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达文的头像

陈达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07
分享

平生最爱是读书

                  陈达文

面对滚滚红尘的年代,唯一令我难分难舍的就是美文妙诗好书卷,读书成为我的最爱。

十九岁那年走出家门,每走一地,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稍有闲暇,我首先必去和常去的地方就是书店。书店在我心目中已成为一块磁石,牢牢地吸附着我,每碰上好书,宁可倾囊,绝不吝啬。有时候为了买到好书,步履匆匆,肠肚牵挂,甚至彻夜辗转难眠。当觅到自己所爱之书方如释重负。面对自己精心细拣的好书,犹如面对许多精雕细琢,令人心爱的和田碧玉。每当看到它们一个个彼此迥异的面孔,我自然而然就会想起那不同寻常的来历和其间那些叫人难忘的往事,让我对这些得之不易的书倍加珍惜。

在我的生活里,那些花里胡哨的庸俗读物,我从来就是嗤之以鼻。我那犹若人中四美,山中五岳般的文学精品,不重名声,唯质是取,即使名家大家,亦只选其神来之笔、特色之文、潜心之作,这些特选作品,我置之枕畔,爱若佳人,与之耳鬓厮磨,朝夕相处;至于人文论著,只要是文采斐然,观点新鲜,情理交融的,我亦爱之弥深。我尤为偏爱新时期的时文精粹,而现代散文作家的精品力作也爱不释手,那些进入中学大学教材的作品,则成为我写作的心仪。

        人生已步入秋境,我的爱书真心,痴迷一片,淘书之习与时俱增,正所谓年长书气重,崇尚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的读书境界。

我总觉得读书要声气相融,情志相通,以心相交,以身相许,务求雅正厚重,益心强智。如读中外四大名著 以及《全唐诗》《全宋词》等鸿篇巨制,深感它们是书中的大家闺秀,为之深动而鼓舞;读名家的短小精悍之作,尤感小家碧玉,过目难忘,由此我的人生因读书而精彩。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人爱书之酷,读书之勤,自古有之,如坊间流传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遗训。虽然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糟粕,但也体现出古人爱书之痴的一面。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云:“三更灯光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为读书人留下肺腑之言。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则从另一个角度对爱书进行阐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上告诉我,知识的获得跟爱书勤读是因果关系,有多大的付出,就有多大的收获;人的前进脚步,离不开书本知识力量的引领与推动。

几十年来,书是我人生的导师,引领我走进知识的殿堂。少童时,我那稚嫩的心灵,常被陆游的《示儿》、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 《正气歌》等充满民族气节的不朽诗词所深深触动。永远无法忘记,家乡上空那缕青色烟岚袅袅升起,当目光被村前淙淙漫流的小河慢慢扯远拉长,我便在晨风中借来太阳之光,望着一望无际的青山,放声吟诵。我的脑海中还珍藏着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蔚为大观的或豪迈或婉约的篇章。成年后我常独自一人走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曾沉醉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看那康河轻轻泛起的粼粼柔波,不忍心带走一片云彩。那时候,我的心灵就像没有任何涂改的散文和诗,如幼儿的眸子,如初恋的心绪,处处洋溢着明澈和谐美。一部《红楼梦》,使我目睹一个封建贵族家庭荣枯历程,以及作者对封建社会贵族的虚伪、欺骗、贪婪、腐朽的血泪控诉。其《葬花辞》中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原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名句,感人肺腑,铭心涕零。曾为外国名著 《约翰·克里斯朵夫》而深深感动,也曾为《雨季不再来》而遗憾,更为三毛 《哭泣的骆驼》而流泪 。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当迷惘的时候,读书再次唤醒了我的灵魂,每当夜深人静,人就坐在桌边,打开台灯,让心灵在书海中泛舟,听先贤之金言,感古圣之睿智。“书是一剂慰贴心灵的良药”,愈发感到书才是真正的欢乐和财富,是书酝酿了我生命深处的甜蜜和幸福。书能沐浴灵魂,开启智慧门闸,让人走出人生迷蒙。

