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祖斌的头像

董祖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01
分享

故去的宫

中国五千年文明,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这片土地上造了不少国,称了不少帝,自然也造了很多宫殿。

历史的演进中,起义者或者颠覆者往往爱把前朝的所有关于物质的记忆一把火烧光,而宫殿又是前朝君王住的地方,是政治、文化的地标,因此,很多宫殿都难免遭此大难。这种恶习从秦朝的项羽为始作俑者,自此后,历代效仿。因此,华夏大地虽然山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各种朝代各个帮国定都封京,可是到头来,留下的宫却不多。即使有,也是一片断壁残垣或者考古学家挖出来的焦土陶片,更多的就是对照着那些残破不全的典籍用放大镜在地图上确定的地名,很多贵为几朝古都的地方,都是用瓷砖冒充的秦砖汉瓦。

只要有点遗存,我们都珍惜地称作故宫。

东北这片白山黑水之地,地肥沃得冒黑油,平得可以四处策马扬鞭,自古以来,很多朝代在这里开创基业,建立起自己的国都。这些从马背上成长的民族无论后来如何饮马长江还是挥戈苏杭,最初的都城都建在东北这一片黑土地上,代表性的就是清。它们在沈阳开始发迹,建立了自己的宫,然后铁蹄向南,竟然一统中原。这片黑土地产生了放大效应,以至后来这一点也让小日本学了去,还扶持着溥仪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期盼着这片黑土地还能创造努尔哈赤一样的功效,于是,这么短暂的历史时段还留下了所谓的宫。

努尔哈赤的宫建在沈阳,外观看去,还算气派,尤其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那一定是“高大上”的建筑。里里外外,黑压压占了好大一片地。房子虽然都不是高耸入云,可是那些布局和气势还是有了一些君王的味道。宫、殿、楼、院,在这里已经开始分得清清楚楚。后来成为纨绔代名词的“八旗”在这里都分别找到了一席之地,宫内的一间亭阁,那就是最好的结盟,一座高楼和八个小亭,串起一个雪原民族的惊天梦想。一帮在雪地山林里打猎骑马钓鱼的部落开始把目光一寸一寸南移,一直延伸到了海边。这个宫,于是成为他们最终要建造的宫殿的雏形。规制不大也不全,也都是青砖黑瓦,鲜有汉白玉琉璃等等,但是,关键在于这里的宫殿以及那些程式和威仪激起了心中的野心,一个从没见到过的辽阔视野在眼前由北向南徐徐展开,马蹄声起,马蹄声落,竟然势如破竹。离开那些吹燥皮肤冰冻身体的风雪,被鱼米之乡的暖风熏过,尤其是汉文化那种潜移默化与博大精深,在这个被迅速催熟的民族眼中,这个宫在对比中迅速失宠。那些宫殿和园林,相比之下显得有些小气和过时了。于是把宫见到了南边,也好照应那一片广袤的国土。它们这个老家好在有这样一次放弃,不然的话也许在以后的朝代更迭中会被夷为灰烬。后来的历史,众所周知,变化太快,这里被遗忘和忽略,日本人的进入几乎没费一枪一弹,这故宫于是安然无恙。及至后来的解放战争,沈阳城中战斗几乎没有,没有炮火的损毁,这故宫于是算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宫真的荣幸。虽然作为宫来说有些低矮,有些小气,但是他是最真实的记忆。近千年的时光一下子就被封存在这里,一个民族的足迹如此清晰。当然今天看这个故宫,我们还很迷惑。看上去是这个马背上的民族金戈铁马到了南方,而实际上是中原文化汉文化反过来改变了它们,尽管这种变化在历史上来看是进步。因此,总某个意义上说,这个宫倒是封存那个马背上民族文化的宫,里面的君王大将不是主人,那段历史和文化才是真正的守望者。

在东北叫宫的还有溥仪住过的“伪满皇宫”。修得仓促,又是日本人当家做的事情,看起来就更加小气和不用心,同时,由于主人的爱好和时代的特色弄得有些“四不像”的味道。规制太小,以至于有些不忍心叫“宫”。那些狭小的楼阁虽然也取了一些大气抑或表示皇家气势的名字,其实我到时更加觉得有些可伶。那个爱新觉罗的子孙,已经瘦弱到无法骑马射箭,这个宫,比起北京的宫不知要寒碜多少倍。宫太小,安放不了什么雄才大略,连几个皇后和贵人的花园都不够,这个宫,完全成了制造和存放屈辱的一个容器。傀儡住过的宫,连参观的兴趣都没有,只是作为一个民族的同胞会对那种屈辱与愤怒感同身受。这不应叫宫,也不是家,应该是一个活动空间大一点的监。和他的祖先在沈阳修建的那个宫殿相比,这个宫透露出一种沉沉的暮气,而那个宫虽然稚嫩和局促,但是却显示出一种朝气,一种奋进的冲劲。同样是在东北大地上,同样是流着一样血统的一个部族,可是数百年的历史间,尽然发生着这样颠覆式的历史画面。不是宿命,也不是巧合,没有谁说得清。只是,我相信,当年末代皇帝坐在这个宫里,一想到他曾住过的那些宫,心内是多么地无助。这个宫,历史几乎是不承认的,它的作用往大了说是励志,说实在一点是用来恶心的。包括那段历史和这个楼里面名义上的主人。这里称不了宫,看不到那些皇家的风水气势,处处看见的有些朱耷的画意。

沈阳一城之内,还有很大的建筑,因为血缘的关系,当的是王,于是只能叫做“府”,但是这府却看得让人舒心得多。大帅、少帅住过的地方,气势就开阔一些。亭台楼阁不少,在当时是一城之中最高的建筑,可见风光程度。这张家父子俩虽然都结果不好,但是,在这座楼里可是风风光光的,活出了东北爷们的味道。老子是地道的东北味,儿子还加加入了一些时尚味道,以至于有很多女人追随不舍。一种政治的缘由倒促成了一段美妙的爱情,而且,这段爱情开场竟然是不被允许和看好的,只是坚持,数十年的坚持,于是成为传奇。今天,人们去看这个府邸,除了看看张家的财富气势,跟多的人会把目光投向赵四小姐的住所。那是府外之所,但是却成为人们乐意去看的位置,比那个发生了枪决汉奸的“老虎厅”还要具有吸引力。那座“小青楼”,从名称上看,倒还真有一些不畏世俗的勇气,但也许因为不是宫,因此没在屋内培育出君临天下的人物,给少帅还是保留了一些豪气,只是太不适应当时的时代和对象,结果成了令人惋叹的结局。我无法想象,如果这个府里的主人,不是历史中的那些做派,中国现代史会不会改写一些章节?

一切都过去了,站在这些“宫”中,没有太多的怀古悲秋情绪。只是真的非常理解这片黑土地,承载着那么多的宫,然后又承载着那么多的宫变冷、消失,默然无语。

走进走出,我只是多了一个感受:故去的宫!故者,老,或死去。

当我忽然有一种顿悟,这些宫,其实也意义非凡。是它们,时刻对峙着中原、南方的那些描金绣银、歌舞升平的宫,进行一种提醒和刷新,从而保证一个民族的宫殿永不退色。

故去,也是涅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