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官恩和宋红莲的头像

杜官恩和宋红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11
分享

阅读伴我走一生

今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让我想起了我的阅读生涯,想起了许多过去的趣事。作为一个经常“舞文弄墨”的人,不写一点感慨出来,好像对不起我已经读过的书,和与书几乎相伴了一生的日子。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喜欢读书,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热爱读书。记得最开始读的是连环画,我们简称它为“画书”,也称“小人书”。有漫画式的,有铅笔画式的,最受欢迎的是电影画本。我不太喜欢看画面,只喜欢读下面的文字解说。拿到画书,便会急切地追踪里面的故事情节,一页一页,“连翻直翻”,不一会儿就会翻完。读书的时间不长,谋书的时间长,往往一本画书要排队等候几天时间才能读到。

那时,父母贫穷,我们本来就没有多少零花钱。父母给五分一角的,我们都舍不得买零食,都会积攒起来。等到有个几角了,放星期天就跟大孩子们上街买画书。有时一买几本,拿在手里回家,高兴得像过年。

我们买画书的目的,除了自己读,关键的还是要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换着读。有一本新画书,可以骄傲得像公主。哪个家里的画书多,有一抽屉,那就可以“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读初中的时候,我就不再看画书了,认为自己长大了,再看画书就有点难为情。这个时候,我开始接触杂志、文摘、故事会之类的书籍。经常手里拿着一个“卷筒书”上学下学,认为那样很“酷毙”,很时髦。有同学看到“卷筒书”之后,常常会问“你拿的什么书,能不能给我看一下”。等同学大略翻过,依依不舍还回来时,自己一定会为有书读而感到十分的自豪。

有时候,我们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会一边走路一边看书,连上课都偷偷地看。最夸张的是,有个同学的课桌上有一个洞,他用小刀将洞扩大,挖成了一个“读书眼”。老师从来没有发现过,成了他在同学们中间“炫耀”的资本。

我读书越来越着迷,课外开始“搬”起大部头,古代“四大名著”就是那个时期读完的。学生时代,阅读能力有限,好多字不认识,不能理解意思,查字典确认又有点麻烦。便喜欢跳过去读,或者认“半边字”,认识哪个偏傍部首就念什么音。这种不良习惯,对后来工作和写作产生过不少影响。容易产生错别字,导致我花费了很长时间才纠正过来。

大约是八十年代,镇文化站在电影院大厅旁边,开了一个图书室。可以办图书证,有专供读书的桌椅摆在大厅里。读书的人很多,挤密压密。如果想上卫生间都得拜托书友帮忙照顾好位置,否则等你回来位置就会被人占领。有时候来得迟,就只能站着读书,一个半天腿子都站硬,但还是心甘情愿。

一本书读不完时,可以登记带回家里读。那时,刚刚安装电灯,电费贵得吓人。

父母看到房间还亮着灯,便催促关灯,“半夜三更了,少看会儿书了睡觉,明天还要上学呢”。为瞒过父母,我在电灯上扎了一个黑色的纸灯罩,在灯罩上挖了个窟窿眼,光线直射书页。那时的灯泡功率很小,一般是十五瓦,光线暗淡,不用担心发热起火。

现在,我依然是爱读书。电脑普及的时候,我用电脑读书;智能手机上线的时候,我用手机读书。真正体会到了“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为了保护眼睛视力,我有时候在网上碰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时,会先将其下载,用打印机打出来。这样可以任意放大字体,可以避免电磁辐射,还可以随时随地拿起来阅读。好处多多,健康多多。

我想,这一辈子,我是离不开书了。书也陪伴着我,在人生路上一路走了过来。阅读,给我带来很多欢乐时刻,很多幸福时光。书籍是我的良师益友,和我一起砥砺前行。

面对人生风雨之路,阅读的力量不容小觑。阅读,让我们前进的路上充满了阳光;阅读,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热情与关爱;阅读,让我们的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此文刊发于今年5月10日《潜江日报》副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