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 人
《老人》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一部长达八万字的中篇小说。讲的是在1927年5月里密西西比河爆发大洪水时,监狱的警卫交给高个子犯人一艘小船,对他和另一个胖犯人说:“顺着这条小河过去,你会看到在一截柏树的残根上面坐着一个女人,把她接上船,然后向西划回来,直到你看见有一个男人坐在一个棉花仓房的屋脊上……”结果被洪水冲到一个他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却不避艰险,载着一个在洪水中被他无意中救起的孕妇(后来这位孕妇把孩子生在了他们唯一的小船上),带着小船历经千难万险投案自首的故事。就故事来说,也并不怎么新鲜。令人赞叹的是福克纳在小说中描述的这个高个子犯人,他在遇到这种机会难得的情况下,居然不是想到逃跑,而是一心坚持着要回到他被关押的监狱里。更令人称奇的是,当高个子犯人终于回到他服刑的监狱后,官方并没有因为他的投案自首而释放他,而是为了州长在州的大选中获胜,被州长派来的密使又给他加了十年徒刑。尽管副典狱长一再强调:他是自动投案自首的,“他甚至把那条倒霉的小船也带回来了,”应该释放。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荒谬的判决呢?原来和高个子犯人一块儿出去搭救被围困妇女和男人的胖犯人被人救起送回监狱后,说他亲眼看见高个子犯人被洪水连船带人冲得不见人影,淹死了。典狱长为了减少麻烦,说:“我会看着办的。最主要的是把他从登记簿上按死亡勾销,免得什么政客想在注销之前来收他的伙食费”。所以,当他出人意外地归案后,官方就不管他经历了多少磨难,又给他加了刑期。
为了揭示官方这个判决的荒谬,福克纳用了非常大的笔墨,详细而认真地描述了高个子犯人的诚实和忠厚,并不惜笔墨描写了高个子犯人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回到他所服刑的监狱的。
那么,福克纳是怎么描述大个子犯人的诚实忠厚的呢?我们且来翻开书页,仔细梳理一下,就知道此话不谬了。
首先是在高个子犯人从泡在洪水里的树杈上救下那位孕妇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想办法怎么逃离洪水的围困,而是打听他奉命救援的那个男人所在的地方在哪儿:
“那个棉花仓房在哪儿?”他说。
“棉花仓房?”
“有一个人蹲在上面的那个棉花仓房。……”
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不这样写,高个子犯人的诚实忠厚就无从谈起了。还有他和被他救下的孕妇一块儿在小船上生活了十几天,他不仅没对孕妇产生一点邪念,还按照孕妇的指点,点火烧热水,帮助孕妇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婴儿。多么诚实忠厚的“犯人”呀!如果换了另一个犯人,我想结果绝不会是这样的!
其次,当他终于遇到救援难民的救援船时,他不是为自己能够获救感到高兴,而是继续打听他想回到他服刑监狱的所在地在哪?
“到维克斯伯格去怎么走?”
“维克斯伯格?维克斯伯格?靠拢来,上船。”
“你能带上这只小船吗?”
……
“不带小船我就不上船去。”这个犯人说。
这一笔更重要。高个子犯人宁愿自己身陷险境,也绝不丢弃警卫交给他的小船,可见他对警卫交给他的使命多么负责。假如是一个不太诚实的人,他会怎么做?我想他一定会自己先上船,根本不会把带不带小船看得那么重要。在他的意识里,我想他一定是把这首小船当做了监狱交给的一份责任。因此,他有责任在回到监狱时,一块儿把这首小船带回去。
当他得知救援船不到他要去的地方时,他毅然提出要离开救援船,自己找他回去的路。离开救援船时,救援船上的医生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钞票送给他,他却一口回绝。
“不要。”犯人说。
“得啦,得啦;我也不喜欢跟我推脱这推脱那的。”
“不行,”犯人说,“我没有办法把钱还你。”
“我说过要你把钱还给我吗?”
“没有,”犯人说,“可是我也从来没说过要借钱。”
这又是很重要的一笔。试问: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几人能不见钱眼开的?更何况还是人家自己白白送给的!你能做到吗?我不敢说。但我肯定地对你说:我做不到!但高个子犯人做到了。
经过许多波折,当他终于在岸上遇到一位警官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向警官汇报他接受的任务完成得怎样了。
“你是一位警官吗?”
“你说的太对啦,不错,”这位警官说……
“好,”另外那个人说,“你们的小船在那儿,这就是那个女人。不过我一直没找到棉花仓房上的那个杂种。”
可以了吧?我们不需要再啰嗦了吧?从上面这些例子中,我们难道看不出我前面所说的那些话一点儿也不过分吧?正所谓一切尽在不言中。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你说这个大个子犯人是这么好的一个人,那他怎么会进了监狱呢?不着急!对于这一点,福克纳在这部小说的开头就做了非常明白的交代。
他因为抢劫火车未遂被判了十五年徒刑(他是在十九岁生日过后不久来到这里的)。事先他订好计划,逐字逐句按照书本上的(也是骗人的)权威指示来计划;他把那些纸面平装书保存了两年,读了又读,暗诵默记,把每一篇故事和每一种方法都和其他的故事同方法拿来比较和权衡,取各自的优点,弃其糟粕,逐渐想出了他认为可行的计划,虚心地作出巧妙的最后一刻的更动,不草率,也不急躁,于是又有更新的小册子在规定的日期出版了,他就仿佛一个细心的裁缝,在新的关于服饰礼仪的诰命颁布时,他会对入宫觐见而定做的服装作出巧妙的临时改动。可是等到那一天来了,他连走到各节车厢去收集手表、戒指、胸前别针和暗藏的钱袋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一登上那节带有保险箱和黄金快车车厢,他们就逮捕了他,他没有对任何人开枪,因为他们从他身上搜走的那支枪虽然上了子弹,却并不是那种有用的手枪……
就是这样一个历经磨难,一心自动投案自首的犯人,却被州长派来的密使,荒谬地以“越狱未遂”的罪名加刑十年。
这部小说就是因为福克纳细致地描述了高个子犯人的诚实忠厚的品质,才会让人在看到州长密使做出这样荒谬绝伦的判决,感到巨大的震撼。我想,如果没有前面那些细致的描述,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
这正是福克纳的不同凡响之处。试想一下:倘若把这篇小说交给一个平庸之辈来写,他一定会写下许多赞美这个犯人的文字,称他如何诚实,如何忠厚,他主动自首,却还给他加刑,他实在冤屈得很,并为他大大地打抱不平。但福克纳在整篇小说中,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