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绿浓郁的叶片,挺拔青秀的枝杆,微风吹拂,发出“沙沙”的声音。细细的,轻轻的,好微妙,倾耳聆听,仿佛是悦美的琴音在飘过耳旁。
当目光上扬,看到婆娑起舞的青竹时,才发现是竹林与微风正在相约。它们有不定时的约定,约定在心孤独的时候便在一起弹奏和音。音要柔和、飘逸;曲要悠扬、深远!因为这美妙悦耳的乐曲是要献给竹林间那座屋子的主人们听的。
这片竹林幽深,雅静,又浓密得像一扇屏障,紧紧的拥抱着房屋。大风来时,拉开大屏,风自然回旋,知趣的绕着房屋而去,让屋不会受到风的侵袭;烈日来时,撑开屏障,让热浪散发在屏障外围,房屋,便变得清凉。雨掉在叶片上,叶便承载着雨的重量,慢慢的低头,让雨化成水,滴落在泥土里,滋润着土壤,让竹林吸收雨水的精华,促进自身的生长。
竹梢恰似弯月,弯月如弓,敬慕萧然,守望着眼前;竹杆相依相存,像兄弟,又如儿时的玩伴。
春日暖阳时,阳光如金丝穿过竹叶的缝隙,撒落在屋子的顶上,房屋闪耀着光芒。而竹林之下,便似布满灯光的乐园,五彩缤纷!
我们小的时候,便常在那里嬉戏,那里躲迷藏,那里听雄鸡打鸣,听竹叶枝桠中的画眉歌唱,麻雀欢闹;在竹林之间挽蜘蛛网去套蜻蜓喂蚂蚁,捉贴在竹子上的知了;捡雨后的竹荪,闻春笋稚嫩的清香。多好看的一幅竹园游乐画。
这便是我们老家屋后的竹林,有原始生长的,还有后来父亲花了多年心血,不断补栽种出来的竹林。它是那么的郁郁葱笼,那么的婀娜秀丽。一年四季,屋前屋后,竹香环绕,空气清新飘渺。
竹林里,母亲常常背着襁褓中的孩儿,躬着身子,双手拿着竹耙子正在抓拢着竹叶,捡着笋壳,竹叶可做柴火烧饭,笋壳去了毛刺后纳鞋底用。我们兄弟姐妹们,便是常常吃着带有竹香味的饭菜、穿着母亲用笋壳纳成的鞋底做成的布鞋长大成人的。饭菜清香甜美,回味无穷;布鞋舒适护脚,情深意长!父亲的背影闪现在竹林时,他是在用他那长满老茧的手,握着柴刀,是在砍伐已成材的竹子,然后编成背篓、撮箕、箩筐、还有竹冤篼。这些农村每家每户都用的上的竹编物件,便不需要用钱去买了。
父亲每当在干完繁重的农活、好不容易落下闲来的时候,又要在那一丝不苟的编制着竹器。在父亲忙碌的这份热情里,我们领悟了到了生活中的艰辛,看到了父亲肩上的那副担子是多么的沉重!竹林便是见证。这些印象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时常唤起我们的回忆。
还是茅草屋时,竹杆与木条撑起了屋顶,竹篾条捆扎着茅草紧紧的覆盖在屋顶上,防风又防雨,茅草土墙屋便是冬暖又夏凉的好居所。
母亲走时,竹叶在悄悄的落下,堆积在竹林深处,等待着母亲前往拾掇,翠竹怀念着昔日的温情,在悄然默哀,又像是在伤心欲泪。父亲走时,狂风肆虐着竹林,将他们齐腰身折断,似乎是狂风在发怒,责怪着竹林没有尽到职守。
长大后,我们兄弟姊妹们为了生计各奔东西,身在异乡为客。而今,父母早已离我们远去,阴阳两隔。虽然,我们再也看不见父亲母亲在竹林老屋前闪现的身影,竹林也经历过了悲欢离合的伤痛,却依然没有失去以往的风貌。多年以来,新笋的不断生长,竹林又恢复了自然,逐渐变得茂盛起来,屹立在那老屋的背后,依然是屏障。竹园幽幽,看着又便是美丽的风景。而老屋,则是等待着我们兄弟姊妹相聚的福地!相信聚散总有时。
因为,在这片竹林深处,有父亲曾经的期望和呵护;有母亲当年唤儿的声音在回旋;有父亲母亲盼儿女回归的思念;更有我们那童年时期的梦想,还有那兄弟姊妹之间朝夕的相依相伴,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头脑中萦绕!
无论竹子延伸出去了多远,即便是跨了沟越了壑,他们都会相互守望、相互依恋。因为,那土壤里有他们的根缠绕着,又相互牵连着,竹林便永远都会是一种牵挂,一种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