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刚的头像

董刚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6/04
分享

朴实生动叙事 象征双关含蓄

——读李康美小说《滚动的轮子》

文/董刚

《滚动的轮子》是个中篇小说,相较于前几次探讨作品的篇幅而言,是较 “长”的。因而,不论是行文结构布局、人物形象塑造,还是环境背景的设置、写作技巧的运用,都是更具有复杂性。这篇小说很吸引人,语言朴实而生动,颇有趣味;叙事极有技巧,一波三折,点到为止,阅读中不断给人留下思考;与徐玉虎老师的《厚土墙》一样,都是运用了象征手法,一语双关,含蓄深刻。

因为篇幅的缘故,所以在阅读中,先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金轮子的母亲马喜鹊嫁给金轮子的父亲金豹子时,才刚刚18岁,可是金豹子那一年已经26岁了。”“赵飞龙看着金轮子的背影说,你儿子都长这么大了?马喜鹊说,那就是你儿子!千真万确是你的儿子!”“赵飞龙说,金豹子顶着绿帽子,你就不怕他施家暴?马喜鹊说,我和你之前,他就知道自己的种子不行,他娘儿俩都快羞死了,急死了,他们还敢和我闹什么事?”

作者在点明人物关系的时候,手法是很巧妙的:不是干巴巴的介绍,而是在行文对话中自然而然地引出。这又是一出过去农村“借种”的 “喜剧”:金豹子娘俩揣着明白装糊涂,“在马喜鹊家管饭的时候,不管赵飞龙开会或者家庭走访有多晚,马喜鹊都会坚决地要叫赵飞龙再吃一顿饭。村里人都累得稀哩糊涂,谁也不会盯马喜鹊和赵飞龙的稍,何况金豹子也是个半吊子,他一直把媳妇看得那么紧,这就更是用不着看戏流眼泪——替别人担忧了。”

读到这儿,我是忍俊不禁笑了。作者叙事之中不断为下文埋伏笔,读者不由自主随着其思路走,心中和村民一样,都在猜想“金轮子”到底是谁的孩子?而生动的叙事描写,又非常有趣。金豹子把媳妇看得很紧,赵飞龙还能 “借种”与他家?“四清运动没弄出眉眼,怎么胜利果实都跑到马喜鹊的肚子里去了!”很明显金豹子是有心眼的,但这个心眼也是很憨厚淳朴的 “心眼”——生在谁家就是谁家的娃!媳妇怀孕了,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自己不说,那就是自己的娃!

这样一来,关系明了:马喜鹊与金豹子是夫妻,与赵飞龙生了个孩子叫做金轮子,金轮子把金豹子叫爹——都姓金啊!再看这起名,也是颇具匠心的。“早时候,山里人穷,贫困闭塞就对一切都没有多少讲究。包括给刚刚出生的孩子起名子,也都是随心所欲,信嘴而来。当然这也能看出父母的性格和企求,生性老实的人,为了让孩子乖乖顺顺,人见人爱,就给孩子起名为兔娃,狗娃或猪娃。生性凶悍的人,那就又会想起老虎,狮子和豹子之类威猛的标志和符号。至于女孩子,大多都带着花花草草,另外还有鸽子,燕子之类的昵称。在性格上吃过亏的人,可能也会反其道而行之,那就带有复杂的故事,或者是深奥的文化意味了。”

“这一只金钱豹虽然让父亲落了个全尸,却把父亲扑下了山崖。村里人把父亲抬回来,父亲临咽气时还说了一句硬铮铮的话:你们……都给我……记着,不管我老婆生男娃,还是生女娃,都要叫金豹子!狗日的金钱豹,让我娃给我记着报仇!”“马喜鹊已经懒得说话,金豹子只得替马喜鹊解释说,这就像是赵飞龙赵同志来金崖村时,骑的那个自行车,前后那两个圆轱辘,城里人就叫轮子呢。马喜鹊不由得又发火说,你就知道瞎胡扯!我说的是汽车的轮子,火车的轮子,飞机的轮子!黄亮亮的金轮子,那才算是我儿子的大出息!母亲惊愣地说,啊——飞机也有轮子吗?接着她又担心地说,可不敢让娃飞得那么高。如果从天上掉下来……不等母亲把话说完,金豹子就赶紧打断母亲的话说,妈,怪不得喜鹊经常收拾你,你想想你说的啥话嘛!”

金轮子这个名字一定是和赵飞龙有关的,但马喜鹊很“生气”金豹子这样说。这几处看得我忍不住笑出了声。作者对人物性格、心理的把握实在是准确到位,即使人物身份,名字里也是有明显的区别:金豹子、马喜鹊,这就是农民的姓名;赵飞龙一听就不是一般人,是“干事的”,而金轮子又是“农民起了个干事的名字”。仅从起名,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良苦,令人佩服。

这篇小说,很明显使用了象征手法。何谓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小说中用上了象征手法,就可以避开原先有所顾忌的事物或事理,因为采用了较曲折隐蔽的表现方法而能够大胆地,比较放手地进行叙述或描写。同时也正因为此而可以更深刻地揭示被象征物的本质,使文章更有意蕴。本文标题已是象征,“借种”一事,本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起名便是明证;金轮子这个名字亦有象征,而“滚动的轮子”, “滚”的不仅仅是轮子, “滚”的还是人生。这个“轮子”,不仅仅是“金轮子”,也是金轮子的生活轨迹,人生经历。

金轮子的“滚”,是由马喜鹊和赵飞龙合力“滚”动的。马喜鹊携子前往,“赵飞龙快刀斩乱麻。几天后,一年一度的冬季征兵工作就在全县铺开,这事情根本不用赵飞龙出面,他只需给那边的乡政府打个电话,让一个青年当兵的事情,那边的乡长就满盘子满碗地答应了。”“金轮子跟着母亲马喜鹊来到村外说,妈,赵飞龙究竟是你的什么人,你怎么动不动就要找他帮忙呢?”“马喜鹊噎了半天,才避重就轻地说,赵飞龙毕竟是官场上的人,不找他还能找谁呢?”“金轮子说,你把我爸当傻子,可我就不能明目张胆地把我爸也当傻子看!”

