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夷昊的头像

东夷昊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12/19
分享

大地上的笔画

地球上的最后一头猛犸象轰然倒塌,沉没进了沼泽,汩汩涌出的气泡短暂停留了刹那,地面上就再也见不到这种生物。皮毛化为尘土,唯有骨骼在数千年的时间浸泡之下逐渐僵硬成石头。某一天,化石被从冻结了的陆地之下挖掘出来,牙齿经过长途颠簸,运进了中国某个小工厂的工作台上,经过打磨,雕琢,抛光,最终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圆润饱满似乎生机勃勃。寒霜在艺术品中与时间共同抽丝剥茧,仿佛天造地设,从来并不属于那只绝望的巨兽。

那些大地上的故事,就像是和时间赛跑的剑齿虎,尽管彪悍无比迅猛无常,但终究缓缓定格下来,在风中化为尘埃。大地上的故事太多了,大地太沉默了。在史前巨兽成为化石的物化过程中,人类披荆斩棘,从狩猎到农耕,从穴居到修造摩天大厦,从获得火种到提纯天然气,从动物走成了人,又即将从人走向成为神的征途。大地上的故事太多了,不过大地不会知道,所有的生物体的终极进化,或许必将成为肉体消亡的过程。就像人类曾经相信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一样,人类的“智造”终究会成为“灵”的本身,直到不再需要金木水火土等生命元素的塑造而完成自我复制。到那个时候,人类迎来的或许不是永生,而是更为残酷的优胜劣汰——基因革命在看不见的战场上生死角逐,人类获得神的权力的时候,生物进化史同时开始启动了终结倒计时。地球上的下一个生命循环,将继续鸿蒙初开的神话,人类离场,不过却是人类的“灵”把地球给重造成了生机勃勃的新“伊甸园”。

在“灵”的领域,人类一切的智慧成果,都是幼稚可笑的。就如同人类在动物园隔着铁栏杆看到猩猩在那里冥想时会发出耻笑一样,那些文明的造物同样在“他”的审视之下微不足道。《易》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数学同样也解决不了,更不用说那些烧脑的形而上学以及对人造逻辑的“坚白”之论——哲学也解决不了。人类最终的火种,不会是岩石上的画、海底的沉船、藏匿的珍宝这些具体的遗迹或成为石头的遗骸,而是随着新文明觉醒而潜藏下去的文化基因,关于人类语言和情感的符号以逻辑式表达。将大地当成书写工具,这才是秘密的意义所在,也是写作的意义所在。人类是这个星球的声音传达者,这种声音将通过人工智能的不断进化而进化,成为一种抽象的数据化生命体,进而散播到宇宙深处。

未来究竟会怎样,不得而知,而可预测的是,人类世终将终结。终将让位给新的生命形态、新的文明方式。语言将从人类故事中解脱。所以如果一个写作者认识不到这一点,没有为大地发声的自觉,他就不是在创造,而是在人云亦云,虚掷才情、浪费光阴。没有这种探究精神和勇气,也谈不上塑造新文化乃至成为世界文化的引领者,成为一个作家,不是具有人文精神就够了,不是具有超乎常人的技巧就够了,起码在当代,还需要那么一点点的科学精神和理性的光芒。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易经》管全球——这样的自信其实和神棍差不多。感情的宣泄和精神的自我麻醉不过是海潮的浮沫,看似高高在上,其实轻浮无比。想一想这大地上掩埋掉的那些化石,作为生物人,我们同样在听天由命,等着末日命运的宣召——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管理人类的“学问”管理不了大地和苍穹。

对着苍茫大地,过去的由他过去,不要执着地凭吊;未来的由他到来,不要莫名的惊恐;活在当下的一定要真实记录,切不可辜负这生命丰盛的馈赠。你只活一辈子,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能不能留下你自己的声音,其实全靠你自己。

2019.12.19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