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北土是在《作家网》上认识的,他发诗歌我发小说。
我读文学作品喜欢翻作者简介。有一天翻同一个版面的诗歌,竟然发现了同为“潜江市”的作者北土。亲近之感由然而生,便在心中记住了这个名字。更巧的是,我们在本地一个文学公众号相遇了。
我问他,“你是在《作家网》发诗的北土吗?”
“正是,老兄是在《作家网》发小说的杜兄吧?”
“正是。”
“久仰久仰,关注你很久了,就是不知道怎么联络你。今天真是不巧不成书啊!”
因为《作家网》,我们成为熟人,成为朋友。他发了诗歌会兴奋地告诉我,我发了小说同样会告诉他。包括稿件被毙也会将“通知”截图发给对方,一起“欣赏”。
因为我注册早,发的小说比他发的诗歌多。所以他发出了一句"著名”感叹:“鱼比诗歌好捉摸。”
我引意附形,开玩笑地回了一句,“我感觉小说比鱼好琢磨。”
他伸出拇指,“你牛!”
不久,他约我出去钓鱼。我向来对钓鱼不感兴趣,没那个耐心,没事宁愿到公园里瞎溜达。
“我们一起在《作家网》上发作品,也得一起出去钓鱼。”
这也能成为一种理由?我被北土的“歪”理由逗笑了。心甘情愿和他一起来到东荆河钓鱼。
北土经常钓鱼,有时候还开车跑到长江边去钓,收获与油钱倒挂,也十分开心。钓具也是成套成套的。我完全是业余,就图一乐活。
东荆河,钓鱼的人很多。河边的太阳伞五颜六色,一长溜排开去,颇为壮观。
“这么多人钓鱼呀?”
“呃。没见过吧?”
同样的鱼竿,同样的鱼食,同样的位置。北土居然一拉一条鱼,而我一拉一个“乌窘”。奇了怪了,鱼上谁的钩,还有选择吗?
“杜兄,莫急。钓鱼和你写小说一样,素材相同,不是什么人都能写得出来的,还要看谁有这个本领。”北土有点自豪,会钓鱼,是他的人生亮点。
“有理有理。”我也有点自豪,会歪七竖八的写一些小说,也是我的人生亮点。
我们“自豪”的结果是,北土的鱼钓了一大篓,而我钓的鱼自己都不好意思提出水面来看。
收拾好钓具,我们回家。
我老婆问我,“你钓的鱼呢?”
我无言以对。
这时,北土从车厢里提出他钓的鱼来。“在这儿呢,嫂子。”
“哟,钓了这么多?”
“杜兄是谁?著名钓鱼家。”
北土的一言一行,将我的嘴塞得说不出话来,只能发出啊啊的音节。
片刻之后,我在微信上问他,“为什么?”
他回话,“你写小说给我看,我钓鱼给你吃,正解。”
北土的“歪”理由众多,一时半会,好像还无法找出言语来反驳他的这种“歪”理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