好事的男人竟爬在低矮的厚土墙上,朝慧慧家的院子看。他像发现一个秘密似的,神秘地告诉正在议论着的人们:她家的门锁着。总管猛抽了口烟,嘴里冒着一股烟雾,蠕动着突出的喉结大声喊道,别嚼舌头,赶快到位。人们这才悻悻地各忙各的去了。直到太阳快落山时,慧慧才出现在后厨帮忙的女人中间。刘婶看见后,又是几句奚落:慧慧呀,干啥去了?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你看那红纸上,也不见你的名字,哑巴对你那么好……慧慧没有言传,只是低着头干自己的活,眼眶里含着人们难以察觉的泪光。”

但最终,这该死的厚土墙倒了!“不久,慧慧出嫁了。听人们议论,就在慧慧出嫁的那天,她家和哑巴家的一堵厚土墙倒了。”看到此处,直呼痛快,作者没有发表意见,但感情倾向是明显的:他也憎恶 “厚土墙”,同情墙两边的人,但无可奈何。文章到最后已不由作者本人作主:哑巴必须死!这是情节发展的必然,只能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墙倒了!”

这篇小说匠心独运,使用象征手法,因而更为含蓄深沉,立意深刻,显示了作者极高的写作技巧,值得学习。

董刚 2019/5/10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