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崇斌
昨天上午走出去,几滴秋雨滴落在脸上,冰凉凉的。门外台阶上、小路上落满了枯黄的法桐树叶,风不大,但却听见雨细密的唰唰声。正是“落叶满阶黄不扫”的情景啊!
雨是从夜里下起来的。秋雨一滴落,一连多日的燥热和喧嚣也似乎褪去了许多,天地之间湿润了许多,安静了许多。
一场秋雨一层凉。忽然就觉得有点冷了。一查日历,才知道今天是霜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几千年前,先民那遥远的歌唱似乎又在耳边回响。在这样的时节,许多年前,是本应该看到草木上结霜的,但现在,只是落下了一场秋雨。
终南山
儿时的霜降时节,终南山下广阔的田野上。父老乡亲们套着犁铧,吆喝着耕牛,深翻着泥土,正在田间播种着小麦,那时候的田野空旷、冷寂,有野菊花的清香,冷冷的空气中,能看到耕牛呼出的白气,能嗅到犁铧翻出的泥土的清新气息。
如今,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能看到些什么呢?似乎夏天一过,就到了冬天了,秋天何曾留下些痕迹呢?季节的变化,大约只能从电视上播的天气预报里得知了。
今天天晴了。一阵山风吹过,满树的红叶、黄叶就簌簌地飘落下来,落了人一头一身。
天空非常蓝,蓝得那么纯净,纯净得让人觉得就像进入了梦境。
阳光透过山径旁的树木照射过来,洒在山路上,洒在路旁的花草上,洒在漫天飘落的红叶上。
空气非常清新, 清新的空气里弥散着野菊花的清香。
野菊花
又见到盛开的野菊花。
山径旁一丛丛野菊花开得繁茂而泼辣,金黄金黄的,浓浓的药香触动我童年的记忆。
童年的故事总与野菊花有关。
我家后面不远处有一道山梁,每到秋风送爽的季节,放眼望去,那真是一个金黄的野菊花的世界。
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我和小伙伴们在漫山遍野的菊花丛中嬉戏、奔跑,在蓝天白云下尽情挥洒自己的豪情,是我儿时记忆中最值得回味的趣事了。
采一把金黄的野菊花,嗅一嗅,然后抛向空中,童年的我便陶醉在浓浓的秋意之中了……
去年秋天,再回到故乡。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从村子西边斜斜地穿过,故乡的山梁、故乡的龙脉,已经被夷为平地。山梁上那些古老的大柿子树、大槐树也没有了踪影。没有了山梁,再也难觅金黄的野菊花的芳踪了。
道路宽阔了,交通便利了,城镇化的步伐加快了。但童年梦中的风景呢?那金灿灿的野菊花呢?那将美丽小村庄染香照亮的野菊花呢?难道就这样永远成了我们梦中的风景?
为了怀念故乡儿时的风景,我在山道旁采了一把野菊花,一边走一边嗅着,让浓浓的药香沁入我的心田,让我在这金黄的清香中梦回童年。
柿子树
山径回环曲折,从盘旋而上的山路上缓缓前行,向上攀登,崖畔上间或可以看到一些粗壮苍劲的老柿子树。
这些柿子树苍老而持重,树皮粗糙得都皲裂了,但树枝如龙爪般向天空的四面八方伸展着,整个树冠枝繁叶茂,红叶飘飘,红果累累,一棵树,就是蓝天下的一处风景。
我总认为这些老柿子树是一些老者,经历了岁月的风霜与沧桑,经历了四季雨雪与雷霆,但依然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它们默默地向上生长着,汲取天地的灵气,日月的精华,淡定而处世不惊。而那些满树摇曳的红叶和红柿子,则是它们的笑脸,它们微笑着,站在道旁,站在山崖上,无论你喜欢这些红果子,去采摘呢,还是熟视无睹地走过,它们都不在乎,它们依然微笑着,以满树的红叶,在秋风中,撒着果实累累的笑声。
我常常想,一个人,有时候还不如一棵山崖上的柿子树呢。这些柿子树在这里已经站立了三十年、五十年,或者一百年了,它们的沉默、它们的奋斗、它们的抗争、它们的淡定、它们的从容、它们的微笑,永远有我们汲取不完的养料。
面对山崖上古老的柿子树,我心里充满了敬畏。无论如何,我永远都认为它们是一些学识渊博、内蕴深厚的老人。
红叶飞
红叶飘零。红叶从这些柿子树上纷纷飘零下来,落满了山径,也落了人一头一身。
走在这红叶飘飞的山径上,一些诗意就从心底缓缓升起。那些关于满目绚烂,关于季节轮回,关于生命的归宿,关于岁月的沧桑等等的主题诗句,纷纷拥挤着从唐诗宋词中,从古老典籍中,展翅欲飞,寻找出路。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似乎有点伤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呢,说的又不是柿子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不知说的是不是柿子树,还有还有“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总还有柿子树吧。哈哈!总之,关于红叶的诗词,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已被吟咏了多少次、多少遍了,已经说不清了。
