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官恩和宋红莲的头像

杜官恩和宋红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26
分享

一块好稻场

早前,收获季节到来,乡村是需要整稻场的。

一般,乡村的稻场都是土稻场。经过一年时间的风雨浸刷,稻场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洼和沟壑。不好走也不好看,但村民们一般都会选择“熟视无睹”。不是村民懒惰,而是村民在等待“季节”到来,和等待田里的稻谷成熟一样。

勤快的人家,对整稻场是十分认真的。一块好稻场,表面看上去镜平如水,实际上是有“中间高,四周低”的,或者是“一边高一边低”,好利于排流雨水。只是有微弱的区别,无法用眼睛一眼看出来而已。为达到这种效果,过日子很仔细的村民,会按好稻场的要求,从第一步起就开始“精益求精”,选择符合条件的“土”来覆盖一遍稻场。不论厚薄,每年见一遍新是最好的,寓意是“年年都有新气象”。这种“土”沙质不能重,沙质重了会经不起雨水冲刷。这种土“太板凝”也不行,容易在热天的时候被太阳晒得皲口,纹路像画的地图,晒芝麻黄豆容易落进缝隙里去。有一种土叫“粘合土”,手捏上去很散磕,洒上水,经过一番搓揉又能很快糅合。这种土需要花费时间去找,需要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去找,大堤上,树林里。所以说,一块稻场好坏能代表一个人的脸面,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来。

整稻场,大致有这么几个过程。最开始一步叫“松耙”,就是用种小麦和菜籽的旱耙,将稻场耙平耙碎,耙起满地土坷垃,再用石磙把土坷垃碾压成齑粉。碾压时,石磙后面会拖几根牢实的树枝,能起到像锅铲一样抄翻的作用,这是一种“土得掉渣”的村民智慧。往往整个稻场,灰尘铺天盖地,但这正是村民追求的“标准效果”。紧接着是“冲水”,冲水是一个“大工程”,一担水冲不了两个平方,一般人家的稻场要冲四五十担水。冲水时,要用一块旧麻片和芦席隔着,以防冲出“水沟”来。冲水一般是在傍晚进行,冲够大量的水,让稻场“吃饱喝足”,此时往往能听到“嗞儿嗞儿”喝水的声音。经过一夜的滋润消化,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动用石磙碾压了。为防石磙裹上泥土破坏“镜平”,往往会在稻场上均匀铺满稻草。用牛拉石磙的话,要铺得厚一点,用人拉石磙的话,则可以铺得薄一点。这时候,家家都在整稻场,牛不够用,时间不等人,就有人家用人拉石磙了。反正石磙也不重,夫妻两人拉,比牛拉效果好得多。牛的身躯庞大,既便是走在稻草上也会留下不少脚蹄印,影响美观,落下谷子了不太好用扫帚扫起来。所以,好的稻场,是“人工”稻场,是夫妻齐心协力的最好证明。

用人拉石磙,夫妻两人使巧劲十分重要,不是说谁的力气大谁就拉得好的。因为石磙一头大一头小,要在稻场上“转圈圈”的。老公力气大,拉大头,妻子力气小,拉小头。老公可以只顾使力拉,妻子只负责“四两拨千斤”,掌握圈大圈小,一般配合得开心如意一一这种“和睦拉磙”的情景,一年只能看到一次,不多,但年年都有。

碾压完毕,揭起稻草,暴晒三天,就可以上稻谷打场晒场了。

其实,整稻场,聪明的村民也不会“死搬硬套”。在合适的时间内,村民会时刻关注天气情况,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始修整稻场。比如说,后天有中雨和大雨来临,村民会抓住时机提前两天开整,会少挑几十担的“冲水”。如果是暴雨,则会完美躲避,以防“水土流失”。

现在,种稻谷的面积比以前少了,村民留稻场的面积也随之减少,有的还拿出投资打上了水泥稻场。但不管怎样,不少乡村,不少人家门口,还能看到土稻场。虽然耕牛也很少见了,但到了整稻场的“季节”,还是能够看到“夫妻拉石磙”的情景。

随着时间推移,稻场的作用也悄悄起了变化,晒谷子的功能弱化了。有的人家买了小汽车,就当专用停车场使用,即便亲戚开车来了也有位置停放。有的人家则纯粹是为了追求稻场平整好看,追求视野开阔,追求能够美化居住环境。

几乎每户人家的稻场周围,都栽有绿植树。还有不少人家,种有花树果树,一年四季五彩缤纷。

冬天,人们聚在稻场上晒晒太阳,聊聊天,多热闹啊!夏天,人们躲在稻场旁边的树荫底下,吹吹风,多惬意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