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医学和中医的认知,源于我的家庭。
我不知道能不能称我的家庭为医学世家。
我家与医学的渊源要从大清朝时期说起。我的老爷,我不记得他叫什么名字,只记得母亲说起过他的外号。当初,有一个外乡郎中,从我们村子经过,我家招待了他,临走时给我家留了一些方子什么的。我老爷大概就是靠着这些方子开始了医者生涯。
我爷是独子,比较稀罕,为了使他能更有出息,我老爷送他读了书。爷爷识了字,家里就买了不少书籍,我家的医疗事业有了得到很大发展我爷已经能够看病开药了。
不知为什么,我家没有开药店卖药挣钱。病人拿到处方要去街上药铺买药。为此,每年春节前,总有药店掌柜会提点礼物到家里拜访,以求得到更多的方子去店里抓药。想让病人去哪家药店抓药,对于医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某某家药店药炮制得好”。病家是会给医生面子的。不过我家也是有收入的。我家配制有眼药,疮科药我家也有,什么咬药,长药,半咬半长啦。当时,我家还能动眼科手术。你别不信,那套手术器具还完好保存着。我小时候常常拿出来玩耍。我特别喜欢一个铜制的月牙形钩子。有一种眼病叫胬肉攀睛,治疗的时候,就用这个钩子钩起赘肉,用小剪刀剪掉就行。我爷不在家时,这个手术就是我奶奶的活。当时,我家日子还算富裕,解放后土改时,差一点被划成富农。
我父亲是师范毕业,是宛西地方自治时期,别廷芳办的师范,学校设在天宁寺。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得了慢性肠炎,在家赋闲。借此机会,他看遍了家里的藏书,也学会了诊脉治病。解放后他参加了教育工作,成了人民教师。可是,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在我们县里小有名气。当时,县委王书记要把他调往县医院,被公社曹书记拦下了。于是父亲就留在我们公社医院工作。退休后,他又被聘请到县中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
父亲把中医诊治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眼科方面,治好一些大医院也治不了的眼病。湖北荆门有一儿童,脑炎失明,曾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后经人介绍来到我们这里。父亲仅靠中药汤剂使他重见光明。从父亲的只言片语中,我知道了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视网膜水肿等。我也知道了要辩证施治和灵活用药。益母草虽是妇科用药,但父亲常把它用于眼科,犀牛角、羚羊角用于青光眼眼痛头疼立竿见影。三七参常用于眼底和眼结膜出血。遇到结膜出血病人,父亲还会交代病人,开始用药出血面积会变大,眼会更红,不要怕,再吃几剂就消了。
父亲退休后,我哥接班进了医院工作。工作期间,他完成了成人医专的课程。
我哥的孩子也上了医校,读了研,成为一名医生。我家孩子也上了医校,读研读博。
当年高考,我也是报了医校的。也许是志愿填写的不当吧,我上了师范,当了老师。闲暇的时候,我也会翻一翻药书。有段时间,我有了慢性咽炎,没少吃药,最后我自己在药书里找了几样中药,喝着试一试,竟然好了!
中医中药,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有着深奥的科学性。
人们常说。单方治大病。
小时候,手割伤了,大人们会说,不要紧,赶紧用热尿冲一冲。
尿好像也能入药。
你不用笑,这不,有人就在找鹿尿治病。
我现在所在的学校,是村里的分校,二十年前,我曾在这里工作过。那时,当地有一个从外地退休回来的干部,用自己的积蓄在学校附近建了一个养鹿场。前些年,常听说有人来这里买鹿茸、鹿角、鹿血酒什么的。
那是一天下午,中心学校校长,也就是过去的教办室主任,独自驱车来到学校视察工作。我们学校比较偏远,很少有领导光顾,主任的到来,我们受宠若惊。后来听说主任想找点鹿尿。领导想要点鹿尿,我们校长不敢怠慢,立即向村部学校校长作了详细汇报。即刻成立了行动小组。两位校长同教导主任,三人驱车来到养鹿场。这个东西虽然不要钱,但也不太好弄。在养鹿场,不知等了多长时间,才有头公鹿尿尿,赶紧去接。鹿不太听话,不配合,用瓶子没法接,只好接在盆子里。当时,大家都觉得不能端着盆子给主任送去。为了装鹿尿,校长又去了一趟镇上,买来注射器一点一点将鹿尿装进瓶子里。还好,整整装了六瓶,谢过工人们,趁着新鲜立即给主任送去。
我们校长说,鹿尿很骚。
没过几天,主任和几位领导又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这次,领导们非常认真,看了我们的签到薄,还接见了我们每位教师,问了一些问题。
不知为什么,走时,主任发火了,还骂了我们校长。
又过了一段时间。课间闲聊中,一位老师说:“校长买了二千元的鹿血酒。要不是,这钱------。”心痛之情,溢于言表。“管你什么事,花你钱了”。另一位同事不以为然。
闲时,我翻了翻药书。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鹿血,补气血,主阳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