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顿的头像

海顿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4/25
分享

段家的“风”与“水”之说

段家村坐落于永新龙源口镇,距永新县城17公里。村东依山而傍、村南有良田、村西有池塘依水而居、村北有古柏常荫,村中轴线位置有甘泉古井。村落虽不大,先人对村廓的建设颇为讲究,我虽研究了一番,但没有文字考证,只能是推测之说,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更多的是祖辈先人的智慧,我还是难以概全。不妥之处,敬请读者谅解。

先从村东说起,我们村的房屋是坐东朝西,大门朝西,后门朝东,因此按坐标的排序,村东后面的黄岭也叫后山,自然寓意,就是后面有了靠山。宗祠的对联早年编写之时,请教当时在四川雅安工作刚好回老家过年的段克鲁。据说他在民国时期,做过永新汽车站的站长,解放以后到四川雅安工作,是地地道道的文化人,也是段家近代史上第一个入川靠近藏区安家的段家人。他思索不久后讲:“叫黄岭也不雅,对联也不工整、押韵,叫段家山比较好。”

去年过年回家,一次与父亲环绕村庄散步之际,在宗祠碰见长者段家权,他是一名退休老师。我与他交谈时,询问对联“前狮山后青峰万古秀丽晖映凌烟人间传真情”里面的后青峰,是不是指后山?他作一番详细的解析,也验证我的猜想。现在的后山,松林已成参天大树,竹林郁郁葱葱,苍翠欲滴。那颗独一无二耸入云霄的老槐树,树大冠高,昭示着此村今后必出贵人。

村南的良田,当然村北也是有稻田,因水渠较远,灌溉受流速影响和日照因素较多,产粮相比之下较少。而村南良田引至龙源口山涧水源较近和土壤比较肥沃,是养育人口天然的保障。让这个村庄从建村繁育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村史,要知道这个历史比美国建国的历史还长,从这里走出了前吉安地委书记段家林。

说完村南,就是村西的池塘。为何要建池塘呢?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我想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先从炎炎夏日说起,烈日骄阳暴晒,必定是高温难熬,而与多个池塘连成一片的水面进行蒸发吸热,有效的降低气温,虽没有空调立竿见影之效果,我也问过一些专业人士 ,他是我的前同事周猛,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暖通系硕士研究生,以前我们一同共事,常有高谈阔论,甚至有过疯狂的设想,将喜马拉雅山的冷气输送到南方,夏天可以集中供冷。我的暖通方面的知识大多是他传授于我,同时也肯定了我大胆地设想;其二、古代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容易引起火灾,火灾引起有多方面的原因:譬如雷击,生活生火做饭不慎引起等,但救火需要大量的水,就像现在建筑学的消防水池一样,可以储备大量的水用于应急之需。我想我的祖先一定对建筑学有一定的研究,只是不像现代,有学术期刊可以发表专业理论的研究,以及可以永久保存的数据库供后人下载和学习;其三、古人生活物质匮乏,来客人,得要有鲜鱼鲜肉。有池塘才能养鱼、养鸭、养鹅等养殖,自然是可以达到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的最高待客之道;其四、我是深有体会,我的童年是在比我年龄稍大的同伴指导下学习游泳,池塘不深,是绝佳的训练场所。从蛙泳学起,不会成为旱鸭子,这也是一项技能,遇水险可以化危为安。池塘的好处多得不胜枚举,在此我不再过多赘述,以上四项应是最为主要。而古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大概也是段家“风”与“水”之说,对后者“水”的最完美诠释,也有风水学里所说的“前要照、后要靠”的象征性谐音。

依次说到村北苍老遒劲、巍峨挺拔的古柏。这个曾在《掌上永新》有作阐述介绍。古柏早已在这块钟灵毓秀之地深深地扎下根,深情藏于蓝天沃土之中,亟需等待着后人解开这个历史谜题?我想更多是抵御北风的寒冷,在此不作过多的剖析,但柏树斗寒傲雪、坚毅挺拔,乃百木之长,素为正气、高尚、长寿、是不朽的象征。也是祖先的忠魂传承优秀的品格,教育后人积及向上。

最后说说村中轴线上的那口古井,这是我在《掌上永新》开篇之作。饮水思源,古井清泉流淌着先人的智慧,沉积着厚厚家族史。仿佛看到四百多年前先人们为避战火,浴血重生寻得宝地,并在这里安家落户。古井寄寓着他们无限希冀,或许一开始是个泉眼,只是粗加工便成一口井,慢慢地修建成一口古井。

段家的“风”与“水”之说,无论是从风水学、建筑学、环境学及人文地理文化,都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在创造了一个宜居宜人的村落,留下一段光辉闪耀的历史。后代人更应要立志创业,回馈家族养育之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