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斌强的头像

杜斌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26
分享

远去的读书

小的时候,我特喜欢看书。

父母都是农民,整天在田间地头忙活,一年四季不得停歇。即使他们这般勤快辛劳,家里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根本就没有给我买课外书的闲钱。家里是有些书,记得很清楚,大多是父亲念书时所用的《毛泽东选集》,书里面夹了好些母亲做鞋用鞋样。也许我天生就爱看书,一有闲时间就翻书,虽年龄小认得字不多,几乎看不懂,但不知为什么,我就是爱翻,喜欢翻书时哗啦啦的响动声。

我母亲几乎没上过学,大字识不了几个,但她对我看书却从不反对。我父亲呢,初中毕业,在当时还算个文化人,他对我看书,打心眼里欢喜。有时候,他从外面回来,总能变着法儿从衣兜里掏出一些旧书给我看。不过,往往这个时候,父亲总是有条件的,他要我去放牛。只要有书看,放牛我一百个乐意。

随着年龄增长,我识的字越来越多,家里的书根本满足不了我看书的欲望。于是,每一次父亲上街,我啥都不要他买,只央求给我买一本书。这样的愿望,父亲基本上都会满足我,虽然有时候母亲埋汰父亲乱花钱,但她也仅仅只是唠叨几句而已。记得父亲给我买的最贵的一本书是《岳飞传》,花了四块多钱呢,这个钱,对勤俭到刻薄地步的父母亲来说,算是对我读书最大的支持吧!

父亲一年也上不了几次街,我看书还得想其它办法。小孩子自有小孩子的办,只要我发现村子里谁家藏书多,就到谁家蹭书看去。我们村是个小山村,村子里共有李、杜两大姓。杜姓在崖上头,李姓在崖下面。记得当时蹭书看最多的是村头姓李的一户人家。只要一有时间,我就有事没事去他家。那家有个老奶奶,经常在家,她一见我来,就知道我来蹭书看来了。老奶奶慈眉善目,性子特别好,她拿出家里的书,让我尽情地去看。奶奶做着针线活,我看着书,往往看得入迷忘了吃饭。有好些次,就在李奶奶家把饭吃了。这种既蹭书看又蹭饭吃的经历,让一个年少农家孩子的心里温暖了好多年!

少年时代,家里日子过得艰难,缺吃少穿,物质享受匮乏,但极其幸运的是我却在书中找到了乐趣,让我的精神世界有了色彩。那时候的我,不觉得生活的有多差,不觉得日子有多难熬。相反,年少的我,总能从书中找到生活的美,对所有的一切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一点,对我的影响一直到现在。

上了初中、高中,我读书的愿望更为强烈,所读的书更多。现在想想,我所读的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大多来自这段成长经历。初中受好友影响,看连环画,听评书连播,读金庸、琼瑶的书。那时候,学生读书可没现在紧张,常常有时间看课外书。正因为这样,贫寒的日子因为有书看,竟也过得有滋有味!高中在千中上的,学校有图书馆。一有时间,就去借书看。有时候,也去街道里的小书屋租书看,一天两毛钱,用这种方式,也看了不少书。

爱读书,就想办法买书。没钱,就只能想办法借书看了,借书毕竟不方便。在一次逛街中,看到一处收废旧品,堆了一大堆书,我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在旧书堆里找寻自己的“宝贝”。为了让这些“宝贝”据为己有,我向老板好说歹说,终于用收废旧书多一倍的价钱,淘到了好些“宝贝”。自从发现了这一找寻“宝贝”的大门以后,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宝库”。从此以后,我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我把这一寻找宝藏的方法介绍给自己好朋友,自己为此,还在好友面前沾沾自喜了好一段时间呢!

后来,我上大学,参加工作,直到现在,我所能看的书越来越多,所买的书也越来越多。现在和小时候相比,有更好的条件,更多的时间去读书。但事与愿违,这么多年来,自己所读的书越来越少,即使读上那么几本,大多也是耐不住性子,静不下心,草草翻过,很难在内心产生深刻印象。

近几年,越来越发现,我和周围好多人,已迷恋上在智能手机里去阅读。一有点闲时间,就拿起手机,随时随地去翻看手机。各种各样的信息,五花八门的文字,让人眼花缭乱,让人心潮澎湃。高科技的社会,电子化的阅读,让读书的快乐变成一种不可获得奢侈品。

平时,总在忙这忙那。终于有了闲时间,在家抗疫的这些时日,我想起小时候读书的一些事。想起这些,心里满是回忆和怀念。于是,我郑重地从书架上拿起崭新的书本,坐在有阳光的窗前,想静下心读着自己心仪的书本,重拾小时读书时那份投入和愉悦。可我不管怎么努力,怎么用心,都无济于事,都无法走进书中的世界,到头只是徒增心中更多的烦恼罢了!

索性,我合上书,想了想:时代变了,那个小时候爱读书我也变了。

其实,我们都变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