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夷昊的头像

东夷昊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1/30
分享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孟子针对农业社会,提出过一个最基本的伦理,叫做“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此话放之如今,在工业化城市化迅猛推进的大背景下,似乎缺乏当代价值。但是,最基本的伦理却正是我们民族之所以屹立千年的础石,“时穷节乃现”,在大是大非、大灾大难的洗礼之下,其坚固就会凸显出来。

公元2020年(农历庚子年)来临之际,一种不可见的病毒肆虐于神州大地,再次重读这句话,其沉重、其价值让人肃然。

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泥沙俱下,让人难辨真假,但基于最基本的常识判断,我们不难发现病毒肆虐的逻辑。也不免被恐惧的情绪所裹挟而动摇、痛苦甚至愤怒,也会发现从起初的无序状态到中央干预以后的有条不紊期间存在的种种问题,譬如基层社会动员能力疲弱、社会治理方式僵化、应急机制滞后、责任以邻为壑等等,才会深刻理解改革的深水区究竟意味着什么——机构改革首先要改革思维方式,而非简单的物理性整合,需要分工合理运行流畅的协作机制,而非将分工当成推诿扯皮的盾牌。当然,现在正是危急时刻,不是反思的时候,亦非是开表彰会以及追责的时候。我们会被疫情期间一件件英雄事迹而感动,但当下事迹的本身尚不能庇护到每一个社会成员——而已有生命付出的代价,也势必会得到追索。

在大灾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每一个个体,都不能脱离社会的整体而独存,需要的还是“守望相助”。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写过这样的一首诗,叫做《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冲掉一块

欧洲就减小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敲响

这种宏观的视野,一样可以把欧洲置换为亚洲甚至整个世界。这种宏观的视野,一样可以弥合当前的分歧从而成为聚合人心的巨大力量。没有哪一个时刻我们会像现在这样对个体、生命、命运产生渺小感,从而对集体、族群、国家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和信任感。这并不是出自对权力的崇拜,而是明白自己也是这力量的来源,团结就是力量,抱团才能取暖,巨大的危机唯有巨大的力量才可以化解——所以,一定要相信国家,尤其是一定要相信科学,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曾被海明威用做小说的名字,就叫做《丧钟为谁而鸣》,反思了作为人类的一员在战争中的作用。在宏大的社会运动中,谁在当时都不可能完全认识自己以及评价自己行为的价值,但是最基本的正确,是发自良知的互助。

疫情把我们每个人困在屋子里,城市从来没有如此的干干净净、规规矩矩,符合《城市管理条例》;农村也从没有如此的空空荡荡,甚至连空巢老人都不见在街上晒晒太阳。风在外边,鸟在外边,春天在外边萌生,而我们大可不必就此颓然,一样可以热泪盈眶,一样有希望在心中,保护好自己是最基本的爱家爱国,不信谣不传谣坚守人最为根本的理性,为恢复疫情后的社会秩序而多想想自己能做什么,在危情之中反思一下自己对家庭和族群的贡献力从而改进,在社区中从事志愿活动,在网络上参与捐助或者正面宣传,不散布恐慌、不囤积居奇,一样也是参与疫情的抗击。

对于病人乃至地域,不要歧视乃至敌视,我们都是同根同源的华夏子孙,“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是避免我们每个人沦为孤岛的底线。还要铭记保持对个人隐私的尊重,不随便把病人和感染者的姓名证件住址等信息发到网上,对他们精神上造成二次伤害,因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与邻为壑不可能自求多福,毕竟血浓于水;守望相助方能够共克时艰,同心戮力才能共奔“小康”。要知道我们面对的不只是当下,疫情必然会过去,只是早晚问题,我们需要面对的还有疫情过后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甚至世道人心的重建,这个,尤为复杂,尤需努力。

多难兴邦,天佑中华!

2020.01.30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