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元奔古典情怀的头像

董元奔古典情怀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5/25
分享

解苏轼怀念妻子王弗的词《蝶恋花》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苦被多情泪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云鬓蓬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苏轼《蝶恋花》二首

苏轼的第一任妻子王弗于治平二年(1065)五月去世,享年二十八岁。当时苏轼刚刚为母亲守孝三年,回到京城履职才一个多月。上面的第一首《蝶恋花》就是苏轼在王弗去世后不久在京城所填的怀念之作。

王弗去世后,苏轼的父亲苏洵代教苏轼年仅七岁的儿子苏迈,以便苏轼专心做官。不料第二年三月,苏洵病危,苏轼回眉山照料父亲。看着无人打理的家庭,苏轼更是怀念王弗,上面的第二首《蝶恋花》就写于这个时候。

第一首是词人回忆他跟王弗的夫妻生活的。抓住两个富有表现力的生活场景,挖掘其中的情感内涵,是这首词的鲜明特征。

词的上阙,词人回忆他们夫妇间的一次荡秋千的快乐游戏,间接抒发了自己对亡妻的思念。那一场不大的桃花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地上的流水已被落英染红。清明还没有到,虽然那时候北方的春天乍暖还寒,但是四川眉山却早已春意盎然了。苏轼与爱妻荡起秋千,尽情享受着夫妻厮守的快乐。杏树正在打着花骨朵儿,那红得发腻的花骨朵儿如同年轻的王弗的红唇。这一切是不是意味着美好的日子正要拉开帷幕呢?然而,如今,记忆还是那么鲜活,但巷陌里的秋千早已停摆了。

比起上阕来,下阕的伤感意味更加直接。下阙也有一个生活瞬间,不过却是苏轼自己的生活瞬间。词人无端的绕着回廊转来转去,他是在焦灼的寻觅什么,最后他无奈的坐了下来,词人当然是在回忆亡妻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人生总被多情恼,多年间,苏轼和爱妻聚少离多,他们总被思念折磨着,常常因思念对方而生病,每一次短短的相聚就好像隔了一年似的。然而如今,思念只属于苏轼一个人的了,夫妻隔世,思念却不知该往哪道门里去啊。

第二首,词人继续怀念亡妻。依托现实风景渲染伤情,是第二首词的鲜明特征。

又是一年的春天,房间里老父的咳嗽声渐渐低下来了。苏轼坐在院子里,看着嬉戏的儿子,难免又想起去世尚未到一年的亡妻来。虽然春天才过去一半,但是院外的桃花、杨花等就已经开始飘进院子里来了,春天的喧嚣似乎快要停息了。苏轼看着满地落花,回忆起妻子那总是带着忧愁的面孔,不禁发出这样的声音:“杨花的飘落还有东风来管,可是我为什么管不了我那如花的人儿的生死呢!”“黄昏帘幕无人卷”,家里的佣人多的是,未必无人替苏轼卷帘,只是当词人走到卧室门前时,自然就想起过去妻子为他卷帘的情形。更令词人伤心的是,当卧室的门帘卷起来的时候,他看不到同床共枕十年的发妻。

这首词的上阙以蝶、莺、花、风等意象暗指词人丧妻,用笔婉曲,很有韵味,而这些意象又组成了残春的风景,渲染了词人对亡妻的怀念之情。下阙则以直白的方式描绘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然后又落到残春上,以带有哲理的思辨怀念亡妻,思辨色彩是宋人诗词中所常有的。

第二首词除了结尾一句的杨花之思,下阕在写法上似乎与上阙缺少必要的能够使词意连贯起来的线索,历史上有不少学者认为这首词写得很不成功,民国学者曹树铭直接断言这首词不是苏轼所写,以至于《全宋词》认为这是一首误收入苏轼词的无主词。

其实,如果循着这首词的脉络和诗情走下去,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词人在上阕中是坐在院子里的,他一边看着落英等伤人的春景,一边思念亡妻,借景抒情的意味非常浓厚。上阕的最后一句“黄昏帘幕年无人卷”显示词人已经起身走到卧室门口了,风景离开了他的视线,但是上阕结尾这句以及下阕中,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仍未终止。下阕的最后一句“杨花犹有东风管”显示词人在门帘掀起正要进入卧室时又回头看了一下,他看到的还是刚才飘落在地的杨花,于是才发出无奈的甚至是绝望的感慨。因此,下阕依旧是借景抒情。既然这首词词意前后连贯,且内蕴深沉,是一首很出色的词,我们就不必怀疑它是苏轼的作品了。

这两首词是苏轼在妻子死后一年内所写,后来苏轼还写了不少怀念王弗的词作,最著名的就是写于王弗死后十年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