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士君的头像

董士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11
分享

一种精神留存

初冬一个晴和的上午,我专程到山东省沂南县张庄镇驻地的张庄村。沿着一条老街,试图透过时空的轨迹,寻找历史星河中那一颗颇具传奇色彩的星辰。

老街的深处,有两所饱经沧桑的院落,与周围的新式建筑颇显迥异,这就是我要寻找的刘震东学校旧址和其故居。

刘震东学校旧址在老街的南面,占地较为宽敞,院门开在西北侧。院内存前、中、后三排旧房,墙体以凿打细致、大小基本一致的青石为主,辅以青灰色砖块,屋顶覆盖红瓦。门窗上方均以青砖砌成拱形。与刘震东学校旧址相对的老街北面,一条胡同的尽头右转,有一座褐色石头院墙的院落,三间不算宽大的老房子静静地伫立着,房子的门前的右侧有一块半扇门板大小的青石板,下面有两块石头作腿支撑着。院落左侧的配房和门楼已经坍塌。1893年刘震东就降生在这座宅院。

少年刘震东读过几年私塾,后因生活所迫辍学,随父做木工,十九岁那年背井离乡只身去闯东北。开始以卖字和为人代写书信糊口,后入奉军为上士文书。先后升任排、连、营、团长等职,并在保定军官学校受过专门训练。

1925年,刘震东为郭松龄军第五旅少将旅长。郭松龄倒戈失败后,刘震东为张学良力保,被任命为保定警备司令。1927年,刘震东入东北陆军大学。1930年毕业仍回东北军供职。

“九·一八”事变后,奉军撤入关内。刘震东同一部分官兵自动留在东北坚持抗日。1935年冬,刘震东被张学良召去西安,任西北“剿总”中将总务处长。西安事变时,刘震东作为调人中的重要一员,他为和平而奔走,登上了当时报纸的显要位置。刘震东在西安任职时常与进步人士和共产党人接触,因此他的思想逐渐倾向进步。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刘震东径直到南京当局请缨抗日,被派到第五战区。李宗仁将军任命他为第二路抗日游击队司令,但这只是空头职衔,无一兵一将。为了抗日,他毅然地担当起了这一重任,立即在徐州招募兵员,并迅速派人到沂南老家招兵和筹集军饷。他还给许多亲友写信求助,其中一封家信中写到:“没有国,就没有家,国难当头,先国后家。”

经过两个多月的积极筹划,游击队发展到四百余人。1938年初,在江苏的新安镇(今新沂)经过短期整训以后向抗日前线进发。先期到达鲁东南的莒县。对当地的土顽进行了清理和收编,为后继部队扫平了道路。

2月21日傍晚,第二路抗日游击队后继部队开进莒县城。此时得悉,日军企图当晚强占莒县城。县长许树声已将县大队撤出城外,而奉令守城的四十军还未能及时赶到。紧急关头,刘部勇担守城之责。刘震东不畏强敌,提出了“誓与莒城共存亡”的口号。午夜,四十军一个团的兵力赶到莒城,许树声带领的县大队也被截回。刘震东被推任为总指挥。

2月22日凌晨,日军开始围攻莒城。刘震东指挥若定,奋勇抗敌。当敌人突破城西北角时,刘震东闻信急速跑步到现场指挥,与敌作近距离搏斗,将失去的阵地夺回。他在城墙上身先士卒,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幸头部中弹,当即殉国,时年四十五岁。

刘震东将军殉国后,《新华日报》作了专题报导,其中一篇题为《莒县我军奋勇杀敌,刘震东氏壮烈牺牲》。第五战区在徐州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李宗仁主祭,并作了长篇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出了将莒县改为震东县的建议。同年12月,在重庆为抗日牺牲的范筑先、刘震东等21名烈士召开的追悼会上,我党我军领导送了花圈和挽联,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送的挽联上写着:“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丧亡显其忠勇;吾侪尚在誓必长期抵抗还我河山。”

2014年9月1日,刘震东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刘震东在张庄街上的故居里生活了十九年,尽管家庭困难,少儿时期的他在父亲的支持下读了几年书,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非常刻苦攻读。就是这几年的读书奠定了他在奉军中的成就。因而,刘震东在将领的位置上时常想到少时读书的艰辛。他深知他的家乡一带像他少儿时读不起书的孩子有许多。

刘震东随着在奉军中地位的升迁,每年往老家汇的钱也随之增长。刘家在张庄街也成了“大户”。刘震东的父亲刘义深明大义、乐善好施。刘震东汇到家的钱他首先用来地方上的公益事业。张庄河道上的一座老桥年久失修已成危桥,刘义出了大半资金,余下的是张庄街上的其他有钱人家募资,将石桥重修,方便了众乡亲。

有一次,应该是1925年前后,刘义在给刘震东的信中提出来想翻修院宅。刘震东给父亲汇了一大笔钱,在复信中刘震东重点提及少年时读书的情形,他希望家乡穷苦的孩子都有学上。刘义明白了刘震东的用意,他没有翻修院宅。一有空闲就背着双手在村里转悠,有人在背后猜测刘家是要重新相地建宅了。这时候,刘家前面的尹家油坊因经营不善倒闭,刘义买下了油坊,在油坊旧址上建起了五间高大的房屋。刘义把这五间高大的房屋办起了小学校。无论家庭贫富,都可入学就读。

这所小学堂就是用了刘震东汇的那大笔钱,因此刘义就给小学堂起了震东学校的名字。从1925年前后到刘震东壮烈殉国,小学校一直延续着。1938年之后,成为抗日小学。1947年后规模有所扩大,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张庄完全小学”和“张庄中心校”。

刘震东出资建设的最早的那五间学屋至今还存在,可谓是薪火传承,精神留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