于是,我从山路上捡起了一片红叶,仔细端详着,从叶脉上解读生命的信息,想把这岁月的沧桑珍藏在记忆中。
千峰上
走过了迂回曲折,斗折蛇行的山路,走过了红叶飘飞的山间林荫走廊,走过了野菊花金黄恣肆的山冈,也走过了秋日静谧的几乎落尽叶子的洋槐林,就这样,在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时候,终于爬到了山顶。
站在这山巅上,向下一看,阳光下氤氲着薄雾的山谷、种满梯田的翠绿山峦,如丝线般流淌的闪光的小河,尽收眼底。还有,远处城镇中的高楼和民居,就像小孩子玩的积木一样大小。那原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和街道,那承载着我们的欢乐和忧戚的小城,也就只有那么丁点儿大吗?忽然就有一种感觉。看来只有站得高了,才能看到自己的局限,感到自己的渺小。
一座小亭子,古色古香的,矗立在这高高的峰顶。坐在这被六根朱红珠子撑起的小亭子上,忽然就想起了几句词: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圣哲老子
想起了圣哲老子,今天才来拜谒说经台。2500多年前,老子曾安坐在那儿说经讲道,讲述他五千言的《道德经》。也大约就是那个时候,年轻的孔子拜访老子后,发出一声由衷的感叹:“此人高深莫测,其犹龙乎!”
那天,午后的阳光是那样的平和而安谧。
“道可道,非常道。”我们踏着曲折的青石小路,拾阶而上,快要上到说经台顶的时候,有一个小平台。从那儿一回首,就看到了南边通往炼丹炉的山路,也看到了那棵披着一树金叶的千年银杏树。那时候,阳光是那样好,那样慈祥,那样平和,山路两旁的七叶树、银杏树、橡树,还有许多其他的树木,都将婆娑的枝叶伸展到小路的上空,阳光在这些黄叶、红叶上跳跃浮动,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四周是那样的安静,这样的环境,真是应该悟到一些东西的,比如关于时光、关于美、关于善,关于静。一位朋友说,如果能坐在这个石阶上读一本书,就会忘记红尘中的琐事和纷争,也就会更靠近老子的“道”了。我说,说得太好了!
其实,在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思想和意识形态中,都流淌着两条智慧的小溪,这就是“儒家”和“道家”。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认可不认可,这两种思想会左右我们一生。儒家让我们积极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我们建功立业。但是,追求功名的道路并不好走,荆棘丛生,险象环生,挫折多多。当你伤痕累累的时候,道家的思想就会救你,为你疗伤。不如归去,就是——“出世”,退隐林泉,清静、无为、道法自然!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唐代大诗人王维,就深谙这两种思想,在“入世”和“出世”中进退自如,于是进能当官,退能隐居,他在辋川隐居时,写下了多少极富禅意的传世诗篇啊。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子的思想是往后看世界,退一步看人生。正因为这样,才会衍生出“不争、不矜、不积、贵柔”的思想。在目前这个快节奏的竞争白热化的时代,真是应该好好学习学习老子的思想。否则,我们走了很久,为什么会忘记当初出发的目的呢?!
茶香袅袅,飘逸。一杯茶在书桌上氤氲,书桌上放着两本厚厚的书。一本是《圣哲老子》(张兴海著),另一本是《大儒张载》(杜崇斌著)。品茗与读书,午后,静静的品茶时光,多么安逸,多么美好!人生如茶,从品茶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在滚滚红尘中, 你可以停下来,你真的可以停下来!停下来,品一杯茶,等一等,等一等我们的灵魂吧!
作于碧云天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