我走上创作之路,也得益于读书。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 “火柴盒”、“豆腐块”文章,常载着报刊的墨香如雪片般飘来。九十年代已成为单位的 “笔杆子”,同时步入文学的殿堂,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我庆幸自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广泛的读书和涉猎,让我“结识”了罗贯中、曹雪芹、鲁迅、巴金、泰戈尔、果戈里、伊索、朱自清、秦牧、林非、余光中、张抗抗、王宗仁、余秋雨等,让我和许多文学巨匠大师,思想家有了思想交流。

书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是凭靠和借助书本而传播,世代传承,不断拓展。毫无疑问,好书如良师益友,如心上之人,如世上之珍,如益智之甘泉,如陶情之雅乐,如树苗之阳光雨露,如事业成功之导向,实乃脱俗成人之摇篮,增才蒂智之本源,涉世兴业之靠山。

岁月匆匆,蓦然回首,我走过了暖暖的春、炎炎的夏、 冷冷的冬,步入人生之秋。几十年来,与书相伴,爱读成习,但不带功利色彩,不寻升官发财之道,为的是充实生活,陶冶心灵。有时读到心灵相通,情趣相碰的名篇佳作和清词丽句时,不论在灯前、在月下、在溪边、在湖畔、在田头、在街上,我都情不自禁地或为之暗自流泪,或为之含心一笑,或为之愤愤不平,或为之拍案叫绝。这些按捺不住的读书情感,都是有感而发。而书中那些曲折感人,耐人寻味的故事,则更是我生活中的茅台酒五粮液,能最大程度地激起我浪漫的思绪,那燃烧着的激清,常常在我灵魂里发酵与书中人物同冷暖,共喜忧。

书本让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赐给我做人应有的风骨和必具情操。书本尤其为我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流。淌在其中,我的情志得以升华,我的身心得以浸泡,我的灵魂得以熏陶。至今我仍把 “家中有书我不贫 ”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话语奉为圭臬而不悔。因为“读书是一种滋润生命状态的体现,是一种崇高生命形成的拥有”。

几十年来,能感动的书籍作品很多,但能使我几十年来,难以忘怀的是唐诗,时刻激励着我。在唐代的时空里,我感受着那些像山岳,像花朵,像流水一样的诗句芬芳而来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 “当流赤足踢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我吟得如痴如醉,神采飞扬,我吟得泪光闪闪伤感横溢。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更是一座人们向往的能重塑灵魂的艺术殿堂。现实的粗俗和人生无奈,常使我叩门进去,我渴望它的清纯和精深华妙,清洗灵魂的污垢,剥离我俗世的浅薄。在“明月松间”徜徉,我的烦躁趋向恬静;在 “清泉石上”涉足,我的狂热转向清凉;在“独坐幽篁”中度过,我的虚荣转为淡泊;在“弹琴复长啸”里驻足,我的困惑顿生豪气,这一切是多么的平和自然而心满神怡。漫步唐诗,世俗的事我什么都可以不理,什么都可以不做,不需要面对刚愎自用、飞扬跋扈、卑鄙无耻、口蜜腹剑、蛇蝎心肠,也无需自己卑躬屈膝、刻意迎合。这样的快乐,使我一半清醒一半醉。唐诗的意深味长, 让我留恋其间。“君回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其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在唐诗的深邃迷离中,感受一段恋情的缠绵,感慨一个王朝的兴衰。那“楼台烟雨”默然触动着我的情怀,那“巴山夜雨”铮然拔动我的心弦。唐代诗人的生花妙笔,令我心旌摇荡,那状写历史沧桑与儿女情长之苦所共有的凄婉与美丽,悄然漫过我的心野,也漫洒在我久旱的梦乡。 这使我每逢烟雨,自然而然产生一股吟诗的冲动。然而那种“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娴雅幽远,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温润,总让我远离喧嚣的都市,追寻在留恋人生旧事的境地里,保持一片心境的宁静。

其实漫步唐诗,就是感受诗中的喜悦与悲悯,笑意与泪水,激情与浪漫,哲理与智慧。这一切无不洋溢着人的思想情感与自然美,放射着盛唐激越的文采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诵文,激情摇荡,咏文,心情畅漓,顿时智慧的灵光在脑际中凝聚,自然的大美蕴藏着不灭的力量,撞击着我紧绷的心弦,让我的自信在张扬的思绪中坚定深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