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官恩和宋红莲的头像

杜官恩和宋红莲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11/26
分享

都是邻居

自从跟邻居讨回那块菜地之后,邵一峰,邵老师每天晚上都会用电动三轮车拖几筐蔬菜回来,放在电梯间门口,任邻居下班回来的时候自取。

邵老师所住小区,是拆迁安置房,离他原来住的地方很远,骑电动车大约要半个小时。小区楼层很高,最高处为三十六楼,一幢楼房就可以装下整个村子。高兴的同时,有一点点可惜。由于城市发展迅速,像这样的安置小区,城里还有许多地方,人们的需求不同,选择的地方不同,原来的邻居都搬散了。和邵老师一起选择这个小区的邻居不过十几家,平时各自有事,各住自己的楼层,很难碰到一起,很难说上几句话。

偏偏,邵老师又是个爱热闹的人,他这一辈子都是和学生待在一起,没有从事过其他职业。退休之后,住进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里,显得空空荡荡。他的老婆不在了,女儿一家人虽然同在一座城市,但女儿有女儿的活动空间,没有事,也不随随便便回娘家。

邵老师曾经在楼道里,在电梯间主动与隔壁左右上下楼层的邻居打招呼。但新邻居缺乏老邻居几十年的基础,都只是客客气气地回个话,或者是笑一笑,进门就将铁门关得严严实实的,让邵老师多少有些尴尬。

邵老师经常和女儿发牢骚,“住在这里憋闷死我了。这样不行,我要回农村,我要会会那些老邻居。”

女儿说:“哪儿还有你的农村,哪儿还有你的熟悉邻居?”

邵老师虽然一直在城镇里教书,但老婆在农村,他每个星期日都会回到农村,帮老婆种田,算“半支腿胯子”。做农活虽然敌不过“整个农民”,但多多少少会一点,也可以算“半支胳膊”。只是老婆去世之后,没有了农村户口,不得已把田交给了村里;只留下了几分田的自留地,托给了邻居在耕种;也不收租金,每次邵老师和女儿回老家看望邻居,邻居都会塞一满车农产品让他们拖回来。

邵老师说:“那些地儿总搬不走吧?我去看看地儿总可以吧?”

女儿说:“连地儿都没有了,都修成了楼房,修成了工业园区。”

“我们那块自留地总还在吧?”

女儿犟不过邵老师,任由她往农村跑。邵老师特意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来来去去很轻松。只是,农村老家没有一个熟人了,更不用谈邻居。也只是能看一眼躲在偏僻角落,暂时“躲过一劫”的自留地。这里也是遍地耸立云端的高楼和高高的院墙,没有人和他说话,同样很孤独。既便是上自留地,也得绕很远,从人家的院子门口悄悄溜进去。

邵老师的这块自留地,邻居还在种,没有让它荒芜,还在偷功摸夫抽时间回来种。因为邵老师看到自留地上的蔬菜还在换季,还长得郁郁葱葱。

但邵老师来过几次,一直没有碰上邻居。他本来可以无须经邻居同意,采几把蔬菜回去。但他有了新的想法,他想把自留地收回来,自己种。他根本吃不了这么多,开始,只是想种地而已,想找点事做,少想一些诸如“与新邻居无法互动”之类的郁闷之事。

有了目标,邵老师天天来,等了几天才等来老邻居。老邻居相见,分外高兴,他们已经有两年没有见过面了。

老邻居以为邵老师还是像以前一样,想拖一点东西回家。老邻居说:“尽你的车装,茄子豆杠子萝卜胡椒多得很。”

邵老师说:“这一回不是来拖东西的,拖多了,我一个人吃不了也是浪费。我是想把自留地收回来自己种。”

“哦……”老邻居明白了,也很爽快,“可以,交还给你也是应该的。不过,别看种点菜,也是蛮辛苦的呢。跑来跑去,太远了。风里雨里,要时刻惦记。”

邵老师说:“辛苦倒不怕,找个乐子很关键。”

老邻居不再说什么了,抱了几蔸白菜,装进自行车篓子里,和邵老师客客气气告别,走了。

邵老师突然想起,和老邻居一别,以后可能就无法再见了,心里有些发酸,便没有做过多的寒暄。

从此,邵老师有了事做。早上过了早就出门,中午用保温杯带茶水,带午饭。他种地也不着急,一件事分几天做,玩起的做,做起的玩。冷了晒太阳,热了躲荫凉,反正三轮车的拖厢也大,吃喝都在上面,还可以随时移动地方。很有一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架势了。

作物的生长给邵老师带来了许多快乐。看着满地里青油油的叶子和挂在架上的黄瓜丝瓜峨眉豆,就像看着讲台下面满教室的学生,满心欢喜。这些作物也和学生一样,经过他调教,都很听话,生长力都很旺盛。

可是,开心不过几天,新的烦恼又来了。随着作物逐渐成熟,作物的去向问题成了难事。邵老师本可以将蔬菜拖到菜场去卖,但面积太大,超出了他的能力。他有退休工资,又不缺钱,他本就是想找一点乐趣而已。如果将好好的蔬菜放到田边作废,又于心不忍。自留地太远,就是喊人来摘也未必有人愿意来。

不过,事在人为,很快,邵老师就想到解决蔬菜去向的方法了。

那天,邵老师提着几大袋丝瓜黄瓜上楼,在电梯间,遇到一个老嫂子。老嫂子问:“你家里请客吗,怎么买这么多菜?”

邵老师说:“这菜不是买的,是自家地里种的,挺多。”

“哦……”老嫂子明白了,“长得还挺漂亮的。”

邵老师随嘴一说:“你要不要,来一点?反正我一个人吃不完就坏了。”

老嫂子说:“你可能会吃坏的,有点可惜,我帮你消一点。”

“都给你吧。”邵老师索性将整个袋子都塞给老嫂子。他知道她家里人多,要不了两天就会消完。

老嫂子说:“多少钱,我给你,免得我上菜场提。”

“不要钱,隔壁左右谈什么钱?田里多的是,吃不完。”

电梯里的人,听邵老师说很多,都露出羡慕的神色。

由此,邵老师想起,问老嫂子,“田里还有蛮多豆杠子,你要的话,我明天跟你带回来?”

老嫂子满脸笑容,“要,那就让你辛苦了。”

邵老师说:“别客气,都是邻居!”

此后,和邵老师打招呼的邻居越来越多,越来越热情。渐渐地发展成了整栋楼三十六层高,一百多户的人家都成了邵老师的邻居。

发展到后来,人数太多了,邵老师每晩回来,就将两个蔬菜筐从三轮车上搬下来,放在电梯间门口,让邻居自己来拿,第二天早上他再来拿两个蔬菜筐走。

其间,还发生过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儿。有一天早上,邵老师来拿蔬菜筐,发现筐里放着几十块钱。可能是有邻居以为是“无人售货筐”,主动留下了买菜钱。

这个钱,邵老师肯定不会要。他想了一个方法,找来一块硬纸壳,用记号笔在上面写了一排字:谁的钱,请拿走。

这天,邵老师在电梯间门囗整整守了一个上午,到中午时分才碰到“买菜留钱”的一个年轻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