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思考,文学是什么?自己也一直写,但对它的认识很肤浅。自从这几天的培训,我对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我查了许多资料,觉得这个定义比较好。它是这样定义的,文学,是用一种用口语或文字作为媒介,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方式和手段。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写的都属于文学,只是写的东西能不能载入史册的问题了。就像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蛙》、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贾平凹的《山本》等等,他们都以历史为主线,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及文化特色。从这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好的文学作品都是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就像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它讲述了北京一个回族家庭六十年间的兴衰历史,该书以回族手工匠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在历史的背景下描写了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表现了主人公追求理想和事业,为完善自身素质所发出的蓬勃不息的命运意识,是一个爱情悲剧,1991年曾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虽然韩新月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礼教对青少年心灵的毒害,但总的方面,这是一部励志小说,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由此可见,好的作家站位要高,用习近平主席的话说,就是以人民为导向,挖掘出中国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这也是我们这次文艺培训的主旨,不管是文学,还是美术,还是音乐,必须以人民为导向,反映出社会的真善美,传递一种正能量。就像塔城地区作协主席郭天成所说,塔城地区的文艺爱好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学思想,挖掘出新疆好故事,传递新疆好声音,让疆外的人都知道塔城,并且愿意来塔城,这就是我们的目的,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记得2018年我们刚来新疆,学校让我们到招金数字影城看了一部《远去的牧歌》。虽然四年了,但我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刚来那一年,许多内地的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向离开托里。但是自从看了这部电影,他们决定留下来了,一直坚持到现在,并且决定为新疆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因为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哈萨克族牧民迁徙劳动之生活变化,展现在祖国边疆上一代人的时代变迁,壮丽独特,悠远流长。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哈萨克族人的淳朴和善良,也向我们展示了新疆的壮美山河,让我们觉得,哦,原来新疆如此之美。更向我们展示了新疆的包容与开放,让外来的我们有一种归宿感。
在这次培训中,辛老师强调,挖掘出塔城的好故事,传递塔城好声音。他说,塔城不是没有东西写,而是我们缺少一个发现美的眼睛。比如,塔城有红色的革命历史,有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还有瑰丽的自然景观。最后,他号召文艺青年,拿出自己的笔,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一定会写出塔城美的故事。虽然我来这里只有四年,但我对这里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我想,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把这几天学到的知识认真消化,转化为自己的动力,写出让自己,让托里人民,让塔城人民满意的好作品。
不管是哪一个作家,都是自己的故乡为背景。这叫文学的沃土。比如贾平凹的作品都以我们陕西商洛背景,写的都是发生在秦岭山里的故事;再比如,莫言写的都是高密县的故事。所以,故乡对于一个作家太重要了。就想新疆朋友调侃,你写的作品都是陕西的,怎么不写写我们新疆呢。我无奈地笑笑,以后一定会写的。我不是不想写新疆,而是我对新疆了解太少了。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万一写错了,会招来一系列麻烦。我记得一位作家说过,自从诞生那刻,就写自己的故乡。即使长大离开了,写着写着就回到了故乡。现在我可以说是托里人,也是塔城人,只要给我时间,一定会写出托里的好故事,也一定会写出塔城好故事。
写作了这么多年,我对文学思考了不少,对自己也思考了不少。我呢,现在顶多算个文学爱好者,离作家的距离还很远,很远;对于文学,了解的很少,很少,顶多算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但是,梦想必须有的,用自己的笔写身边的故事,写自己的心情,写自己的故事,这也算对文学的执着,对自己的慰藉。文学的“长征”路刚刚开始,我必须坚持,坚持到生命的最后。我想,这不枉来世间一趟,证明此生我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