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就想起小姑子果果。
果果比我小六岁,圆脸丰唇,眼角微翘,笑起来双眼弯如细月,任谁,一眼看到她,都会情不自禁感受到她骨子里透出来的那股子亲和力。
桑林婆家兄弟姊妹六人,果果排行老末。按说,做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有父疼母爱兄呵姐护,果果的童年,应该如掉进蜜罐里似的。可听桑林大姐说,果果童年的经历,那才叫一个惊心动魄:
果果出生时,正是文革后期。生活,正在跟大山深处这户与世无争的人家开着一个残酷的玩笑:还在月子里的婆婆,因为突然遭受巨大的无妄之灾,患上精神分裂症!未患病时,婆婆是方圆十里八村少有的精干人,她漂亮、识字、善经商、会干农活,还会裁剪当时流行的列宁装……患病后,温婉秀丽的婆婆变得狂躁不安:她有时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有时歇斯底里地怒吼哭喊。还在襁褓中的果果,本能地拱着小脑袋在妈妈怀里找奶吃,找不着,会哇哇地哭。这哭声,往往会激怒精神迷失的婆婆,一旦没人注意,她就会把孩子扔下,自己到处乱跑。有时扔在炕上,有时扔在门口。有一次,她把裹成蚕宝宝一样的果果放在墙头上;还有一次,一家人哪儿都找不到果果,后来,从后院的红薯窖里传出婴儿的哭声,大家才发现,婆婆不知啥时把果果放进地窑里了,还拖来一口破铁锅盖在地窑口。
担心果果出意外,忙于一家生计的大姑姐,总是会派还是孩子的二姐、三姐紧盯着妈妈。这回,没盯住,一不留神,差点要了果果的命。当时只有十八岁的大姑姐气得拎着棍子,满院追着二姐、三姐打,嫌她俩贪玩,没有看好妹妹,看好妈。一时间,姐姐打得心疼,泪流满面;妹妹们后怕得直哭,一家人乱成一团,哭成一团。
好在,在家人的细心照料和医生的精心医治下,婆婆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虽仍有时糊涂,有时清醒,但再不会把还是婴儿的果果到处乱扔,到处乱放了。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贪睡的果果每天早上总是起不来,哥哥姐姐们要摇醒她去学校,婆婆还会老母鸡护小鸡崽似的拦着,说:“娃瞌睡呢,让娃睡,不要吵。”于是,在当年的桑林小学,最常见的一景就是,别人都上第一节课了,小脑袋蓬松的果果才背着书包姗姗而至。迟到,要被罚,老师常罚果果课后背课文,背不会,不准回家吃饭。奇怪的是,常常迟到的果果,却从来不会因为背不过课文而被“留堂”。
果果天资聪颖,可惜的是,小学还没毕业,果果就辍学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的春风虽已吹进山乡,但刚刚分田到户的桑林还很穷。尤其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人口多,劳力少,母亲还常年生病,家里更是穷得叮铛响。听说当年大伯哥订亲时,有人也看上了这家的姑娘,到姑娘家揭短:说那家人穷得“灶上没锅盖,灶下没炭锨”……还好,那姑娘主意拿得定:只图人好,不嫌家穷,嫁了过来,当了我们的大嫂。那时候,家中劳力少、吃饭人多,地里没投入,没产量,一家人吃饭都困难。勤劳的公公农忙时一个顶俩,农闲时还要走村串巷顶风冒雪给人家打银活吹乐人,挣几个钱维持一家人开销,对于子女教育问题,实在是有心无力。所以,除了两个儿子外,婆家四个姐妹都是小学没上完就辍学了,果果也不例外。
果果辍学时,才十三、四岁,还是个孩子。可为了帮衬家里,农忙时节,她跟大人一样起早贪黑,下地摘椒收麦;农闲时节,小小年纪的她便四处打工贴补家用。她帮人铲芦笋,装苹果,跟着老乡在异地的早点摊上帮忙,在镇上的工厂饭店打杂。手脚麻利,嘴甜眼活的她到哪儿都是人见人爱。只是在那些离家在外的日子里,没有母亲护着,她再也没机会睡懒觉了——摆早点摊时,无论春夏秋冬,她每天都是半夜三、四点就起床准备食材,原本娇嫩的小手也早早磨出了硬茧……回忆起那段老也睡不够的日子,果果叹:“太难受了!”
