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官恩和宋红莲的头像

杜官恩和宋红莲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9/19
分享

心里有个好去处

每天找一件事情做,是老何和老婆活了大半辈子,一起总结出来的经验。

老何的儿子开着一家商贸公司,太大一间仓库,太大一仓库货物。因为在一个物流园,有保安值班,外带仓库里有摄像头。本来不需要人看守,儿子却说,还是由你们看着,我心里才安稳。

其实,儿子是想跟他们找一件事情做,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

他们只是在仓库里睡觉,和自己家里一样。白天,儿子请的员工上班之后,他们就无所事事了,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哪儿凉快往哪儿去。

他们睡过懒觉,蹓过马路,长时间的听过收音机……试过无数次了,还是每天找一件事情做,最适合他们。

心里有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安排时间,安排活动。似乎更有规律,更清爽,更活得带劲。

以前,儿子仓库会落下一些纸箱子,老何会一个一个将它们叠好扎捆,积攒成一堆,等待收废品的老头前来。

有一天,老何突然开窍,“收废品的是老头,我也是老头。人家比我年纪还大,人家卖得,我凭什么卖不得?都是往废品站送。”

老婆不赞成,“人家会骑大电动车。”

老何说:“我会骑小三轮自行车呀。”

“人家一拖几百斤。”

“我还不可以拖几百斤?”

“你拖得动吗?”

“我天天拖,少点拖。一天一注销,不行吗?”

老婆无话反驳了。儿子仓库的纸箱子,每天也就二三十斤。老何每天骑三轮车驮老婆出门去逛公园时,老婆体重太轻了,有时候在路上跑,稍微碰到一颗小石子就会磕得发出抖抖音,人也磕得不舒服。多这二三十斤“压舱”,正好不抖了。这是弯腰系鞋带子捡“银分子”(硬币),一道两遍,惊喜和钱财一起追着人赶。

从此,老何和老婆每天都有事做了。每天上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中午早早的吃过饭,他们就可以出门了。儿子有员工,请的有炊事员,不需要他们两位老人帮忙。儿子说,只要父母身体健康,就是帮了他的大忙。

老何推出三轮自行车,拖斗上横码着两摞纸箱子,用绳子扎牢。靠倚背的中间留出一条缝隙,放着一把椅子。那是老婆跟着走不来了,坐在上面的。

老婆则专注携带茶水、方便袋、卫生纸、小水果等等杂七杂八。

开始,他们会顺着马路走上一截路,以锻炼腿脚。热天,会顺着马路旁边的一道荫凉里,吹风。冷天,会顺着另一边的太阳里,烤暖。通常是老何大步走在前面,老婆则在后面碎步急追。

老婆走不来了,就会喊一声:“老何……”

老何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就会倒着把车推回来,连抱带推把老婆弄上三轮车。

再次起步时,老何会问背后的老婆,“坐好了没有?”

老婆说:“坐好了。”

老何再问:“我走的呢?”

老婆说:“走吧。”

老何这才起步,加快速度,呜呜呜的朝废品收购站骑过去。

今天有些跟往天不一样,一出门,老何就催老婆上车。

老婆说:“你急什么?还愁半天不得过去?”

老何说:“我愁时间不够用?”

老婆问:“为什么?”

每天,卖完纸箱子,老何和老婆就会转到公园里去。要玩半天,要玩到自己不想玩了,或者是儿子仓库里要开饭了,他们才启程回转。

老何拍了拍上衣口袋,里面装的是钱。“今天我想到街上去转一转。我想买一件短袖子,跟你也买一条裙子。”

本来,他们身上不缺衣服穿。但卖纸箱子,直接卖到了收购站,多卖出了一部分钱。老何就将它额外放着,像存钱罐一样,一天天积攒着。

老何今天突然想到了“存钱罐”,掏出来一数,居然有了几百元。足够他们一人买一身好一点的衣裳。

老何觉得这是凭空得来的,可以用来计划外消费一回。

“可以。”老婆也觉得花得理所应当,很高兴地上了老何的车。

物流园的商户,凡看到老何和老婆,都会打招呼,“出门了,老何?”

这种招呼,每天都有,人们没有说:卖纸箱子去了,老何?这说明,人家都晓得老何和老婆不以卖纸箱子为重,不以卖两个钱儿为重。老何他们之所以这么匆匆忙忙,这么有劲,是因为心里有个去处,有个追求。开心爽快,像平时出门,穿了一身好衣裳。

老何和老婆把日子过成了“公式一样的流程”,幸福的“公式流程”。每天千篇一律,没有觉得厌烦。

每天如此,要走了,老何总会问老婆,“坐好了没有?”

老婆说:“坐好了。”

老何再问:“我走的呢?”

老婆说:“走吧。”

这样的对话,成了他们的固定对话。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每次一字不差,与口头禅同工异曲。

老何的三轮自行车,从商户门口经过。两老口的说话声,经常会牵出人们羡慕的目光。

经常有商户夫妻当着老何和老婆的面,这么说:我们老了,能有你们这样,就幸福了!

老何则“谦虚朴素”地回答:到时候,你们也会和我们一样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