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缕粽香
又是一缕缕粽香
文/段爱锋(陕西)
端午节前几天,我们村子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
我家包粽子的主要任务落在母亲身上。因为父亲总是忙,即使不忙,他也不会,帮不上大忙,就是领领粽子。自从我们姊妹三个大些,这些活儿全部落在我们身上。端午节前夕,我们村子正在忙着夏收的扫尾工作。包粽子只能子在下雨天。也许不知是为了照顾农民在端午节这天能吃上粽子,还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离世,一般端午节前几天都要下雨,这正好给母亲包粽子留下时间。
前一天晚上,母亲要泡好糯米、红豆和斛叶。第二天清早,母亲就开始忙碌了,我和妹妹迅速起床。我开始抱柴生火,妹妹帮母亲领粽子。因为我们老家的粽子不是独个的,是两个用绳子捆在一起。包好第一个时,母亲递给妹妹,让她领着,不让散开。母亲包第二个,待第二个好时,妹妹把第一个给母亲,然后母亲麻利地用细绳捆好,这样,一对粽子就好了。
这样的工序,母亲和妹妹周而复始地工作着。大约包了三个多小时,三大桶的粽子包好了。这时,铁锅里的水也烧差不多了。这时候,母亲把粽子整整齐齐地排在大铁锅里。所有的粽子放完后,母亲再添些水,确保每个粽子都浸没在水里,然后盖上锅盖。接下来,我就往灶火里添柴,拼命地烧起来。大约烧一个小时,锅盖边冒出汹涌的热气。母亲说,好了。我就停下拉风箱,往灶火里添些柴,让它慢慢地捂。
大概捂三个多小时,锅里飘出一缕缕斛叶的清香,母亲说,粽子熟了。这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父亲在小锅里烧些稀饭,母亲炒些菜,就开始吃饭了。这一顿饭的主食主要是粽子,家里人都吃的很多,包括我,一个十一岁的小孩竟然能吃两个。
端午节的粽子,不是吃几天就完了,要吃半个月。为了避免坏,母亲每隔两天就用铁锅热一次。也许古代人就那么聪明,在没有冰箱的年代,那个方法粽子就是不坏。
后来,我们长大了。妹妹出嫁,我常年在外地工作,不能帮母亲包粽子,但是母亲还是克服困难自己包,说买的不好吃。再到后来,我家有了冰箱,母亲总给我们藏一下。等到暑假回家时,母亲总是拿出来,捂热,再拿出自己珍藏的蜂蜜,让我们吃。吃着粽子,儿子兴奋地说,还是奶奶包的粽子还吃。母亲在一旁笑着说,好吃就多吃。
前几天,父亲打电话说,今年暑假能回家吧?你妈说给你们藏一下粽子。我说,可能回去。父亲高兴地说,好嘞,我让你妈拾掇一些。
挂了电话,我觉得又是一缕粽香飘进了游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