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波
又逢一年春好处,我满怀着尚好心绪,前往心仪已久的豫南茶乡。当地人热情好客,拿“素廋荤肥”信阳菜招待,还会冲上一杯热茶,实时让人感到淳朴民风。说起信阳,绕不开信阳茶,“四月芬芳天,信阳品毛尖”。
豫南信阳种茶有两千三百余年历史。唐朝的茶圣陆羽和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给予的有答疑,他们的撰文中有“淮南,以光州上”,“淮南茶,信阳第一”的说辞。大贤们早就对信阳茶的千古定论了。
还有传说。武则天饮用信阳贡茶,除沉疴,赐银彰茶功兴建千佛塔。从此,饮茶便在当朝皇亲国戚中传播开来,引为国饮,一时百姓效仿用茶。
千佛塔上,清脆的风铃可以告诉你,在大唐时代,凭借女皇敕塔的噱头,信阳茶的荣光,就名声在外了。
鸡公山大茶沟、集云山等地拥有唐宋遗株六十余棵,最大古茶树便是信阳茶历史的活化石,给信阳增添了亮丽的风采。信阳博物馆珍藏的那些精美茶具、传统制茶工艺,无不述说着久远而璀璨的茶历史和茶文化。
“信阳毛尖”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本地人把产于信阳的茶叶,称为“本山行尖”或“毛尖”,又根据采制季节、形态等不同特点,叫作“针尖”、“贡针”、“白毫”、“跑山尖”等。信阳素有“五云一寨两潭”、“西山出好茶”之说,当为信阳毛尖的极品产地。
信阳本地毛尖茶,品质颇优,条索紧,直锋尖,茸毛显露,香高味浓,有其特色,又产于信阳,故被天下品茗之士誉为“信阳毛尖”。皆因口碑共赞,播撒开来,形成了华夏大地一方地域的独特茗品。
“信阳茶发展现状怎样?”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6家。信阳茶园面积发展达到187万亩,茶叶产量达4万多吨。”
“从事茶业人员大体有多少?”
“现有茶叶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茶农净收益过五千元。”
与茶商的对话中,了解到信阳茶产业大发展,已成为绿色生态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一大特色亮点。千百年来,信阳茶农们以茶为生、以茶为乐、以茶会友……茶,绿了信阳山,富了信阳人,扬了信阳名。
在大别山、淮河和浉水那灵山秀水的浸润中萌芽泛绿,茶已经完全融入信阳人的血脉中,茶已生成信阳人难以掩饰的骄傲颜值。信阳毛尖成为信阳的一种独特茶的文化符号,在文人雅士的赞叹吟咏中,逐渐成为一方地域的代名词。
追溯信阳茶业种茶史,首先得提起一人,名讳甘以敬。他是李家寨人,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开过矿山、办过锅厂,立有钱庄,实业雄厚,积累些资金后,便返乡种茶去了。他与王子漠、彭清阁等人招股集资,在震雷山成立“元贞茶社”,在山北麓垦荒三十余亩,种茶树三万多丛,算是近代信阳历史上的第一个茶社。之后,他又相邀陈玉轩、王选青、陈相延等人兴建了宏济、裕申、龙潭等八大茶社。茶社广垦茶园,茶业复苏。
甘以敬以茶社为依托,常邀豫南鄂北名士达贤来茶社,品茗会友,茶敬客来茶当酒。逢采茶时节,游历豫鄂三湘大地,广纳制茶绝技高手,汲取四方制茶独道之处,逐渐改进提升浉河地域独特的制茶技艺。
采用新技艺制成的毛尖圆润、多毫、味浓、色绿,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的功用,此种茶叶,便是信阳毛尖。恰是在千百年演变、提升,再演变、再提升,反复提炼出的精华,这一绝佳饮料,越来越为外界接受,远播。
我能结缘甘以敬吗?我在人群中遐想。老想着这个名字。我只知道他是清末秀才,信奉实业救国。他独具慧眼,专注制茶,成就了信阳一方地域的茶业。
历史留下的,只有甘以敬这个名字,甘以敬是幸运的,他生活在绿水青山的信阳。信阳也是幸运的,它遇到了甘以敬,信阳茶弘扬光大了。
正当信阳茶业迸发出一片生机之际,官方传来了举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辛亥革命爆发后,大清王朝濒临崩溃的乱世之秋,而信阳毛尖,尤其是浉河上游的五山两潭茶场的响亮品牌,吸引着老外们的目光聚焦于此。
信阳毛尖茶适逢机遇,久居深山云雾中的绿树嫩芽,披云吸雾,得以展现芳容。世界巴拿马博览会上,在精心设计的中国展馆里,中国信阳毛尖茶华丽亮相。《信阳工商历史特产资料》中记述:“1915年信阳毛尖经该会评判结果,颁给世界茶叶金质奖状与奖章”。
精选特制的信阳毛尖,以其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魅力,在世界舞台上,博得头彩,吸引着无数参赛人群的目光,更令所有评判者赞叹称绝。
