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刚的头像

董刚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04
分享

莘村炭渣山及其历史变迁

文/董刚

炭渣山在合阳县百良镇莘村,亦称炭渣坡,形成于明清时期。此山系冶炼生铁所烧煤炭灰渣,日积月累,堆积而成,长二百余米,宽三十余米,高二十余米,远观如同一座小山,走近视之非常壮观。虽在村中路边,却与村巷反差甚大,别有一番景致。

炭渣山位于莘村三组马家巷西边大路以西,紧邻西村东头,南边是西池塘,六七十年代公路多为炭渣路,历次修路就近取之,亦是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但历年所用不少,却不见炭渣山缩小,可见其大也。笔者曾问过多位老人,这么多废渣从何而来,何以这么多?多方询问,终有眉目。

明清时一直至民国初年,韩城至西安东府等地往来客商,在西韩公路修筑前,取道太枣沟经百良莘村,过徐水沟、李家河、坊镇、黑池,经朝邑、华阴至西安,这里一直是主干道,交通繁忙,行旅车辆众多。古时车轮为生铁冶炼浇铸而成,而合阳地貌较特殊,周边境内沟深路险,车轮易毁坏,加之农具、灶具如铁锅、箅笼、铁锨、锄头之类均以生铁浇铸,因此铸造业兴隆。莘村炭渣山西边,共一十二家字号,冶铁、浇铸车轮铁器,称为炉园。大量煤渣堆积,日积月累,积堆成山,这就是炭渣山的来源。也从侧面反映,当年莘村街面繁荣、生意兴隆之景象。

炉园冶炼系流水作业,单拉动风箱送风吹火就得八个壮汉合力鼓动才能奏效;浇铸成型等工序,没有数十人不能完成。十二家炉园工人,连同经营管理人员在内,当在数百人之多,这么多人亦须衣食住宿,加之山西临猗等地经岔峪渡来陕之旅商,亦在莘村吃饭歇息,因此旅店、饭店众多,商铺成群,服务业极发达,当年繁荣昌盛景象,可见一班。

炭渣山南边缘为西池塘,西池塘边有一皂角树,十分高大,粗可一人难合抱。据老人言,树龄当在百年以上,每年所结皂角繁多,成熟时吊满树上,微风一吹,摇摇欲垂,确是好看,村人视为珍宝,采下藏诸家中。旧时洗衣物床单等,没有肥皂等洗涤物,妇女洗衣时,用木棒锤将皂角锤碎,便可衣物上擦洗,所洗衣物干浄亮堂。在化学洗涤剂、肥皂等还未流通于农村之前,这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良洗涤剂。此等洗衣之法,今日青年人恐怕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当年每日清晨傍晚,洗衣妇女在西池塘周边,环水蹲于石上洗衣,亦算当年农村一景。棒槌敲皂角声,此起彼伏,响声不断,何等动听。西池塘南边有几棵柳树,高可参天,解放前后栽植,年代不远,但柳树属速生树,长的很快。池塘北边皂角挂满树,南面柳成荫,不时传来洗衣妇女欢声笑语,幼童下水,嘻戏玩闹,一派农家景象,这种景况今后不会再有了,只能存于美好回忆之中。

西池塘虽小,但当年喂牲畜,家中洗涤用水多用此水。六七十年代以至八十年代初栽植红苕、烤烟等农作物也用此水,事关每户之利,功不可没。幼时常在池中戏水玩耍,后水库修建,用水较方便,百中、西村等机井自来水,亦进各户,用水更为方便,池塘渐失其用。九十年代,这里成了村人处理建筑垃圾以及倒煤渣的场所,二十一世纪初,终被填平,已成住宅地。

