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来了,灾区群众伤心之余感到些许温暖和欣慰。
鲜亮的橘黄色救生衣,映衬得一张张俊朗的脸庞,神情坚定而果敢。“见到 解放军,就像见到了亲人。”这是张大妈的想法,也是县城所有老百姓的想法。
洪水淹了县城以后,全国各地的救援队来了,各种救灾物资来了,大家都忙着救援,忙着接收、发放救灾物资。
这天,张大妈一早出了街门,发现有大卡车在街道的水里穿行,不是一辆,是一辆接着一辆,军绿色的。卡车在县城中心较高位置的广场上停下,从车斗里跳下来一个个内穿军装外穿救生衣的解放军战士。他们列队完毕,就开始执行任务。
当兵的从张大妈家门口路过,她认真打量他们的面相,个个和自己在外当兵的儿子一样,都还是个孩子。看着他们,张大妈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儿子一样,亲切、心疼。
一名战士背着一位老大爷从齐腰深的水里走了过来,张大妈急忙回屋从柜子里拿了两条新毛巾出来。
“唉,孩子,来擦擦汗。”张大妈站在街门门楼下的台阶上说。
“没事,大娘,你快回去吧,别在外边站着。”小战士劝张大妈。
后面又有两名小战士,用担架抬着一名受伤的病人走了过来。张大妈挽了一下裤腿,毫不犹豫地下了水,用毛巾把他们脸上的汗擦了擦。擦完后张大妈随手把毛巾给两个战士系到了脖子上。
张大妈回家把柜子里自己平时积攒的十几条毛巾都拿了出来,又蹚水到路中间,给过往的战士们一个个系到了脖子上。
一名连长也被张大妈拦了下来。 连长死活不让张大妈给自己的脖子上系毛巾:“大妈,你看你脖子上的毛巾也需要换了,你留着自己用吧。”张大妈死活要把毛巾系到连长的脖子上:“我家里还有,今天你不系上,我就不让你走。”最后这位连长输给了张大妈,毛巾被系到了他脖子上。
毛巾发完了,又该做点啥呢?回到家里的张大妈寻思着。
张大妈到二楼的厨房,用煤气罐开始熬小米粥,熬了一大锅。粥做好后又开始和面烙大饼,烙了几十张。张大妈又把自己家腌制的酱黄瓜捞了出来,切了满满一大盆。
张大妈站在门口,考虑如何把这些饭菜送到部队集合的广场去。来来回回的救援队的小艇上坐得满满的。大妈有点急:“这样下去,自己做的饭菜如何送过去啊。”正当张大妈愁眉苦脸的时候,一艘冲锋舟停在她家门前,一名救援队员问她:“大妈,你需要帮忙吗?”
“需要!需要!我有东西要运走!” 张大妈喜出望外地说。
救援队员停下来,跟随张大妈来到她家里。张大妈指着自己熬的稀饭、烙的大饼和满满一盆切好的酱花瓜说:“想把这些送给战士们吃。”救援队员帮她把饭菜抬上了冲锋舟,张大妈又让装上家里的碗筷。之后,冲锋舟拉上大妈一起出发了。
劳累了一天的战士们正在集合站队。救援队员帮着张大妈把饭菜卸下来,张大妈留救援队员一起吃饭,被他们婉言谢绝了。
张大妈舀好了一碗饭,端给一名战士。这名战士不接,推脱着。张大妈有点儿急:“你们不饿吗?不吃饭吗?”
“我们有纪律的大妈。再说现在还没到吃饭时间呢,我们炊事班准备有 饭。”
大妈更急了,急得手忙脚乱的。她突然想起来,曾听儿子说,部队做啥事都得等当官的下命令。对,得找当官的,让下个命令。
张大妈找到了那名她给系毛巾的连长:“你给下个命令吧,让大家吃饭, 吃我的饭。”张大妈手一指自己做的饭菜和大饼:“我做好了,你们不吃咋行啊!”
“大妈,我们真的不能吃您的饭,我们炊事班准备的有,一会儿就开饭。”正说着话,炊事班的战士过来给每名战士发了两个面包、一包榨菜、一袋奶。战 士们就地吃了起来。
张大妈拦住连长不让走:“我忙了一下午给你们做饭,你宁愿让孩子们啃干粮也不吃我做的饭。是啥意思?我一个人能吃这么多吗?今天吃不了就坏了啊!”
连长望着生气的张大妈,转身打电话向上级请示。
“咋样,赶快下命令吧!”张大妈着急地说。
“同志们,现在我命令,一班二班吃大妈做的饭菜!”连长下了命令。
张大妈满脸的愁云消散了,乐呵呵地给战士们打饭。
第二天一大早,洪水撤了,村支书拿着一个信封叩开了张大妈家的门。信封里面有一千元钱和一封信:“张大妈,非常感谢您给我们战士发毛巾、做饭。我们部队有纪律,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这些钱是毛巾钱和饭钱,请您收下……”
张大妈赶紧出了街门,左右张望。
村支书说:“部队在凌晨已经悄悄撤离了……”
——发2021年9月16日《河南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