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思念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祭祖思亲的节日。但是在遥远的古代,清明节最初只是传统农历年的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原本没有祭祖的活动和内容。由于传统的寒食节在时间顺序上靠近清明节,后来人们便把寒食节并入了清明节,从此清明节便多了一个祭祖的内容,被赋予了祭祖思亲的特殊意义。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禁火扫墓,不动烟火,以此寄托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自周代以降,清明节已有了2500多年的历史。
其实,清明节的意义不止限于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和祭奠。清明时节万物衍生,春意盎然,清明的天空春阳温暖,天朗气清,四野明净,正是一年中最富于生机和活力的最好的光景。除此之外,清明作为一年中重要的节气还有着农耕文明的意蕴,传统农谚中有“清明降临,气温上升”和“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事格言。清明作为万物萌生的节令,它代表着生命周而复始的循环和新生。在生命勃发的季节里祭奠逝去的亲人,这是对亲人最好的告慰、缅怀和思念。
清明作为特殊的节日免不了有一种凝重、低沉和哀伤的气氛,这也许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天人感应吧。似乎天地与人间在清明这一天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人们煎熬般的思亲的感情和沉闷的心情也渲染了清明这种淡淡的伤悲的气氛。清明时节常常伴着寒风习习、凉意绵绵和冷雨纷纷,好像不这样不足以衬托人们此时此刻的心情;祭祀扫墓的人们在冷风呼号和冷雨潇潇的路上风雨无阻地低头行进,那一脸严肃、神情落寞的样子是那样黯然断魂。
陵园和墓地则又是另外一番祭祀的风景。千百座造型各异的墓碑前满地祭祀的用品伴随着香烟缭绕、经幡飘飘,纸钱在火苗忧伤的燃烧中化为纷飞的灰烬,好像亲人的泪雨在风中飘零;扶老携幼的人们虔诚地用身体摆出的各种符号和喃喃的祈祷向死者诉说着生者的心愿,气氛低沉凝重肃穆得就像天边缓缓流动的低垂的浓云。就这样,人们用古老的祭祀演绎着人间的至情至性,用朴素的风俗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无声地表达着对先人们沉痛的思念。
清明节的思念思的是人间最美的亲情。亲情没有阴阳的阻隔和不可逾越的界限,它能跨越生与死的两重天地,向冷寂的彼岸传递人间的亲情和温暖。民间常常有死者托梦的说法,这种在梦中梦见自己亲人的情景就是地下有知的亲人感受到了这种人间的亲情和温暖的最好的见证。
清明节的思念思的是父辈先人往日生活的疾苦和艰辛。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苦乐童年,最忘不了的是父母含辛茹苦、辛勤操劳的一生,还有父母在风烛残年的时光里那单薄孤独的身影。这种印象尤其在父母去世之后日久弥深,常常萦绕于心,令人梦缠魂牵。
清明节的思念思的是父母对自己如山般的养育之恩。养育之恩是人世间最伟大、最博爱、最无私的恩情。古人云: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为人之子者今生今世最大的遗恨。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为了避免终生遗恨,后人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在父母健在时能够承欢膝下,恪尽孝心。
清明节的思念思的是家族先辈崇高的操守和品行。先人的美德和懿范是家族永远兴旺发达的源泉,后人总是从先人优良的品行和高风亮节中吸取成长的力量和精神的养分。正是千百个家庭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如薪火传递般千秋万代从未中断,并且永远弘扬。
清明节的思念思的是代代相传的血脉缘分。每个人都对父母赐予自己以生命怀着无限的敬仰和感恩之情。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父辈最好的感恩方式是把父辈的生命忠实地往下传承。因此,这种感恩之情加上尽孝的意志和决心就具有了穿越时空的永不衰竭的动能,它一头连接父辈,一头连接子孙,把生命的链条环环相扣源源不断地无限往下延伸。
清明节的思念思的是自己生命的根。根是生命的源头和生命由此出发的起点。人们在清明节不约而同地祭奠和追思自己远去的亲人,就是在时刻提醒自己:无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多远,飞得多高,任何时候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根,不能忘了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拳拳赤子心和殷殷故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