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惊叹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扬州官员的眼光,在扬州城风景最好的地方建大明寺。大明寺背靠蜀岗中峰,山脚下是婀娜多姿的廋西湖,背坡朝阳,古木参天,有山有水,这块风水宝地留下了多少风流人物的足迹,他们给千年古城扬州留下数不尽的精神财富,已经渗透到扬州人的骨髓里。
大明寺与一般寺庙不同,它是集寺庙、人文古迹、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寺庙。整体布局额呈纵向排列,东面是寺庙景观,中间是人文古迹,西面是园林风光。
拾阶而上,沿着中轴线游览,牌楼、山门殿、宝鼎、大雄宝殿、藏经楼、卧佛殿(偏东北),供奉着释迦摩尼佛祖、弥勒佛、菩萨和十八罗汉。这里常年有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烟雾萦绕,经声不断。每逢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撞钟。高邮籍宋代词人秦少游的在这里留下“淮东第一观”诗句。印象最深刻的是山门殿两侧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幅富有人生哲理的对联,告诉我们做人要有有容乃大、海纳百川的胸怀。
大雄宝殿向东,有一座九级浮屠栖灵塔,它是我见过的最雄伟的塔。栖灵塔在历史上曾经被毁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重建。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面四柱三间,一门两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它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三十座供奉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人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李白、白居易、刘禹锡都曾登临过栖灵塔,李白叹到“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白居易写到:“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让大明寺闻名海内外的是唐代高僧鉴真大和尚。鉴真江阳人(扬州),14岁出家,到了中年的时候做了大明寺的主持,是当时淮南地区有名望的宗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他生活的年代是盛唐时期,大批的日本留学生到中国留学,留学生荣照、普照请鉴真大师到日本弘扬佛法,当时鉴真已是55岁的老人,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后六次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失败了,而且在第五次东渡的时候积劳成疾,双目失明,但他还是坚持不懈第六次东渡成功,他不仅把佛教文化传到日本,还把中国当时先进的技术像建筑、雕刻、医药等带到日本,76岁在日本圆寂,在日本被称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
为纪念这位律学高僧,鉴真纪念堂1963年开始动工直到1974年才完工。鉴真纪念堂是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方案设计,循唐代建筑遗规并参照日本唐招提寺“金堂”之风格设计。在大明寺和栖灵塔之间,相关建筑和遗存有品园楼、陈列室、碑亭、长廊、石登临、樱花树、弘佛亭。从鉴真大师身上,我们不仅要继承弘扬不畏惧艰难险阻,百折不挠的、不达目标誓不休的精神,还有放眼世界,走出去,加强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眼光,对于我们扬州人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游览完大明寺,我来到西边的平山堂。平山堂的出名,是和宋朝两位文坛泰斗欧阳修和苏轼分不开的。他们师徒二人在扬州演绎了一段千古传诵师生太守佳话,给扬州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宋庆历八年,42岁的欧阳修因参与“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扬州,他公务之余,寄情于山水,常来蜀岗游玩,看上了大明寺西侧的这块风水宝地,便修建了一座敞口厅堂,“据此望江南诸山,和青吐翠,飞扑于眉睫而恰与堂平”,所以取名“平山堂”。欧阳修常在平山堂讲学、游宴,以书传情,以文会友,平山堂成了他政治上失意后安顿心灵的驿站。堂前楹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站在平山堂,极目远眺,可以看见长江对面镇江金山、焦山、北固山,顿有心旷神怡、心胸开阔之感。可见欧阳修政治上虽然失意,但豪情未改。
欧阳修知扬州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做了些什么呢?平山堂正中匾额“放开眼界”为清代彭玉群书写,表面看是放开眼界看江南美景,欧阳修在扬州任期关心民众疾苦,深受民众爱戴,可见政治心胸之阔。正堂左边匾额“风流宛在”系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追念欧阳修韵事所题。右边匾额“坐花载月”记载了欧阳修与文友传花饮酒、赋诗上月的风雅韵事。欧阳修在琼花观里建起一座“无双亭”,保护琼花;在大明寺西园建美泉亭,用以保护“天下第五泉”。
平山堂后面是苏东坡的“谷林堂”,它是元祐七年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为纪念恩师欧阳修而修建的。堂修好之后,苏东坡以一首五言诗为此堂“剪彩”,又以诗“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的前两句“谷”、“林”联为堂名,故名“谷林堂”。以此常伴恩师左右。如此高古贵重的情怀,可谓出肺腑以相示,仰风徽以纪铭。苏轼第三次路过恩师经常游玩的平山堂,看到他题在墙壁上的真迹,苏轼当即写下《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句句感情真挚,最后一句令人断肠。
平山堂后面还有欧公词,是光绪五年由欧阳修的后代两淮盐运史欧阳正镛募资建造。内有一尊欧阳修的石刻像,据说,不管你站在什么角度,他的眼睛总是看着你的。正面匾额上“六一宗风”是著名书画家武宗奇所书。欧阳修别号“六一居士”,“吾藏书一万卷,集取三代以来金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可以看出他看破红尘的自然优雅之趣。
平山堂西边有康熙碑亭、乾隆碑亭,记载了康熙、乾隆南巡,多次游历平山堂,留下了许多诗词匾额。康熙御碑亭外有一“鹤冢”是大明寺主持“星一”禅师感于一对雌雄仙鹤之情而立的墓,碑上墓志铭“呜呼,斯之不义愧斯禽”。平山堂西北角有“黄山画派”石涛墓。
欧阳修和苏轼既是文章大家,又是名清官,他们先后“落户”扬州。后人将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们是扬州悠久历史文化的领军人物,对扬州文化发展发挥关键作用。清代王士禛、卢见曾为政扬州,先后发起了虹桥修禊与唱和,就是对欧阳修文章太守风范的传承,;阮元这位三朝元老、九省疆臣主政一方,崇尚文教,以文化人,都附丽着欧阳修的身影,承所谓“贤守清风”、“风流宛在”。如今与“文章太守”一脉相承,不仅带动了文人雅士以文会友,还对扬州民风“俗尚儒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今天的平山堂成为扬州著名的文化地标和廉政文化的教育基地,吸引络绎不绝的市民来参观瞻仰,而这一切源于欧阳修为政之道、从政之德,廉政为民的精神和高尚的家国情怀。
扬州是一座有温度的古城,她有悠久的历史,有博大的文化,有很多的画卷等我们徐徐的展开。
2022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