西池塘东南方,为西关帝庙,现今村中的镇村之宝,也就是两对石狮子,其中有一对为西关帝庙之物。西关帝庙内,正殿、献殿、厢房、鼓楼皆有,无后楼。戏楼有一座,规模宏大,工艺精奇,八卦悬顶,雄伟壮观,为建筑史上的瑰宝,轰动远近,被誉为同州第一楼。今天澄县乐楼驰名三秦,当年亦不如此楼之名,可见在建筑史上之价值。可惜抗日战争时,黄河河防吃紧,修筑河防工事,村中因事关抗日大事,遂忍痛拆掉,砖瓦木枓,送至黄河边,做了工事。虽毁庙,亦为抗战添力,还算失得其所。

炭渣山以北有东岳庙,亦即西城,因其高耸,时人比之泰山,故称东岳庙,规模远大于西关帝庙。东岳庙建于清末,因选址地高耸,周边又较低,因此望去高峻挺拔,是全村的制高点。尤其登其上,视野开阔,鸟瞰全村,南北交通大道视之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北至百良,南至南阿场,西至上合义,东至陌西,皆能观察清楚,一有动静,便可示警,在兵荒马乱的时局中,防御作用举足轻重。笔者之父称(现年71岁),幼时常于同伴登上顶端玩耍,如同登山,站于顶端远望,鸟瞰全村,村中建筑星罗棋布,古槐繁多茂盛,而巷道居屋,清淅可辨,极为好看。

东岳庙占地约有数亩,庙墙高约八米,东墙因在崖上,从街边到东岳庙顶端,高度当有十二三米。北边有深壕,宽二十余米。西边城下有一饮用水池,四十年代直至七十年代未,村民历年均以此池水为生活用水。城门在南面,为一圆砖拱洞,洞上两层建筑,下面一层有坑可休息,四五十年代为教师宿舍。西村儿童,包括马家巷部分儿童曾在此上学。上层东西南三面,均有瞭望孔可远观,视野开阔,防卫作用明显。

北边两座大殿一字排开,各为三间大房,南面三间大房有山墙(前后为檐墙,分前檐后檐,两边称山墙),前后无墙(建房时不知何故没做阳墙,村中已无人知晓),百十年间,房屋无损,可见其坚固之甚。此寨城因在街边大道旁,十分注目,南北行旅之人皆见,因比历史上较著名。后因大雨,东城墙倒塌。上世纪六十年代拆除建一座为大队综合厂(包括养猪场);上世纪七十年代拆除一座,莘村二组建为保管室和饲养室;仅余一座,八十年代已成一堆废墟。现今六十岁以下的人己无西城印象,仅存于传说之中了。

炭渣山北边与西城之间有一空地,平坦开阔。四五十年代为西村每年元宵节耍龙灯场所,可容纳数千观众欣赏表演。居高临下视野更佳,因为东岳庙、西关帝庙、炭渣山较高,每逢表演,上面站满了观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西村耍龙灯、耍狮子、跑船在民国初年较有名,一直到五十年代末,每年都举行表演,直至六七十年代,也时有表演。民间艺人董忠献(人称 “东头爷”,已故)、董邦顺(人称“阁老伯”,已故)、董成祥(已故)、董德顺(已故)、董乾升、董民兴、董栓学均是当时耍狮子高手,董有科(已故)常为领狮子(亦称引狮子)之人;董炳坤(董虎乾之祖,已故)、王乾胜、董闯学为耍龙灯高手;董正元(董天相之父、董治安董治民之祖,已故)、董运财(董德学之父,已故)为跑船高手。

七十年代末,合阳农村修社环公路(村与村之间以三级公路标准修建的公路),因那时路面均以炭渣铺就,附近各村均从此处取料,十余村庄精壮拉了整整两个月,炭渣山终于消失了。今天百良中心小学以南至西村一组入巷路口,均是炭渣山旧址,幼时村人称之为“猪场”,崖面上的碳渣清晰可见,却不知何故。今日紧靠崖面建有十余商铺,崖面已不可见,炭渣山掩埋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董刚 2019/5/19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