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事开始,第一次印象最深的要数看电影《红日》了。也许是听惯了姐姐唱电影《红日》里的插曲《谁不夸咱家乡好》的缘故,电影一开始,我便全神贯注地看完了全场。我缠着姐姐要学《红日》里的插曲,还好奇地问姐姐是怎么学会的?姐姐说歌词是从书里抄来的,等你上了学,自己去读书吧,书里有很多知识呢。
读书,便成了我儿时的梦想。
上了学,我才知道:除了语文、算术课本外,由于家境不好,根本买不起课外书。没有办法,只好偶尔向同学们借本小人书看。小人书,当时对我们来说,也是难得的奢侈品。
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本课外书是一九七二年的春节,我用母亲、姐姐给我的压岁钱买了一本小人书《鸡毛信》。那崭新的彩色的封面,在我面前充满了无比神奇的诱惑力,然后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一缕淡淡的油墨香便直钻进鼻孔,使身心感到无比的酣畅。伴着快乐的心情看完书里的内容,一天的生活感到惬意极了。以后,我又把买糖块的钱一分一分地积攒起来,又陆陆续续地买了一些小人书,并和同学们换着看。读小人书,使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培养了坚毅勇敢的性格。
渐渐地,小人书看多了我又总觉得有些不过瘾,总想弄到一本大书看看,可当时哪买得起呀!
一天,同学江波神秘兮兮地告诉我,他当兵的老伯那里有一本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如果我要看的话,条件是帮他拉一天的鱼,而且只准借给我看一天。面对这苛刻的条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林海雪原》是我读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虽然里面有许多字还不认识,但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打动了我,杨子荣等英雄形象已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读《林海雪原》,使我对读书如饥似渴。为了拥有自己的长篇小说,我利用放学和星期日的时间去捡破烂。还别说,一个月积攒下来,总能卖个两三元,那时的书也不贵,大都在三角钱到一元钱之间,这样,我的书箱慢慢地变得厚实起来。我前前后后买了《林海雪原》《红日)《敌后武工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金光大道》《艳阳天》《青春之歌》等中外著作。细细品读着这些属于自己的书,我感到了由衷的充实,忘记了捡破烂时的种种艰辛和难堪,所有的恶言蜚语以及鄙视的目光全都在读书时抛到了九霄云外。
读书使我养成了这样的人生习惯:我可以付出一切,也可以平静地面对一切。捡破烂的日子,一直伴我度过了十岁至十五岁的假日时光。
在我买的书中,当时最令同学们羡慕不已的莫过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了:天空一样蓝的封面,大海一样蓝的封底,不经意的一笔白色,就有海鸥在飞翔。蓝色的背景下,烘托着一片浓浓的鲜红,那是太阳灿烂的颜色,红蓝衔接处的远方,架起一抹彩虹,给人一个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人还没有读书,思想已尽在书中了。再看书中那巍峨的高出,茂密的森林,形形色色的动物,仿佛一下子穿过遥远的时间隧道,活灵活现地变成海底、煤炭、石油,呈现在你面前,你的感慨会是如何的呢?再加上书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有趣问答,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置身于奇异的知识宫殿,简直令你有些目不暇接、手不释卷了。沉浸在神奇浪漫的情怀中,我好感动。
为了能买书读书,有的同学随我加入了捡破烂的行列。工作后,手头上有了积蓄,再也不用捡破烂买书了,可书贵得也着实惊人。有一次,我在天津某书店随便翻了翻长篇小说《红日》的书价,原来才一元左右的书竟涨到了十八元六角。什么时候,书由寻常百姓摇身一变成了贵族?!
我怀念从前买书的日子。
作于1996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