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 人
说的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苦恼》。大约四十年前,当我初次读到这篇小说时,就被深深地震撼了,从此,这篇小说,连同《瞌睡》(也有译作《睏》的)、《万卡》、《变色龙》等著名小说便牢牢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再也无法忘记。
小说写的是车夫姚纳•波达波夫为了刚刚死去的儿子所感到的痛苦。他想对人述说述说他失去儿子后心中感到的苦恼,但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可以耐心听他述说的人,最后,只好和自己拉车的小母马述说的故事。小说写得很平淡,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也没有痛不欲生的感情宣泄。他写在一个雪夜,姚纳•波达波夫赶着他租来的马车,先是和第一个乘客——一位穿着军大衣的军人述说自己儿子死去的事情,却被军人不耐烦喝令“快点赶车吧。”然后又想和三个乘坐他的马车的青年述说述说自己的苦恼,却被人家不仅在他脖子上给了一个“脖儿拐”,还受到了人家的呵斥。之后他看见一个提袋子的看门人,就把马车赶过去,想和看门人述说述说,但依然遭到了人家的驱赶。最后他只好回到车行里去。这时,他又想和车行里的伙伴们述说述说自己的苦恼,但伙伴却因劳累倒在那里睡着了。于是,他只好穿上大衣,走进马棚,和他相依为命的小母马述说起来:
“……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马•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再会……他一下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崽子,你就是那小崽子的亲妈了……突然间,比方说,那小崽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
姚纳讲得有了劲,就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
看看,就是这么平淡,平淡得一如日常,没有猎奇的地方,没有复杂的情节,更没有一点煽情的地方,却把姚纳•波达波的苦恼淋漓至尽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让我们跟着姚纳•波达波一起为他失去儿子感到痛心。长久以来,我们的作家,总是喜欢把故事编得离奇一些,把情节编得跌宕起伏一些,认为:只有这样的小说才是好小说。殊不知,这样的小说是针对老早以前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读者而言的。那时的读者,他们看小说,或者听人读小说,都是想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离奇的故事。你的故事如果编得不曲折一些,就很难吸引他们读下去。而现在的读者,他们的文化程度都比以往高出很多。他们看小说,已经不是看故事,而是欣赏小说带给他们的美感,和他们从小说中获得的体验,以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诚然,我承认作家写的小说都是他们编的。但你要编得入情入理,编得天衣无缝才对。因此,好小说就应该像《苦恼》这样的一如日常的小说。而不是那种靠情节取胜的小说。记得有一年,我一位同事领着她的正在读高中的女儿到我家,让我给她女儿讲讲作文。我给她读契诃夫的这篇《苦恼》,几次都因为忍不住哭出声来而中断朗读。如果换一个作家来写这篇小说,我想很大程度上,他都会在煽情上做足文章。而契诃夫却恰恰不是这样。他只运用了我们常见的白描手法,不着一点痕迹,就把姚纳•波达波无处可说的苦恼写绝了。这是最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契诃夫所以成为世界短篇巨匠,估计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这也正是契诃夫这些小说百年来生命长久不衰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