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官恩和宋红莲的头像

杜官恩和宋红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25
分享

木秀于灵的水乡木雕

木头原本是有生命的物体,其材质、形态与肌理赋予能工巧匠以无穷的想象。江汉平原水乡木雕历史悠久,工匠们从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艺术元素与创作灵感,兼采南北木雕流派之长,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水乡特色的木雕艺术。

江汉平原是楚文化的中心地带,秀丽的水乡园林风光和纯朴的风土人情,孕育了魅力独具的民俗信仰和地域文化,为水乡木雕艺术适时而生与来日辉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江汉平原古老的民居,体现了明朗、敞亮、灵秀的水乡风格,其三间三拖的住居形式与模式化的室内陈设,就是江汉平原民俗特征的具体反应,这正是水乡木雕产生和发展的载体。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只要走进江汉平原上的任何一间民居,都会看到一张张造型别致的木质床榻。那鲜红的色泽、镶金戴银的装饰、细腻精湛的雕刻图案,让人叹为观止。这里的金和银虽然只是用颜料仿造的,但看上去仍然金碧辉煌大气凛然。

随着现代文明向前发展,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精美的雕花床及其相关古朴典雅的家具物什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和视野。今天,这些承载水乡木雕记忆的“文化符号”,已很难再被人们看到了,只有在特殊的场馆和书本上才能搜寻到它们妖娆美丽的踪影。如果在乡间仔细搜寻,找那些比较念旧的老人,也只能看到一些“缺少要件”的“古董”,丝毫看不出当初的美感来。

水乡木雕就地取材,以江汉平原常见的树木为材料,吸纳各方雕刻技法,经过历代工匠苦心经营、推陈出新,从而形成了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适合水乡人民欣赏口味的家居木雕艺术。

根据资料显示,水乡木雕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十分成熟,在晚清时臻于完美。

尤其“滴水雕花床”,是水乡木雕中最为珍贵的极品,其所蕴含的精湛丰富的工艺,集中体现了雕刻艺人们高超的雕刻造诣和出神入化的衔接技法。

“滴水雕花床”的雕刻取材广泛,雕龙绘凤,名目繁多,最见雕刻艺人的功力。民间雕花床常见图案纹饰有“状元打马”、“伴护栏架”、“凤穿牡丹”、“双凤朝阳”、“麒麟送子”、“福䘵寿喜”以及花鸟虫鱼、花篮花瓶、云纹龟纹等等,不一而足。

雕花床一般有三道滴水,多者可做到八道滴水。滴水层面越多,越显精美复杂,也越能显示主人的家境与身价之富贵。

雕花床的结构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称“踏步”,由踏板、挂面、卷篷顶组成。踏步为八字形,设有雕花架、挂落、飘檐花罩。顶篷挂落有多层雕花,题材多为神话故事、历史人物、花鸟虫鱼。比如“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吕布戏貂蝉”、“刘备失荆州”等等。后半部分是卧床的本体,由垂带、护栏、遮枕等雕花组成。图案基本以连续的花草为主。

水乡木雕不追求木材的名贵,而是立足于本乡本土。所有材料均采自水乡,常见的有杉木、杨木、柳木、槐木等。所镂刻成型的木件也就打上了水乡特有的烙印,具有温和、柔韧而又纯朴的品质。而造型古朴典雅,灵动飞扬,具有明快秀逸的装饰风格。

江汉平原是楚文化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楚民的图腾崇拜与民间信仰都折射在水乡木雕的图案与纹样之中。

家具一律涂成鲜艳的朱红色,也是楚人崇尚红色的反映。雕刻中融入的民间传说与历史典故,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水乡木雕中的尽情释放。尤其像“渔樵耕读”、“老鼠子拖葫芦”、“骜驴子不过桥”等雕饰更鲜明地折射出水乡的地域文化特色与方言文化气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