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抬杠,小时候农村可常见,有的地方叫斗嘴,我们老家叫抬杠。
记得那个时候,村里总有几个爱抬杠的人,和一帮爱凑热闹看别人抬杠的人。也多亏了他们,小村的日子才不会像一潭死水。不然,啥娱乐活动都没有,能把人闷胀死。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本事跟人家抬杠,有的人天生就没嘴,连句囫囵话都说不好,更别指望会抬杠。爱抬杠的人都长有一副得劲嘴。
这里“没嘴”和“得劲嘴”不是指生理上的。有的人天生闷葫芦没话,嘴头子上不去,即使嘴长的再大,嘴唇再厚,也是白搭,也叫“没嘴”。有的人虽然长了个“鸡腚眼子”嘴,又小又薄,有的甚至还豁子加结巴,外带秃拉舌头,但是叭叭叭可能说,跟打机关枪一样,照样是“得劲嘴”,能成为“杠眼子”。
村里把爱抬杠,能抬杠,三天不抬嘴痒痒,一抬就是一大晌的人叫“杠眼子”,也有叫“杠头子”的,意思是说他们天生就是抬杠的料,不抬杠就难受。
杠眼子一般都认死理,抬死杠,咬着屎橛子打提溜,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要打狗,他偏说要撵鸡,无论说啥他都要跟你呛着茬。
他们说话喜欢堵别人的嘴,当人家说半语的时候,他们就听不进了,开始打断别人的话:“是这,你听我说,你说的那是俩芝麻捏一堆,不算个豆”,然后呜哩哇啦就是自己的一大套。而且说完还要表白一下:“咱说好,我这可不是抬杠,我说的是实际情况。”
千万别小看了这些“杠眼子”,他们虽然没读过书,抬起杠来却是一套一套的,可会挖苦人,一通阴阳怪气、连讽带刺的神操作能把你腌臢个溜透。 一般人碰上杠眼子,弄不了两句就被怼得张口结舌,挠头认孬了。
如果是两个杠眼子见面,那就热闹了,根本不用人调理,也不用人煽乎,要不了三句话就杠上了,非掐个你死我活不可。
而且杠眼子每次抬完杠还不算撒戏,回去以后都要前思后想,总结总结,看看这次哪儿没发挥好,吸取一下经验教训,过两天接着抬。
抬杠的主题和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有的是因为两家地挨帮,会儿大了就开始争地边子,你说要按老地沟印儿丈量,他说该按新印儿算;有的是羊没看好跑地里了,被人撵着打骂,说羊啃了麦苗,羊主人卡着腰拦着不让打,说他的羊拉的羊屎蛋里全都是草,根本没麦苗;有的是为了争一派牛粪,你说是你先看见的,他说是他先画圈占住的;有的是交公粮的时候要争一个饱瘪干湿,交棉花的时候要论一个黑白长短;另外,赶集买菜秤杆高不高,上会截布尺寸够不够,都能让人急赤白脸地抬杠抬半天。
抬杠有以声音大压人的,有以气势凶吓人的,有糊里糊涂气人的,还有胡搅蛮缠恶心人的。
声音大压人的,刚开始还有一唬,可是过一会就不行了,毕竟“有理不在声高”。你光是扯着嗓子嚎,咋呼嘞怪狠,到最后说不出个小鸡叨米来,还是不顶用,没人服。
抬杠也不怕遇到凶的,光天化日之下,大家有理说理,你又不是马王爷三只眼,也没长着吃人的嘴,凶巴巴的给谁看?抬杠比的是嘴皮子,比拳头大小的,那是打架,不是抬杠。
还有的人天生犯混,整天迷迷瞪瞪,糊里糊涂,和他抬杠能把你气嘞心嘴子疼,俗话说,“清凉人好说,糊涂人难缠”,那是一点也不假,他脑子里糊涂得跟一盆糨子样,你怎么和他说他都整不明白。
抬杠最怕的还是遇到故意鸟歪理的,你给他据理力争,他给你胡搅蛮缠,刁难人。比如别人借他的东西用坏了,要赔他,他不同意,非闹着“不要新,不要破,单要那老一个”;或者有人半路顺手牵了别人家的牛,刚到家就被人追来了,他死活不承认自己拣了牛,只说是半路拣了一根绳,到家后才发现原来绳子的另一头还拴着一头牛。
还有更气人的,尅了邻居家的鸡,让人家认出来了,不但不认错,还反过来质问人家:“你说是恁家的鸡,你喊它它答应吗?”
丢鸡的人气嘞和撒:“你这人孬嘞带样子,恁家的鸡能听懂人话啊?”
“既然你叫它它不答应,怎么能证明这个小黑鸡是恁家的呢?光兴恁家有小黑鸡,不兴人家家有小黑鸡啊?”
