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父亲去南方看我时,把戴了多年的上海牌手表从腕上摘下来递给我说,这表走得很准,抗震耐磨,你就留着吧。我当时不以为然,心想,一块戴了二十多年都老掉牙了的手表,能有多大的魅力和价值呢?可自己又不好说什么,毕竟是父亲的一片心意。于是,自己找了一个小盒子,只把它作为一件怀旧的物件收藏了起来。
岁月时针滴滴答答地将我从青年敲到了中年,不知不觉了无痕迹。从南方调回家乡后,我很久没有注意这块手表。前几天,在书架上找一本资料书,不经意间发现了它。看着敦厚明亮的全钢上海表,我感慨无限,也理解了父亲当时的心情。岁月苍苍,云烟不停地萦绕我的年轮,我的思想越发厚重,越发殷实。少年懵懂,青春好梦,直到步入到中年,我才发觉自己已渐渐产生出一种怀旧的情结。这怀旧的主题随着钟表的转动越来越鲜明,怀旧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年龄怀旧有点儿早,怀旧该是老爷爷老奶奶经常做的事情。不错,带着老花镜、拄着拐棍坐在檐下痴痴遐想,应该是怀旧的形式。可一个人若只知道向前看不去回顾和总结,就是到老了,也想不起来一生都干了些什么,那样的话该多可怕啊。一位哲人说过,善于怀旧容易忽视现实。细细琢磨,不无道理。我这人虽说不喜欢追新潮赶时尚,却也不是那种天生就眷恋往事的人。善于或者说是擅长怀旧,必然是要动动脑子、花费些时间的,也肯定会忽视一些现实里的小事、小节,比如交友、娱乐、睡觉,起码容易在其间走神或做梦。窃以为,怀旧绝非什么坏事,至少说明记忆尚好、大脑活跃。对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传统、美好的往事或故事,时常回顾一下,时常怀念一下,也是一种乐趣和良好的习惯。当然,怀旧时不能一味地去盘桓和纠结,那样容易疲惫神经模糊记忆,不利于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展望未来。
妻子问我晚上想吃点儿啥,我说想吃土豆丝。妻子困惑不解,我重复道:“我想吃小时候妈妈炒的那种土豆丝。”电视里,各大频道竞相播放着肥皂节目,令人生厌而无聊。一阵久违了的清香从厨房里飘散开来,我精神为之一振,从沙发上站起身来。这几年,每近春节,我都喜欢徘徊在各大商场和超市中。不为别的,就是想收集一下将要挥发殆尽的年味儿,找寻那逝去了的美好气息。走着走着,忽然发现前面糖果架前摆放着一匣五颜六色的糖球儿。一瞬间,那亮丽的色彩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了我。我不顾服务员诧异,急不可耐地拿起一枚含在嘴里。一股沁人心脾的甜润把自己陶醉得一塌糊涂。“先生,您要买吗?”服务员期待着。“对,买买买,给我包二斤。”我忙不迭地点着头说,生怕失去了这失而复得的美妙感觉。
怀旧有时伤神、伤情甚至伤心。时下,你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匆忙的路人脸上多为茫然、疲惫和愁苦。这就不能不让人去怀念未曾久远的年代。那时,人们脸上可多是灿烂的、轻松的、希冀的。我怀念儿时在辽阔的大地上放飞风筝的情景,更怀念那时高远蔚蓝的天。现在呢,除了失望还会有什么?城市在肆无忌惮地拓展,农田在无助之中萎缩。那一望无际的原野越来越少,遮挡我们视线的除了不断拔高的楼宇还有灰蒙蒙的天。忽然停电了,深夜中的卧室一片漆黑。我摸索着从床头柜里翻出一截蜡烛来点上,室内顿时绽放出一片温暖来。在跳跃的烛光中,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恍惚中,母亲在煤油灯下依然纳着鞋底,她的神情是那样专注,那样慈祥……
怀旧如影随风。该不该怀旧、怀什么样的旧似乎都不是主要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该怎样怀旧。一些人把怀旧当成了一种时尚、一种时髦。背粗布背包,穿带洞的裤子。就连一些喝惯了高档瓶装酒的人,也喜欢弄来一坛作坊造的小烧儿,泡上一些枸杞子、人参等,美其名曰:品尝怀旧的滋味。这哪里是怀旧啊,分明是在养生嘛。真正的怀旧是一首老歌儿,在悠长的记忆中舒缓荡漾。岁月匆匆,世事更迭,这首老歌儿依旧鸣唱着永不更改的旋律。那年,我乘大巴去旅游点。车上的游客不怎么多,一路上大家似乎都打不起精神来,甚至有些昏昏然。这时,司机不知从哪儿弄出一张红歌光碟放了起来。明快欢畅的曲调使大家为之一振,顿时都来了精神,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而我的思绪也随着那昂扬的旋律向窗外飘荡。我似乎又回到了戴红领巾蹦蹦跳跳上学的童年,回到了夜幕中坐在打谷场上看露天电影的快乐情景中。
有人把怀旧与仿制联系在一起。没有商业价值,绝不怀旧;只要有了商业价值,就无所顾忌、漫无边际地乱怀旧。根本不考虑什么实质意义和社会效益,只在乎能有多少既得利益。看了一眼新版《红楼梦》,自己再也打不起精神往下看。真怀念87版的《红楼梦》,那样的纯美,那样的清新。中国男篮演绎的“群殴门”,以及中国足球赌球案连续东窗事发,失望气愤之余,我更加怀念上个世纪80年代那生龙活虎、催人振奋的体育风貌。怀旧似乎有种衰老的味道,没有生机,也不易产生出什么情调。这也许是一些人对怀旧不屑一顾的原因。他们一定会认为怀旧是一种倒退,而追求新潮才是走在时间前面。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粗茶淡饭与生活清贫已不再等同。很多人吃腻了山珍海味,到处找农家传统茶饭。一些农家乐山庄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这当然有迎合人们消费需求的原因,但还有一层,就是它抓住了人们容易怀旧的情结。真的,有时怀旧会成为一种良好的教育形式。怀念中肯定有怀旧的因素,所以,在怀旧中进行红色旅游,比如已经组织过的“重走长征路”啦,寻访抗日老兵回忆一下烽火岁月啦,一定会火。虽然这样的怀旧或说是传统教育比较辛苦,但是很有意义。
怀旧是一种思绪、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理念。善于怀旧,有时能防止“跑偏”。网络时代,一些网络语言似野火蔓延,一发不可收拾。一些诸如“奔奔族”“躲猫猫”“菜了”等等,让人目不暇接。就连传统的一些词汇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什么“稀饭”了、“沙发”了、“潜水”了,等等。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中小学生容易把网络语言带到作文中。说一句绝非杞人忧天的话,汉语言应用前景堪忧。我不是汉语言大师,也不想评价当今汉语言的走向。我只是怀念传统的或称为正统的语言表述氛围。这不是简单的怀旧,更不是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我认为,继承传统的精华,其实就是预防糟粕的滋生。中华民族的瑰宝不能丢,良好的事物和秩序需要代代传承,这关乎民族的走向、民族的命运。
父亲送给我的这块手表就像一块美玉,端庄、纯美。虽然早就停止了走动,但是它依旧散发着一种历经沧桑的浑厚,释放着一种永不过时的能量。我做了一个决定,把这块手表拿到钟表店好好维修后戴起来,让它陪着我独享一种怀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