中国茶树的芽尖华丽蜕,变成如此神奇的饮品,堪为独树一帜。信阳毛尖如同咖啡一般颇具诱惑魅力,风靡全球,老外们广为推崇,受用。信阳毛尖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享誉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彰显了信阳毛尖在那个时代的光荣和骄傲。
新中国成立后,信阳及信阳毛尖得以健康、鼎盛发展,取得一串串骄人耀眼的成就。1990 年,“龙潭牌”信阳毛尖在全国名茶评比中,夺得总分第一名,荣获国家金奖,与“西湖龙井”并驾齐驱;1999年,信阳毛尖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2007年,“世界绿茶大会”中国区绿茶金奖 。两块金牌奖名有异,但含金量相同,坐实信阳毛尖货真价实,驰名中外。
信阳毛尖摘金夺银,诸多荣誉属于信阳毛尖,属于信阳一方地域的山山水水,属于中华民族茶文化大家族那一抹娇翠的绿色。
朋友,你看过电影《小花》吗?故事发在什么地方?让我来告诉你。就在信阳西部豫鄂两省边陲,桐柏山与大别山之间的四望山一带。四望山,“红透了的四望山”。党史学家给下的定语。故有“四望红土地,万亩绿茶园,南湖中心水,五云顶上茶”说辞。
凡有一点军事常识,都清楚,这样的地理位置,确实是兵家必争要地。这里成为中共豫南组织的发祥地,京汉铁路大罢工的爆发地之一,新四军五师的发源地,河南省开辟的第一片红色根据地,李先念、陈少敏、危拱之等老一辈革命家把此地当故乡,沙场点兵,驰骋御敌。
四望山是革命的奠基石,也就不难理解了。这里是一方星火燃烧的土地,李先念和他的战友们生活战斗在这里。黄龙寺会师处,四望山革命遗址群之一,一座残旧的院落和老屋,仿佛在诉说着革命岁月的沧桑历史;老君洞里兵工厂,造枪造弹、造地雷,是革命的大本营,联勤部;南湾小关口山高林密,平靖关战斗,打得日寇丢盔掉了甲;三角山村楼子湾,新四军五师医院部旧址飘歌声,唱出军民鱼水情意深……
难忘白庙那个小山村落,村周茶园满山,溪河环绕。村头,“李先念前湾旧居”醒目,门前有牌子,一处青砖灰瓦的七间老宅尽显古朴,简陋。这就是当年李先念战斗在四望山的居住地。
李先念曾纵横大别山区,让敌闻风丧胆,一位“不下马的将军”。遥想当年,山麓龙门新店,他孤身虎穴斗顽敌,是何等的威武神威;浉河港龚家湾司令部,他坐镇中原,指挥千军万马,是何等的用兵如神;前湾村的田间地头,他与茶农同劳动,喝农家茶,留下亲民的身影,饱偿茶农们的艰难困苦;万寿山上,他率官兵们开荒垦地,种茶种粮,百姓坊间传口碑。
“百里茶廊”,久负盛名。乘车环绕南湾湖,经董家河、浉河港、谭家河,十三里桥,百余里。尽管是走马观花,我兴趣使然。一路畅游,也不忘搜古罗今,感受当地精美地茶文化和茶文化故事。“睡仙桥”中仙人醉眠于此的动人传说;登临集云山瞭望台,一览湖光山色……
车云山巅多云雾,其状如万马奔驰,又像车轮滚滚,因此而得名。
车行驶途中,看远处的山峦,氤氲着淡淡的烟云,似飘舞的丝纱,如梦、如幻。近处的林木苍绿,涧水流淌,淡静、清幽。满山遍岭的茶垄,勾画出一帧绝伦的茶园图。
此情此境,浓情盛意,如同置身于画,孕育了车云山的俏媚,厚养了车云山的茶绿。纵情地拍照,忘情地欢呼,惊扰了茶垄上采茶女哼唱的情歌小调。
走在山岭上,远眺千佛塔,在山巅耸立,插入云雾之中,茶峦拥抱,雄伟壮观。由衷地感叹,千佛塔把车云山妆扮得像新娘一般温润,多姿,亮眼。
四月的风中,茶山叠翠,山水相依,村舍、茶坊点缀其间,似明珠,添美,生辉。入眼是流动的绿,田野、山峦青了高了密了,绿意眼汪汪一片。
青山奇峰,溪流静潭,历史遗址点缀其间,构成一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辉的生动画卷。踏遍当年英雄们的足迹,探寻绿色大山里的红色记忆,追诉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那荡气回肠地英雄史篇。
我的心灵触动,顿生一种迟到的感觉。四望山上茶乡行,大美的山水茶乡,因茶而文明,依茶而富盛。这里有好山好水有好茶,有诗有梦在远方﹗这里是一方红透了的热土!
我心满意足了,共赴一场茶界的盛宴。茶文化节是信阳的盛会,也是市民的节日。人们尽快淋漓地品味山水信阳的特有魅力,领略那豫风楚韵的悠扬深邃。典雅厚重的美景处,沉静的无数小巷中,阵阵茶香飘出“信阳最美丽”那舒朗的歌声。在小憩的茶室里,茶客上了年纪,似有所争执,又继以笑声。茶厅中几位年轻的呷一口茶,清清嗓子,评头论足,毛尖与红茶那醇那优,时而又高声评论陈有才的大作。
晴阳下,浉水湛蓝,青山如黛,采茶姑娘的山歌声回荡如诗如画的山水之中。