一方面,人物关系越来越明了;另一方面,轮子越滚越快。“赵飞龙完全在县上就可以给金轮子安置工作,而且也不需要费多大的周折。可他刚刚在县上的运输部门动脑子,马上又打消了那个念头——哪能把定时炸弹放在身边呢!因为赵飞龙非常清楚,如果让金轮子和他同在一个地盘上,出事就是迟早的事情。”“赵飞龙还是没有和金轮子见面,他只是拨通了金轮子在招待所房间的电话,循循善诱地教导说,这次我就给你弄个一劳永逸,让你妈再不用为你操心了。然后他又给金轮子说了需要几个年龄段照片的事情,让金轮子买几件式样不同的衣服,至于不同的照片,照相馆的师傅就知道怎么处理。金轮子把照片加快洗出来,装在一个信封里,放在县委门前的收发室,只等着最后通知。”

“哲人说,一句谎言说过三次,就连自己都会信以为真了。自从赵飞龙在卢新平面前编造出“革命后代金轮子”的谎言后,那几天他就逢人便会那样说,终于把金轮子从县政府招待所打发离开后,他甚至已经忘记了金轮子就是自己的私生子,仍然惯性地想着这也是为老革命家庭解决困难,一直陶醉在“一劳永逸”的洋洋得意中。”然而“赵飞龙的好心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为轮子滚得太快了,要“趟坡(关中方言,在坡上速度太快,控制不住的意思)”了!“金轮子很快就成为行署专员孙来成的司机了。”

卢新平说,“赵飞龙你听着!金轮子已经成为孙来成孙专员的正式司机,这其中的利害,你他妈的比我更明白!我喜欢搞企业,一直不想从政。以后金轮子就是你的桥梁和眼线,你他妈的就不该感谢我吗?”因为和金轮子的关系,赵飞龙竟然不敢去区上上任!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赵飞龙很快被就知道什么叫“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什么叫“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副县级领导干部,平白无故地突然消失,而且还是面临升迁的关键时候。这就必然成为爆炸性的大新闻。

尽管赵飞龙以家庭为借口,却不曾料到“赵飞龙完全想不到,金崖村的村民也会趁势而出,兴风作浪。”“调查组的专车拉着赵飞龙来到秦东地委门前时,就被一群上访的群众挡住了进门的路。赵飞龙看了一眼扯在大门口的横幅,马上就知道自己全完了。因为那条白色的横幅标语上写着“严惩流氓分子赵飞龙”。恍惚中,赵飞龙看清马喜鹊也被几个村民挟持着,站在人群中无声哭泣,泪水长流。”

结果呢?“当天晚上,赵飞龙和马喜鹊才从调查组的办公室走出来。调查组的人员问了很多很多,但是无非就是得出三条结论:一、赵飞龙和马喜鹊都共同供认,他们在很久以前发生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金轮子就是他们的私生子;二、赵飞龙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企图调往别处工作,也仅仅是担心和金轮子相处太近有危险。三、赵飞龙为了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在安排金轮子的工作时,制造骗局,弄虚作假。以至于编造出“金轮子是革命后代”的谎言蒙骗组织。至于赵飞龙有没有其它问题,调查组宣示继续调查,赵飞龙保证随叫随到!”

这只轮子终于滚“趟坡”了!至于“金崖村的村民也会趁势而出,兴风作浪”,究竟会不会是有人恶意而为之呢,小说也没有点明,但给读者却留下了更多思考——官场的有些事情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抑或是马喜鹊的结论“怪就怪你把金轮子安排得太高太显眼了”“有时候忌妒之心比刀子还厉害”。爱子心切,赵飞龙还是为金轮子想办法,打算让他跑出租车。结尾赵飞龙后院的火也在燃烧,吕小溪(他爱人)说绝情的话,家里怎么办?他又在思考。但这轮子还是要继续“滚” 下去的。

“看着出租车渐渐远去,赵飞龙就大步向行署招待所走去。走着走着,他忽然觉得步履又变得无比沉重,女儿明年六月就要高考,现在只剩下八个多月时间。吕小溪在一时激愤之下说出那样的绝情话,是不是把女儿都忘了?如果吕小溪的头脑清醒起来,那么她给女儿又如何解释呢?赵飞龙觉得,等会儿在招待所,他还要和吕小溪通个电话:人生本来就充满了变数,充满了善意或恶意的谎言,为了让女儿安心学习,一心一意地迎接高考,咱们的离婚手续可以办,但是对女儿,是不是必须坚决保密呢?如果假戏真做八个月,那我赵飞龙就应该如期回省城全家团聚,吕小溪你也必须忍受吧!”“啊,试试看。也许吕小溪还有更加高明的注意……”

小说在此处戛然而止,读者的思考却是没有停止:赵飞龙的前途如何?他会离婚吗?他能帮到金轮子,继续 “滚动轮子”吗?恐怕作者本人也不知道。这就是这篇小说的高明之处,运用象征手法,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朴实生动的叙事,却是点到为止,余味悠长。不论行文布局,还是对话细节,甚至文中人物名字,都可看到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主题也不是单一的:官场小说?生活小说?人情小说?乡土小说?似乎都有涉及,如要探讨,那就是另一篇读后感了。

总而言之,这是一篇非常成功、耐人寻味的小说,需要细细品读,才能有所领悟,值得借鉴和学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