然而,不论日子有多无望和艰难,善良,智慧的果果,总是在努力把自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她喜欢看书,有段时间,贾平凹刚出了新作,我迫不及待买来看,还忍不住在朋友圈晒了书的侧页,果果秒评:“嫂子,是贾平凹的《暂坐》吧?”原来,她早已看过了。
果果刚在风陵渡买了房,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新房里,她第一时间布置出了个小小的书房,书架上摆着《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简爱》等世界名著。杨绛先生说:看书,是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在这个人心浮燥,过度娱乐化的时代,碎片化的阅读和海量信息的接收,让静心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而我家这位小学都没毕业、看似读书不多的小姑子,却一直在生活的夹缝和日子的忙碌之中,悄悄坚持读书,实在难得。
爱读书的果果,不仅把自己的日子过得阳光,还总用这种阳光温暖着家人:
大嫂在学校开饭店,一个人忙不过来,一声招呼,果果就来了,每天洗碗擦桌子招呼客人,忙得团团转;
大姐种花椒,果果摘完自家的,还要赶过去帮忙,常常是起早贪黑。
我这个二嫂生孩子,她抛下新婚的丈夫跑到百里之外来侍侯我坐月子。几年后我要去北京开会,她二哥下乡采访,一个电话,她又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托付给家人,从桑林坐火车来到临汾,帮我们照看正上小学的孩子;
二姐开了卤肉店,生意好得每天都有人排队购买,尤其是过节前,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果果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店里,戴上围裙,站在柜台前热情洋溢地招呼;
三姐种棉花,打掐花忙不过来,果果趁下班时间,也要赶回去帮一会儿忙……
在她心里,亲人的事就是她自己的事,只要需要,她都会全力以赴。
和很多农村姑娘一样,果果的婚姻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的夫家在邻村,虽然家境贫寒,但妹夫小苏老实憨厚,踏实勤快。夫妻俩结婚时,家里唯一值钱的就是娘家陪嫁的一台落地电风扇,但俩口子从不怨天尤人,而是扑下身子拼命干,一起种地、摘花椒、打工,没几年就在村里盖起了新房。果果家有两个儿子,村里撤点并校后,为了供儿子上学,他们举家下山,在风陵渡租房居住好多年。大儿子辉辉上高中时,文化课成绩不太理想,想通过艺考上大学。可一听参加艺术培训费用就得一两万,想攒钱买房的小苏犹豫了:这一家人还居无定所呢。一向尊重老公的果果这回果断拿定了主意:她说,咱这一辈子读书少,没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孩子们可不能误了。后来,辉辉如愿考上了省城一所二本大学,成了苏家子侄辈中第一个大学生。升学宴上,苏家的爷爷奶奶激动得老泪纵横,小苏更是开心得满脸涨红,喝了好多酒。
多读书,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选择。果果到化工厂上班后,小学都没毕业的她,硬是靠着查百度、记笔记、向师傅请教,掌握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化学知识,很快成了车间的骨干。如今,在厂里,无论哪个岗位需要,她都能顶上去。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她还被推选为厂里的模范标兵!
家有好妻子,就是好日子。如今的果果家与过去比已今非昔比,因为妹夫吃苦耐劳,果果持家有方,他们在风陵渡买了新房,并很快还清了房贷。同时,经过几年大学生活的熏陶,上大四的辉辉沉稳谦和,待人接物大方有礼,对自己的未来也有清晰的规划。上高中的小儿子表示,自己要追寻哥哥的脚步,以后也考大学,最大化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果果知事明理,睿智大度,阳光开朗,不但努力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还用周身自带的光芒,温暖了家人,也为孩子们争取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刷新了家风!果果,一个山里姑娘,幼时多磨难,少时因贫失学,出嫁后,夫家又一贫如洗,但她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为自己攒出了一条闪闪发光的人生珍珠项链,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和智慧,与丈夫一起,一针一线绣出了生活的绚丽多彩……生活给了他们一把拿不出手的烂牌,他们,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出了精彩,成就了自己的幸福。
小姑子果果,想起来,就让人心里感觉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