“你这货孬种嘞很啊,要是你拣了钱包,钱包更没嘴,不会说话,那也是你的了? ”
“天上掉的,地上捡的,谁拾到算谁的,谁让你掉了?活该。”
碰上这号说理讲理不论理的,一般人抬着抬着就恼了,一旦抬上劲,那是互不相让,谁也不认怂,一会就抬得脸红脖子粗,像叨架的公鸡一样。
村里人一看杠上了,劲头立马就来了。爱抬杠的、好插话的,拉偏架的,都跑过来掺和。只要这边有人说长道短,那边就会有人接茬帮腔。还有专门起哄看热闹的,他们对抬杠的内容没啥兴趣,也不在乎谁对谁错,也不加入战团,主要就是看热闹解闷,一个一个摊扎嘞可好,美美的抽着烟,笑眯眯的看着听着。
如果看到抬杠的火气越来越大,说话开始带把了,由动口开始往一堆偎,递吧递吧想伸手,要来武的了,就赶紧把两人拉开拉远。
然后就有一方被大家连拉带拽,半推半就的离开,一边走还一边扭过头再弄两句:“我是好鞋不踩臭狗屎,不跟你一样,让着你,你别在那蹬鼻子上脸,没完没了啊。”
“你说谁蹬鼻子上脸呢?”另一方压根不领情:“你看你那熊形,我理你那洋脸,你该上哪凉快上哪凉快去。”
劝架的一看又要呛,赶紧打岔说:“中了,都少说两句吧。”
其实劝谁少说两句都不容易,爱抬杠的人都是人家说一句他回三句才过瘾,不然也不会抬起杠来没完没了,少说两句岂不是吃哑巴亏了。
除了和利益挂钩的抬杠以外,还有的纯粹是为抬杠而抬杠。尤其是农闲时间,大家闲嘞蛋疼,就扎堆喷大空,骂大会,没话找话,显摆显摆谁知道的多,谁最会吹。有人想谝谝能,就有人不服,想斗一斗,只要互相不服,抬杠就开始了,杠天杠地杠空气。一个说:”咱庄就你能,到哪都要显着你那一道子,羊屎蛋子插鸡毛,飞天能豆。”另一个当场反击:“我能不能关你屌事,又没屙你眼里,我哪有你能呀,三十多岁了,能嘞连个媳妇都找不着。”
不光村民爱抬杠,家人之间也爱抬杠。只是村民抬杠一般都在大庭广众之下,参与者众多,非常热闹。而家人抬杠通常都怕外人笑话,先关上外门,听声不见人,家丑不可外扬。
家人抬杠是最伤脑筋的。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别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抬不出个里表,掰扯不清。
夫妻、婆媳、妯娌、姑嫂、甚至兄弟姐妹之间, 如果对某个事情的看法不一致,思路不一样,处理方法有差别,就想坐一堆说道说道。可说来说去也说不出个大头小尾巴,净是些糊涂麻缠的家务纠纷。
他们抬杠的时候,长辈和老人一般都会在一旁静静地听,但是不掺言,怕孩子说自己偏心眼。比如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抬杠,为了针鼻儿大的事都能抬半天,谁都觉得自己腰粗,娘家人有仗势,嘴上当然不愿意吃亏,生怕以后被压一头。这种抬杠,刚开始比较激烈,双方连珠炮似的把自己的意见和牢骚都发泄出来,然后偶尔想起什么还需要补充的,半天再补上一句,像放冷枪一样, 慢慢就没事了。有的抬半天,火没消下去,还急眼了,竟然拍着大腿,蹦着脚子抬起来了,老人就看不下去了,忍不住扭头对着两儿子泼冷水:“中了中了,没一个省心的,光抬杠吃不肥,赶紧下地干活吧!”
村里有老两口,脑子混盆,结婚三十年,没断过抬杠,这天又抬恼了,去找大队支书打离婚,俩人进了支书家大门,也不进屋,就杵在当院,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你来我往,唾沫星子乱飞,扯的还净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烂事,没头没脑的。
支书耐着性子听,中间想了解情况,张了好几次口,结果都被堵嘴里了,插不上话。老两口都在抢着说,没人听他的,憋得支书直摇头。一盒烟都抽完了,支书也没听出头绪,胡乱在上衣和裤兜里翻半天,也没翻出多余的烟,支书实在受不了了,咽了口吐沫,说:上级派给我的任务是抓革命,促生产,你俩这事不归我管,赶紧回家吧,别恁多事了!”
如今农耕时代的慢生活已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所代替。邻里之间有点矛盾和纠纷,直接就诉诸法律了,大家越来越缺少沟通和交流,更不愿意多费口舌去抬杠了!
其实细想一下,当年的抬杠又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解决矛盾的方式呢?俗话说的好,“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大家有了不同的想法就摊开来,当面鼓,对面锣的掰扯掰扯。在抬杠过程中,观点得到了碰撞,不满得到了释放,意见得到了磨合,既解决了矛盾,大家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有的人在抬杠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只是碍于面子不会马上承认罢了,但是也心知肚明,主动偃旗息鼓了;有的人在抬杠过程中占了理,出了气,见对方理亏心虚,也就不为已甚,见好就收了。抬杠抬恼的人也许好几天不搭腔,但是农村人心大厚道,不记仇,等气消了找个机会见面再主动打个招呼,马上就冰释前嫌了。毕竟一个村的人,人不亲土还亲呢,不能因为抬两句杠就失了和气。
时隔多年,儿时村里抬杠的情景已渐去渐远,昔日的不愉快也早已随风而去,留下的都是抬杠抬出的浓浓乡情!再看看现在村里有胳膊有腿的基本都外出打工了,想抬杠恐怕都找不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