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春日的清早,一阵烟花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啥事儿,这么热闹?”“街上的新大桥建成了!大家都在那儿放烟花呢。”老父亲告诉我,“你昨天晚上才回来,我还没来得及跟你讲,我也买了个大烟花,你扛着,咱们也去喜庆一下。”我连忙穿衣起床,随着老父亲,抄小路穿过几座小山坳,就到了街上。
新建的大桥是座钢筋混凝土大桥,威武雄壮,敦实宽厚的几个大水泥桥墩立在河床上,水泥浇灌的整体桥梁,双向四车道,黑的柏油桥面,白的双中线,如同大城市的高架桥一样横跨南北两岸。桥头周围已聚集了不少的乡亲们,跟赶集似的,三五成群围在一起,性急的都开始放烟花炮竹了。我漫步桥上,桥下的河水伴着阵阵鞭炮声正欢快的打着转,哗哗的水声似乎在诉说着桥的过往。
这里是大山深处的太平畈乡,也是霍山西南最偏远的乡镇,我的祖祖辈辈几代山里人都在三道河(东淠河最大的支流是漫水河,漫水河的上游太平段叫三道河)两边日出而作,日落而出,虽勤劳朴实,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贫穷落后依然是它的代名词,河的阳排的一条土路是这个山村通往山外的唯一出路,山路弯多,急陡,路况差,交通很是闭塞。住在河的北边的就更没了出路,大河就是挡在人们面前的最大障碍,上学呀,看病呀,买卖个生活用品,走个亲戚,都要趟水过河,秋冬的枯水期还好点,一到春夏季,大家只能望河兴叹了,要不就要顺河道绕上十几里路。在农闲时大人们就在河上忙碌,搭河石步,就是在水流稍平缓的的地方,就地取材,搬河里的大石头,隔一步搭一个,水流急的地方还必须留大一点空,不然水就漫上来了,大家就可以从石头上走着,跳着过河了。可是只要发大水,大水一冲,河石步就冲散了,还有小孩和老人过河都是问题。时不时都有听说白天、晚上有掉到河里的事故发生,“要有个桥就好了?”村里的人都在念叨。
八十年代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山里,“要致富,先修路”,阳排的路修宽了,北边的各个小村庄也修了几条机耕路连在一起了,可是连接两边的桥呢?依然是河石步,水太急的大空隙上,村里的老书记不知从哪儿弄了两块大门板,搭在大石头上。直到一天,一个母亲送小孩过河上学,上游来了一股水,母子都被水冲走了,在三里开外沙滩上才捞起来。目睹此惨景,村里的老书记现场在大河滩上发话了,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修个桥。于是,大家开始筹钱,你一角,他两角的,一共凑了三十多块钱。老书记进城买回来几大捆钢丝绳,在河道最窄的的地方拉起钢丝绳,下面四根粗钢丝绳,两边各一根钢丝绳扶手,横竖边中间加几道绳结,铺上木板,一座钢丝搭的浮桥建成了,走在桥上,晃晃悠悠的,不过,总算是有个桥了。一时间记得河的上游两岸又搭建了两个这样的钢丝桥,我小时候就经常在桥上走,虽然晃荡,至少上学方便了,不用手牵手的还要大人们拉着过河了。不过,发大水时还是不敢走,有时水会漫过浮桥中间最低的桥面。后来我上中学了,学《飞夺泸定桥》时,我还会想起家乡河上的那座钢索桥,想起那桥下的河石步,还有那钢索桥上晃悠的岁月。
一晃,九十年代了,新来的下派书记带来了项目资金,决定要修石拱桥了,河两岸顿时热闹了,条件差的出工出力,条件好的出石料,一座单拱的石拱桥很快就修起来了,记得那个桥呀简直太漂亮啦,整齐规则的弧度,桥面两边还有石头栏杆。接着十几里的河道两边陆续建了几座石拱桥。清晨,站在桥上,两边的人家炊烟袅袅升起,弯弯的河水欢快的向东流去,来来往往的人在桥上穿梭,简直就是一幅原生态的美丽画卷。渐渐地,桥上响起了拖拉机的咚咚声,三轮车,摩托车也多起来了,山里的木材、竹子等开始运往山外,茶叶、中药材也开始畅销。外出求学的多了,他们带回了小山村渴求的知识和文化。外出务工的也多了,他们带回了小山村的经济繁荣。小山村慢慢变富裕了,河两边的聚集地也成了小街道,街上开始出现小楼房了。
步入新世纪了,阳排的大路又开始加宽了,修水泥路了,路边出现了大型的挖机,很快,路就修好了。村村通工程也启动了,村村通水泥路了。河两边的人们有种百合的,住山边的种天麻茯苓,种石斛的也多了,人们似乎找到了致富的密码,家家户户陆续盖起了小楼房,十年的发展,大河、石拱桥见证了小山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紧接着,扶贫第一书记也来了,脱贫要攻坚,乡村要振兴,山村的石斛产业要大发展,招商引资来的大企业要流转村民山场和田地种植霍山石斛,要把荒山野岭变成了金山银山。石拱桥太窄了,虽坚固,但已跟不上大路的发展了,时代车轮又一次将它淹没,要修水泥大桥,连接南北两岸,北边也要修大路,河的两岸要建设十里石斛长廊、休闲养生农庄、山里人农家乐……于是专项扶贫资金来了,专项产业扶持资金来了,各种口音的外地人都来了,小山村、石拱桥、大河一下又热闹了,大型挖掘机、水泥罐车,吊车齐上阵,统一工作服的工程师、工人不分昼夜,不到半年,一座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了。
走下桥面,我发现原来阳排的水泥路上已加上了沥青,也画了黄白线,连接大桥的北面,一条宽阔的柏油路正在修建中,在向远方延伸……“快来点放烟花呀!”父亲大声的催我。“乡亲们,这是一河三桥的第一桥,马上我们要建第二桥,第三桥,还要建两岸五区的石斛文化商业街,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把我们的石斛之乡建成宜工宜农、宜商宜学、宜居宜游的养生福地……”大喇叭的声音响起来了,伴着五彩的烟花在空中飞舞。
河两边的山崖上,几棵映山红正在盛开,茂密的松林下,一丛丛、一簇簇的仙草晶莹剔透、含苞待放,山里正是春天!小村庄在晨雾的掩映下,如同瑶池仙境,宽阔的大桥在晨曦的霞光中如同彩虹般亦梦亦幻,更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