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夷昊的头像

东夷昊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6/21
分享

《黄海传》读后:以观沧海

我在史志部门之前,曾经参与过一个沿海村的拆迁动员工作,几个月的时间见证了人的情感变化和村庄消失的过程,我按捺不住感情,决心用笔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在文章体例上援引了志书的写法,比如从疆域、沿革、风物、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分别入手,最后形成了一个长篇纪实散文《见证村庄的消失》。我到史志部门工作之后,才明白这种写法并不完全符合“志”的规范,志书的编纂有其系统,但是纪实的文学可以充满感情。我至今仍记得那些俯身在餐桌打字的夜晚,我曾真诚地为了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流过泪。

当我听说赵德发先生《黄海传》出版的消息时,第一时间就是在猜想这部作品的体例。既然命名为“传”,那么肯定会有“志”的成分在,虽然根据报道,其定义为“长篇纪实文学”,我的心里仍有疑惑的成分在。因为我们知道立传一般是围绕人物,一般会有具体生平事迹,而给黄海立传,则显得抽象和阔大,会无从着手无处下笔。等到捧书在手,慢慢读去,这些问题也逐渐释然。

自然,它不是一本志书。它更像一本内容丰富的黄海百科,一本科普读物,但其中又有着作家的情怀和审美趣味。也就是说,作家利用写作技巧和手段整合了海量的信息,使其既能满足知识需求又能满足阅读趣味。读完本书的时候,我曾数了一下参考书籍,有79种之多,但实际上所参考的每本书籍中援引的其他专著则更加蔚为可观,这些资料就像是静湖之上的涟漪,以同心圆的形式扩散无边,但其中心却是这一个三十余万字的“砖头块”。正由于作家有着丰富的写作经验,加上其中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个“砖头块”又显得不那么令人望而生畏,不那么冰冷生硬,而是通过娓娓道来潜移默化,激发着人阅读的兴趣。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时候就在想,日照是赵德发先生的港口,他每次从这个港口出发,都会收获满满地归航。作为一个日照人,我甚至都不知道赵德发先生的每次出航时间以及航程所往。总以为他一直待在书斋中笔耕,没有想到这些年间他不仅读万卷书而且也行了万里路。当他在成山头观沧海而极目骋怀之时,或许那天我正为了一件琐事而自怨自艾。见到大海、征服大海,是一种境界;固守一隅、目光如豆又是一种境地,这自然是不能比拟的。赵德发先生退休后一直在向前走、在创新、在提携后进,没有他的这种充沛的精力和宽广的胸怀,自然也操纵不了如此大的一个题材。一个心里装不下海洋的人怎么会写得出来海洋呢?即便仅仅是对海量资料进行梳理,也需要事先胸有成竹,擘画好框架结构,然后条分缕析百川归海。这虽然与志书的先长编再别类异曲同工,但是技术上更要圆润和柔和,在海洋的特性中见到人性的一面,所以才不至于像志书一样的古板僵硬。

就像书的最后部分记录了许多当代的人物传奇,书写了新时代的黄海故事。那么,用笔来耕耘更广阔的未知,用笔来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传奇,这也是“走向深蓝”之一种方式吧!

2023.06.20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