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兵(王春喜)的头像

一兵(王春喜)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9/28
分享

村 名

豫北的一个小村沸腾了起来,人山人海的,附近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来了,大家都来到小村看电影,一个关于这个小村的电影。

电影的情节很感人,小村的老百姓都哭了。第二天就是清明节,全村老少又都来到小村中间的一个坟头,缅怀祭奠埋着的这个人。

七十年前的今天,小村也很沸腾,因为昨天晚上的一场战斗殃及了小村,日伪西去抢粮的队伍被袭击了,带队的武工队长和一个警卫员被打死了,小村也遭到日伪的洗劫,许多房子被烧,一些村民被抓。

不亏他,谁让他没事去招惹日本人呢,我们村也跟着遭到了祸害。村里个别老百姓把脏水泼到武工队长头上,埋怨他不自量力,不该带着十几个人袭击千余人的日伪军,自己牺牲了,也殃及了村里。

武工队长原来是一位小学老师,看到日寇在中国的暴行,眼见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就愤然弃笔从戎参加了革命,拿起枪杆子和日伪真刀真枪地干了起来。他经常穿越日伪的封锁线,为太行山区的八路军和武工队传递情报,组织武工队员偷袭日伪据点、破坏日伪铁路。

同志们,我们获悉日伪要西去抢粮的情报,但是情报已经来不及送出去,情况紧急,只好临时组织大家,到村西北地阻击日伪的抢粮队伍,只要枪声一响,仗一打起来根据地就会有所准备,及时转移人员,藏匿好粮食,所以我们的任务很艰巨,这一仗必须打!大家有没有信心啊!武工队长斩钉截铁地给刚集合起来的武工队员做战前动员。

我们听队长的,你说咋干咱就咋干!队员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仗打得很激烈,日伪不是情报上说的几百人,前后一公里长的扫荡队伍,多达一千余人。情报失误给阻击带来了巨大的被动,日伪扫荡队伍首尾包抄过来。

快撤,大家快撤!我来掩护。武工队长右臂中弹,坚持用左手还击并命令队员们撤退,他和两个警卫员殿后掩护。

武工队员们安全撤离了,寡不敌众的武工队长和一个警卫员壮烈牺牲,不死心的日伪又对小村进行了报复性扫荡和洗劫。

根据地的抗日军民,听到枪声后,迅速做出准备,避免了更大的牺牲和损失。

武工队长被老百姓就地埋葬,下葬时老天也悲痛万分,瓢泼大雨下个不停,墓坑里积满了水,武工队长的新婚妻子哭得泪如雨下,悲痛欲绝,几度昏死过去。众人冒雨用棍棒按着英雄的棺椁,才覆上土,堆起坟茔。

这一天,正好是清明节。

为了缅怀烈士,小村用英雄的名字命名成了村名。

几年前,一个电影摄制组进到小村,对小村的名字很感兴趣,了解到村名的来由后,对烈士非常敬慕,导演根据英雄的故事,改编成了电影剧本,拍成了电影,清明节前,来为村民放映。

几个月前,民政部门和村委会商议,要把烈士迁葬到烈士陵园,遭到了全村百姓的拒绝:我们的村名就是烈士的名字,如果把烈士的遗骨迁走了,我们的村名就失去了意义。

为了留住烈士,村民们自发捐款,修缮了英雄的墓地,收集了英雄的资料,建起了英雄纪念馆。

今天,又是清明节,小村再次沸腾了起来,人山人海,学生们手拿小白花来了,附近的乡亲们拿着花圈来了,大大小小的媒体记者来了。

苍松翠柏间,烈士墓地前人头攒动。

大家按照拟定的程序默哀、献花祭奠烈士,然后由当年和烈士并肩作战的九十多岁的烈士的战友讲述烈士的英勇事迹,在场的人肃穆静立,缅怀烈士。

突然,一位扛着摄像机的记者问:能不能让烈士的后代给我们讲讲烈士的情况啊?

烈士的老战友老泪纵横,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抖动嘴角,许久才激动地说:他没有后代啊,牺牲时结婚才三天啊……

记者感觉自己冒失的提问欠妥当,急忙说了一声对不起!

这时候,村支书站了出来:谁说他没有后代,我就是他的后代,他的名字就是我们的村名,我们全村人都是他的后代。

对,我们都是他的后代!

全村百姓高声齐呼。

——原载2019年第7期《精短小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