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元奔古典情怀的头像

董元奔古典情怀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04/13
分享

“破斧”下的徐国——解析《诗经·豳风·破斧》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

周公东征,四国是吪。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诗经·豳风·破斧》

“豳”是商周时期的地名,范围包括今陕西彬县大部及旬邑县西南部,周人先祖公刘于公元前十六世纪带领部落迁居于此,并建立城邑。三百多年后,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为避戎狄之扰,把部落迁到水草更丰美的周原(今陕西岐山、扶风一代),为周文王、周武王父子灭商兴周奠定了基础。西周建立后,周人把豳作为龙兴之地顶礼膜拜,并加以开发。在漫长的部族繁衍过程中,豳地与华夏其他各地一样有自己的民歌,《诗经》中的“豳风”便是豳地民歌,一共七首,上边这首《破斧》是第四首。

《破斧》是一首咏史诗,它反映了西周初年周公东征的伟业,诗写于东征胜利后。周公摄政之初,管叔、蔡叔联合殷商旧贵族叛乱,以徐国为首的东夷诸部响应他们。据《竹书纪年》记载:周公用了一年时间平定了管蔡之乱,而后于周成王二年(1041)秋率军东征徐国,直到五年(前1038)春东征战事才告结束。

根据《破斧》的诗意,诗可能是周公麾下的一个文职军官所写。诗用三章反复咏叹,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歌颂了周公的功绩,也庆幸自己能够生还。描写战争的残酷时,诗人没有写战争的厮杀场面,而是通过描写武器的破损以启发读者去想象敌我厮杀的情形。诗中提到了四种武器,即“斧”、“戕”、“锜”和“銶”。“斧”从父从斤,斤的意思是砍伐,因而“斧”的本意是父亲的治家工具,长柄,后来演化成最高军事统帅指挥作战的武器,它很厚实,却并不非常锋利,其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意义,很明显,这首诗中的“斧”是指周公所用的武器。“戕”也是长柄,类似于“斧”,但是其较薄,斧面有方孔因而也就较轻,斧刃非常锋利,正因为轻便而锋利,它适宜长距离横砍或钩杀,因而这首诗中的“戕”应该是在前线直接指挥军队冲锋陷阵的中上级军官们所使用的。“锜” ,《释文》解释为三足釜,毛苌认为是三足凿,很显然,这是一种手握的三棱形像凿子一样的直刺兵器,类似今天的弹簧三角刀,这是商周时期的近距离搏杀兵器。“銶”本义就是凿子,士兵当然不能拿着凿子打仗,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跟锜类似但是稍嫌粗糙的短兵相接的武器。锜和銶都是短兵相接的兵器,前者精致,后者粗糙,前者应该是下层军官使用的,后者是普通士兵使用的。

《破斧》这首诗通过渲染从最高军事统帅到普通士兵的武器都在战争中严重破损的现象,间接描写了周公东征徐国战事的残酷情状,加之史载这场战争历时三年之久,可见周公打败徐国是多么艰难。

小小徐国,竟然让周公劳师三年,而周武王灭商也不过只是牧野一战而已。是周公的指挥能力不如周武王吗?当然不是,这涉及到商、徐(九夷)、周三者之间的关系。

徐国是夏初权臣伯益之子若木所建,都徐城(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南),徐城靠近今著名的距今四万多年的下草湾文化遗址,由此可见徐国的文明积淀之深。伯益是夏朝的权臣,后来的徐国理应服从夏朝,但是情况却不是这样。伯益是九夷部落首领,当年禹通过跟伯益结盟使九夷归顺中央,禹允诺伯益为自己的天子之位继承人。然而,后来禹食言了,禹的儿子启继承了天子之位,伯益率领九夷部落反叛启,结果伯益战败而死。伯益的儿子若木以九夷部落为核心建立了徐国,徐国怎么会臣服夏朝呢?但是,由于交通、水患,特别是夏朝内部时有权力斗争等原因,夏朝与徐国之间虽然时有战事,但数百年间在总体上是相安无事的。

商发家于河南东部今商丘一代,靠近徐国,徐国与商部落早在夏朝时期就有纷争。为了回避徐国,商部落逐渐向北、向西北即今泰安、郓城、安阳一代发展,因侵占了夏朝的核心统治区而跟夏朝发生战争,夏朝灭亡。

商固然建立起了自己的王朝,但是徐国不承认它。根据甲骨文记载,商朝数百年间多次发动针对徐国的大规模战争,商朝的末代天子纣王公元前1075年刚即位就亲征徐国,此后近三十年间内多次发动讨伐徐国的战争,但是他不仅没有臣服徐国,相反还耗空了商朝的国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从周原起兵伐商,军队进逼商朝首都朝歌(今河南淇县)时,纣王的主要军队却都还在徐国前线,仓促之下,纣王组织奴隶和多年抓获的东夷战俘大约十七万人开赴朝歌以南四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新乡北)迎击周武王,结果一战即溃。

周武王一战灭商,建立起西周,但是第二年他就驾崩了,周公开始摄政。前文已经说过,周朝发于豳和周原,二者都在河套地区,距离徐国有两三千里之遥,而且中间隔着商朝的统治中心中原,周在当时的徐国人眼中简直就是方外之国。周武王灭商之后,商的主力军队有国难回,大部分投降了徐国,实力本来就很强大的徐国更加不可一世。但是正是因为数百年间都很疏远,周人在徐国人看来是神秘的,徐国静观时局,不敢对周朝轻举妄动,直到周王室的管叔、蔡叔勾结殷商旧贵族发动叛乱,徐国才决定对周朝发难。

没有军权和足够威望的管叔、蔡叔指望策反一部分军人来推翻周公,就跟当今的委内瑞拉议长瓜伊多一样非常可笑,殷商旧贵族也都只有少量的家兵,而且聚居地早在武王生前就已经被周人包围,自然也没有多大战斗力,所以周公不到一年就平定了这场叛乱。而徐国则不同,徐国的军事实力远超早前的商纣王,这对于周公来说,东征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这次历时三年的东征,周朝死了多少人,没有史料记载,但是仅凭《破斧》这首诗中不断重复的“哀我人斯,亦孔之将”(可怜我没死真是美事啊)这样的句子,我们就知道周朝的军队伤亡是非常惨重的。而那每一件卷了刃的兵器还不知经历过多少位使用者,它们更是无声的复述着那些数不清的阵亡军人的故事。

《破斧》赞扬周公东征胜利后出现“四国”臣服的现象,实际上,周公东征只是暂时挫伤了徐国的锐气,此后数十年间徐国又多次叛乱。周穆王(前1025-前871在位)时,徐国公然称王,向其朝拜的诸侯达到三十二个,其中有的诸侯本来是朝周的,忍无可忍的周穆王亲自东征,经过数年苦战,反叛中原王朝一千多年的徐国才臣服于周天子,从此,徐国再也没有脱离华夏王朝。因此,《破斧》不仅唱出了周朝创立王业的艰难,也令我们感慨徐国跟夏、商、周三朝的漫长敌对历史,以及从周公东征徐国到周穆王收服徐国的华夏民族融合的曲折性和长期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