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祖斌的头像

董祖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14
分享

吊脚楼


恩施多山地。峻岭奇险,深壑枞横,地多不平。仅有的一些山间平地、小河谷底,自古以来得用来作为种植之园,以求饱食。占用此等好地建房,是土家山民所不愿也不具备的。故山民建房,多选用山边坡坎。山地生产又不同于平原,地不能连片,且运农家肥料又不能太远,故农户均建房于自己的田地边。这种建房还有一种好处,那就是古来山里虫蛇猛兽、蚂蝗蜈蚣等毒物较多,直接住在地上,难免会受到一些袭扰。而且,山里潮露湿润,不利健康。此种种缘由,催生了武陵山区土家等少数民族的一种建筑——吊脚楼。

悬空修造的吊脚楼,克服了山地民居建造与狭窄空间地貌的突出矛盾。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工艺,从而创造并保存了干栏吊脚楼这种“占天不占地”、“天平地不平”的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

行走在恩施抑或武陵的大山里,河旁坡地,大山深处,不时可以看见从树林、竹丛间伸出一两处翘角飞檐,或是在树林边露出一排悬空的柱子,在绿水青山、清流翠竹的映衬下,透着浅黑的智慧般的色调,分外好看。不仅像是充满了人间温暖和谐的水墨,也像是如画山水间最为灵动和温情的色彩。

吊脚楼,是武陵地区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建筑文化里飘逸的诗篇,永远芬芳在武陵浩渺如烟的历史长河中。吊脚楼,凝聚着土家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标示着民族的文化身份。

吊脚楼建筑历史悠久。据《新唐书·南蛮传·南平獠》记载:“山有毒草、沙虱、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栏。”吊脚楼的特点就是数根木柱支撑的木瓦结构民居房屋,学术上被称为干栏式建筑,其建造技艺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历史久远。三峡地区考古资料证明,以楼群形式出现的吊脚楼,至少有5000多年历史。

整个武陵地区吊脚楼的保存都很好,恩施州六县二市的吊脚楼都可以找到很集中的村寨,尤其以咸丰、来凤、宣恩县的吊脚楼保存更为完好,宣恩的彭家寨吊脚楼群如今已经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宣恩沙道沟的深山里,几十栋吊脚楼鳞次栉比,绵延一片,由于修建吊脚楼是坡地,所以从正面看,是一个完整画面,侧面则是层递的效果。彭家寨四周青山连绵,门前清溪流淌,在田园和竹林中间,吊脚楼安安静静地依着绿色山河,呈现出和美、安宁的如梦氛围。无论站在什么角度,按下快门,都是赏心悦目的摄影佳作。

恩施市盛家坝的小溪、二官寨,吊脚楼还保存得非常有气势。在一个很大的峡谷里,绕着一条清澈的溪流,上、中、下三个坝子都是吊脚楼。黑黑的屋脊,黑黑的木柱木板,平吊、悬空吊、四合院,各种形式的吊脚楼都可以找见。伴以周边的茶园,稻田,树林,溪流,瀑布,可以说美不胜收。小溪的吊脚楼群能够保存下来得益于当地的交通受限。一经发现,立马迎来世人瞩目,旅游的,拍影视的络绎不绝,如今,已经成为生态旅游的绝好去处。恩施市白果乡的金龙坝村,坐落在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范围内,整个村庄的吊脚楼在群山之间的坪坝里,安静守候。木柱木板,黑瓦翘檐,一幢幢鳞次栉比,在青山和黄色稻田的衬托下,宛然一副人间绝美的仙居图。很多吊脚楼村庄,因为高山深壑的限制,进入的道路大多为“此路一条”,因此有点象进入“桃花源”的唯一“小口”,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另外宣恩县的高罗,庆阳街,来凤县的革勒车、百福司、鹤峰县的清坪、燕子,恩施市的芭蕉、太阳河等地,都有较为原生态的吊脚楼群保存。相对说来,越是在山里面,越是在交通不便的地方,吊脚楼的保存越好。当然,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吊脚楼的建筑艺术价值的认识提高,吊脚楼本身功能的完善,在新的建筑中,吊脚楼也走出大山,进入城市,形成新的风景。行走在恩施的原生态山水间,处处可以见到精致、独特的吊脚楼。这些建筑,本身也构成原生态文化中的重要民族文化构成部分和人文景观。

在国家对文化注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心支持政策下,吊脚楼不仅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而且,吊脚楼的建造技艺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5月入选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吊脚楼成为土家等少数民族的建筑文化的重要标识。

因为吊脚楼,武陵山中的土家等民族也创造了独特的吊脚楼建造技艺,而且结合民族信仰、文化等形成一系列建造礼仪,这个内容也更年丰富了土家建筑文化,丰富了土家民族文化。吊脚楼建造技艺涵盖面之广,包括礼仪、信仰和施工等各个方面,其间包含了“看风水”、“拜山神”等众多民俗事象,神秘而独特。

干栏吊脚楼建造的主要工序繁多,而且有如宗教般神圣:选屋场、看风水、备料、安磉磴、排扇、做梁木、立屋、上梁等等总共二十余道大的工序。从选择屋基开始,一直到装饰完毕,都有完备的程序和不同的技法。建造吊脚楼的主体工程钟最后一道也是最神圣的一道工序就是“上梁”。梁树还是在山上选取的带有一点“弯”型的大树良木,谐音“娘”,可以多子多福。选好主梁后,工匠们先在其中间位置钉上一块红布以示尊重,然后掌墨师还要按照当地风俗说一段“福事”,在朗朗的祈福声中,主梁缓缓升起,最后小心翼翼的安装在屋脊上。安装完毕后,还要“甩抛梁粑”,众人哄抢,以求吉祥。吊脚楼的建造技艺,有和别的建筑不同的特别之处。特别是“高杆”定位、“穿斗式”房屋构架、“冲天炮”立柱等,十分巧妙地解决了线面、角度、承重等建筑中的难点问题。

吊脚楼建造形式复杂,建筑难度大。一般干栏吊脚楼由正屋、转角、厢房三部分组成。厢房飞檐翘角,气势颇为挺拔壮观。从整体规模及外观形式看,依据房屋进深有各种不同数目的“柱”(落地)“骑”(升天)”区别,不过都为单数;依据外形制有“撮箕口”、“平吊”、“单吊”、“四合水”、“扁担挑”等分类;依据吊脚楼的“吊空”位置分为前吊、内侧吊、外侧吊;吊脚楼的层高多样,二三四层均有,但是至少在二层以上;有内侧出廊、内侧及前端出廊、前左右三面出廊、四面回廊;还有“板凳挑”、“翘角挑”等多种形式。丰富多彩,变幻莫测!

建筑学家张良皋教授考证出:“干栏式的龛子来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干栏属于西南少数民族”。干栏吊脚楼建造技艺随着土家族的历史发展逐步丰富并成熟,见证了土家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凝聚着土家族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

如今,吊脚楼建造技艺已经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恩施州也更加重视吊脚楼的建造技艺传承工作。代表性传承人万桃元如今正加紧带徒授艺,不过,诚如他所言,吊脚楼以及吊脚楼的建造技艺,和其它“非遗”项目一样,面对开放与交流的加强,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国家禁伐政策及建材的价格变化,以及多元文化潮流的冲击,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但是热爱着自己民族文化的山地民族也相信,这门由土家人创造的独特建筑艺术,这篇在大山里写就的建筑诗篇一定会在这片产生它的土地上永远植根,一定能一代代永远传承下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